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Dixon 术)对男性术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Dixon 术)的男性患者61例(腹腔镜组),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男性患者63例(Dixon 术)(开腹组),分析2组临床资料,定期随访,比较2组患者术后2、4、6、12个月的性功能差异。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 Dukes 分期、体质指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在术后2、4、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组性功能障碍发生率较开腹组降低,术后12个月2组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Dixon 术)较开腹直肠癌根治术(Dixon 术)能改善患者术后半年内性功能,1年后2组无区别。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3)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结肠镜微创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联合组和开腹组各60例。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联合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次数、术后引流时间及术后引流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住院时间、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下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存率、远处转移率及局部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结肠镜微创治疗结直肠癌效果明显,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33):70-7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机体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30例作为腹腔镜组,对照组30例为同期行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比较两组手术前后TNF-α、IL-6水平以及两组手术前后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两组术前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两组TNF-α、IL-6水平均高于术前,对照组TNF-α、IL-6水平高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CD4+、CD4+/CD8+水平低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第7天的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对照组CD4+、CD4+/CD8+水平低于术前及术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第7天CD4+、CD4+/CD8+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7天的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创伤小,对全身炎性反应及免疫功能影响小,较开腹手术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PANP)直肠癌根治术的方法及应用前景。方法 60例符合条件的男性直肠癌患者60例进行腹腔镜PANP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选择同期符合条件的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患者75例(开腹组),比较2组患者的性功能和排尿功能。结果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腹腔镜组为38.33%、开腹组为68.00%,近期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腹腔镜组为10.00%、开腹组为33.3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PANP直肠癌根治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术后性功能和近期排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在慢性扁桃体炎手术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14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按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A 组105例采用传统扁桃体切除术;B 组120例采用高频电刀扁桃体切除术;C 组89例采用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观察3组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疼痛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疼痛评分 C 组均明显低于 A 组、B 组(P <0.05);手术时间 C 组、B 组均明显低于 A 组(P <0.05),C 组与 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术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在各种扁桃体切除术中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和术后疼痛轻等优点,是扁桃体切除术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喉罩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与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复合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S 组30例采用喉罩下七氟醚吸入麻醉;P 组30例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记录2组麻醉诱导前(T0)、插管(置入喉罩)时(T1)、切皮时(T2)及拔管(拔出喉罩)时(T3)各时点患儿 MAP、HR,观察术后患儿清醒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与T0比较:S 组 T1—T3时点 MAP、HR 均趋于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 组 T1、T3时点 MAP、HR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 P 组比较:S 组 T1、T3时点 MAP、HR 均明显降低(P <0.05),T0、T2时点 MAP、HR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S 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短于 P 组(P <0.05),S 组喉罩一次成功率较 P 组插管一次成功率显著升高(P <0.05),S 组术后咽喉痛及喉痉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 P 组(P <0.05),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喉罩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道并发症少,优于瑞芬太尼异丙酚复合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在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白内障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费用。结果2组术后视力>0.5的比率均显著高于术前(P <0.05);对照组术后1 d 视力>0.5的比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 <0.05);术后1周、1个月时,2组视力>0.5的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治疗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疗效较好,且费用低、操作简便、易于推广,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9):17-19
目的:探讨微创镜技术在老年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40例老年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120例。开腹组患者行传统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镇痛率、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0%和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5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开腹手术而言,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更好的短期疗效,且两者远期疗效相当,有望成为老年直肠癌患者常规外科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达克罗宁抑制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及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全身麻醉开胸手术行双腔气管插管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达克罗宁组(A 组)于插管前在双腔气管导管前20 cm 处均匀涂抹盐酸达克罗宁胶浆;石蜡油组(B 组)于插管前相同位置涂抹等量石蜡油。分别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气管插管保留时间、术中芬太尼用量、术中失血量、术中补液量,双腔气管插管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3 min(T2)、5 min(T3),拔管前(T4)、拔管即刻(T5),拔管后3 min(T6)、5 min(T7)时的心率(HR)、动脉收缩压(SBP)、动脉舒张压(DBP)和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变化,观察术后第3天患者咽喉部并发症(咽部疼痛、声音嘶哑)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气管插管保留时间、术中芬太尼用量、术中失血量及术中补液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2组 T1时的 HR、SBP、DBP 及 NE 水平与 T0比较均显著升高(均 P <0.05);A 组 T2—T7时各项指标与 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B 组 T2—T7时的 HR、SBP、DBP 及 NE 与 T0及 A 组比较均显著升高(均 P <0.05)。A 组术后发生咽部疼痛8例、声音嘶哑3例;B 组发生咽部疼痛17例,声音嘶哑8例,B 组术后咽喉部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高于 A 组(P <0.05)。结论盐酸达克罗宁有利于维持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和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减少了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 B-Lynch 缝合术与宫腔纱条填塞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效果以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保守治疗无效的59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其中36例采用 B-Lynch 缝合术治疗(A 组),23例采用宫腔纱条填塞治疗(B 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治疗有效率、术后贫血、术后发热或感染率;产后恢复情况:出院42 d 子宫复旧率,1年内月经恢复情况(月经量、月经周期),6个月内宫腔粘连发生率和术后第1次月经周期D1—D3 E2、FSH、LH 和 LH/FSH 水平。结果A 组和 B 组有效率分别为97.2%、9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 B 组较 A 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154±31)min 比(112±36)min,P <0.05],术中出血量增多[(705±152)mL 比(564±112)mL,P <0.05],术后24 h 阴道出血量亦增多[(230±44)mL 比(115±32)mL,P <0.05],术后贫血发生率减少(26.1%比33.3%,P <0.05)。术后感染或发热、子宫复旧率、月经情况和基础性激素水平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B-Lynch 缝合术和宫腔纱条填塞可以有效治疗剖宫产术中的大出血, B-Lynch 缝合术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对卵巢功能的影响与宫腔纱条填塞相似。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