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山地地形分布广泛,山体危岩崩塌是山区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为了研究不同裂缝角度、水平地震力和垂直地震力等因素对危岩体安全系数的影响规律,运用最大周向应力准则对贵州高原与四川盆地交接地带的赤水河深切"V"型河谷的某危岩体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危岩体安全系数随着裂缝角度的增大而减小,但在裂缝角度小于55°时,危岩体安全系数减小速度较快,裂缝角度大于55°时,安全系数减小速度较慢;危岩体安全系数随水平地震系数或垂直地震系数的增大而减小,且为线性减小趋势;水平地震力对危岩体的危害程度高于相等大小下的垂直地震力。  相似文献   

2.
肖圣亮 《江西水利科技》2019,45(5):346-351,390
我国山地地形分布广泛,山体危岩崩塌是山区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为了研究不同裂缝角度、水平地震力和垂直地震力等因素对危岩体安全系数的影响规律,运用最大周向应力准则对贵州高原与四川盆地交接地带的赤水河深切"V"型河谷的某危岩体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危岩体安全系数随着裂缝角度的增大而减小,但在裂缝角度小于55°时,危岩体安全系数减小速度较快,裂缝角度大于55°时,安全系数减小速度较慢;危岩体安全系数随水平地震系数或垂直地震系数的增大而减小,且为线性减小趋势;水平地震力对危岩体的危害程度高于相等大小下的垂直地震力.  相似文献   

3.
危岩体一般处于非稳定或极限平衡状态,影响危岩体稳定的因素很多,而地质勘探往往难以给出危岩体的准确参数。以金沙江花石崖危岩体为例,主要考虑了危岩体裂缝位置和深度、裂缝中水压力大小、危岩体强度参数以及危岩体下部软弱岩层参数等因素。使用FLAC~(3D)软件基于强度折减法计算分析各因素变化对危岩体安全系数的影响。对比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裂隙水压力和危岩体下部软弱岩层参数对危岩体稳定影响较大,在危岩体治理中应加固下部软弱岩层以及封闭上部裂缝,防止雨水汇集。  相似文献   

4.
针对边坡在地震力作用下的稳定性问题,在毕肖普法中考虑受地震力影响产生切向力和竖向力,建立线性边坡受力模型。对不同地震力偏角范围内边坡安全系数计算公式进行推导。编写VB工程计算软件进行迭代计算,得出在不同地震力偏角时边坡的安全系数和最小安全系数所对应的地震力偏角以及安全系数随不同地震加速度与震动时刻的变化规律,为边坡抗震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毕肖普法中考虑受地震力偏角及边坡防护措施对边坡抗震稳定性的影响,以线性边坡为例,建立力学模型。推导不同地震力偏角范围内边坡安全系数计算公式。编写VB工程计算软件并进行迭代计算,得出防护力不变情况下,不同地震力偏角时边坡的安全系数和安全系数随地震力偏角的变化规律,为边坡抗震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作龙寺矿山岩质边坡崩塌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崩塌是一种普遍直观的地质灾害现象,尤其岩质边坡的崩塌对工程具有较大影响。针对河南焦作龙寺矿山崩塌,研究其破坏特征和影响因素。通过实际调研对破坏体结构及崩塌形成机理进行分析,认为崩塌破坏模式主要为卸荷-拉裂(剪切)-滑移式崩塌、卸荷-拉裂-倾倒式崩塌/错断式崩塌、卸荷-拉裂-坠落式崩塌。卸荷-拉裂(剪切)-滑移式崩塌形成机理为人工开挖导致应力场变化,边坡上部岩体形成危岩体,危岩体一面临空且下部有与临空面倾向一致的软弱结构面时,在降雨、自重影响下可能形成崩塌;卸荷-拉裂-倾倒式崩塌/错断式崩塌形成机理为长柱状的危岩体在静水压力、重力、地震力影响下可能形成崩塌;卸荷-拉裂-坠落式崩塌形成机理为人工开挖上部形成危岩体,在自重及外力影响下主控结构面逐渐扩展,最终导致危岩体失稳坠落形成崩塌。  相似文献   

7.
李程  李洪涛  姚强  刘梦茹 《人民长江》2019,50(9):161-168
在爆破开挖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爆破地震波会对周边危岩体稳定产生不利影响。为分析爆破参数对倾倒式危岩体稳定性的影响,以白岩山隧道工程为例建立了工程地质模型并进行分析计算,提出了时程分析法的危岩体爆破振动安全判据及基于一维应力波理论的危岩体爆破振动判据的计算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危岩体的动力稳定性安全系数受爆破最大单响药量和爆心距的影响,当危岩体尺寸超过了爆破地震波的波长时,则要考虑爆破振动频率衰减效应和相位差;经过对两种判据方法分析比较,建议白岩山隧道危岩区最大允许振速按照[V]=0.57 cm/s进行控制。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优化爆破和危岩区防震减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危岩崩塌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山区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做好危岩稳定性判别和灾害防治工作,选取月牙山具有代表性的W1坠落式危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离散元(Uni-versalDistinctElementCode,UDEC)软件建立分析模型,根据应力、位移和速度矢量图确定危岩体的破坏发展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在重力影响下,危岩体裂缝、裂隙逐渐加深、变宽,下裂隙、裂缝下部以及山体与危岩体的连接处会产生应力增大和应力不断集中的现象,岩体处于欠稳定状态。将UDEC与工程实例相结合模拟真实危岩体稳定状态,为危岩崩塌的有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高陡边坡小型危岩体破坏模式、运动形态进行探讨,利用ROCKFALL软件对恢复系数进行反演,并对藏木水电站高边坡小型危岩体的运动距离、弹射高度及动能进行分析,得出SNS被动防护网最佳设置位置及防护网安全系数。通过本工程实践,得出根据小型危岩体规模、发育程度,采用定量化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码头营地边坡是由多组不规则的卸荷裂隙围限出的一较大规模的危岩体,由于滑动面并非规则平面,因此破坏面复杂。本文采用点安全系数方法评价块体的稳定性。在地质勘测的基础上建立块体的数值计算模型,计算滑动面的应力值(含正应力和剪应力),由库伦准则定义出沿可能滑移方向的点安全系数。通过点安全系数的分布评价块体的失稳机理,通过点安全系数对破坏面的加权平均值评价块体的整体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危岩体点安全系数分布符合宏观变形特征,整体安全系数不满足设计要求,经施加4 800t支护力加固后,整个围岩体的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危岩体危害程度是指度量致灾体的活动程度、活动特征、地理分布及其对受灾体的影响程度。它不仅与危岩体稳定性有关,还与其危害对象、离危害对象高度、危岩体规模有关,其它情况相同下,规模越大、高度越高其危害越大,即危害程度级别越高。通过对已建及在建水电工程环境边坡危岩体系统研究,建立一套危岩体稳定性评价、危害程度分级体系,根据危害程度分级提出危岩体防治措施一般选取原则。首先根据水电工程环境边坡危岩体所影响水工建筑物级别、部位、人员密集活动程度对危害对象进行分级,然后根据危岩体自身的稳定性、规模及其离危害对象的高度建立危岩体危害程度分级方法,提出危岩体防治措施一般选取原则。将该方法应用于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承建的大多数水电工程环境边坡危岩体评价及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黄河大柳树址位于地震高裂度区的中卫-同心活动断裂带内,坝址岩体在多次强地震力的作用下严重破坏,形成了极特殊的工程岩体,节理、理解隙张开地应力下降。弹性波测试中大范围低波速,其破坏现象与地震纵横波的传播规律关系密切。纵波作用下的裂缝拉张,横波作用下的剪张形成了地震力的综合型破坏,本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相似文献   

13.
雨水入渗作用下非饱和土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高润德  彭良泉  王钊 《人民长江》2001,32(11):25-27
基于非饱和土理论,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某一黄土高边坡,利用有限元方法和极限平衡理论研究了雨水入渗作用下土体的渗透性、抗剪强度及坡顶垂直裂缝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表明,在雨水渗作用下,边坡土体的渗透性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在降雨强度和降雨持续时间都相同的条件下,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随土体渗透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当边坡坡顶存在垂直裂缝时,在无雨水入渗的情况下,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随裂缝开展深度的增加变化并不明显,大约在10%左右;在雨水入渗下,边坡稳定安全系数随坡顶裂缝的发展明显下降。在分析非饱和土边坡的稳定性时,应该考虑基质吸力对抗剪强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危岩体的存在为边坡崩塌留下隐患,影响工程运行安全。本文以某水利枢纽边坡危岩体为研究背景,开展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危岩密度、风化程度及危岩自重为影响水利枢纽边坡危岩体的主要因素,层次分析法对水利枢纽边坡滑移式危岩体分析的准确性较高,可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研究结果为边坡工程稳定分析及治理措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猴子岭斜坡稳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条件入手,运用弹塑性平面有限元计算结果,剖析了猴子岭斜坡的变形机理和可能破坏形态,进而建立了斜坡两底板的滑动极限平衡方程式。在考虑了地震力的最不利方向和T_(0-6)84万m~3危岩崩塌情况下,对斜坡稳定作出了定量评价。其中包括:自重单独作用下的安全系数M>1.4;自重和地震力共同作用下M>1.1;84万m~3危岩崩塌荷载作用下M>1.1。最后,对定量分析结论的可靠性作了讨论,指出对T_(0-6)危岩进行分阶段整治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单轴压缩状态下类岩石材料水力劈裂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自制水泥砂浆作为类岩石材料进行试验,研究内水压力和单轴压缩耦合作用下岩体的破坏规律。制作带有中心预制裂缝的立方体试样,利用自行研发的内水压力与轴向压力加载装置,在固定内水压力加载速度和轴向压力大小的前提下,对不同材料强度和尺寸的试样,以不同轴向压力加载方向进行了水力劈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轴向压力加载方向对裂缝尖端的起裂角度有一定影响,在固定内水压力加载速度下,裂缝内水压力上升速度与试样强度正相关;轴向压力方向无论是与预制裂缝走向平行还是垂直,都会加快内水压力上升速度;试样水力劈裂临界水压力与试样强度正相关;轴向压力加载方向对单裂缝试样水力劈裂影响较大,轴向压力方向与裂缝走向垂直时对裂缝开裂起抑制作用,轴向压力方向与裂缝走向平行时对裂缝开裂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三峡库区望霞危岩体的实际情况,采用指数平滑法对部分监测点位移进行了试验性建模,并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在裂缝相对位移监测点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望霞危岩体破坏特点,提出了一个利用平滑系数来判断危岩体不同监测点的稳定性的概念模型,该模型可对预测危岩临滑时间提供权重大小,以提高危岩失稳时间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危岩体常发育在高陡边坡的危险隐蔽地带,传统勘察测量方法存在精度低、勘察难度高等缺点,快速、便捷地识别高陡边坡危岩体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以黄登水电站重要建筑物边坡开口线外危岩体隐患排查结果为研究基础,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构建1∶500的三维实景模型,结合机载激光雷达(LiDAR)遥感测量技术获取研究区内高精度的LiDAR点云数据及光学影像数据等成果,搭载三维可视化遥感解译平台,建立危岩体解译标志,获取危岩体的结构面产状特征并开展野外详细调查及解译成果复核工作,复核工作证明前期遥感测量技术准确率强,解译成果可信度高。同时根据地理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危岩体的发育分布规律及成因机制,得出研究区内危岩体主要发育在1 609~1 963 m高程,多数危岩体所在的边坡坡度为40°~70°,危岩体发育以正南向为主,并且河流水系与人类工程活动对危岩灾害的发生也具有一定影响。研究结果对水电库区高位危岩体的隐患识别及成因分析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工程爆破条件下,结合等效静力法和极限平衡原理对危岩体稳定性评价,能有效快速得到结果。本文以某段铁路隧道为例,研究危岩体在爆破条件下的稳定性。根据岩体结构特征以及降雨时裂隙充水高度的影响,结合实测爆破振动曲线,通过快速傅里叶分析,预测最大振动加速度。采用等效静力法,进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爆源一定距离外,危岩体的振动频率低;结合极限平衡原理和等效静力法的评价方法,适用于爆破条件下的危岩体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20.
2001年1月17日,重庆市云阳县老县城后山的五峰山峰顶及南坡发生顺层基岩滑坡-五峰山滑坡,严重威胁老城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长江水利委员会综合勘测局派出工作组对该没坡进行踏勘后提出了应急处理措施,被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采用。其措施主要有:撒离险区居民、对滑体及危岩体进行监测、工程处理措施等。工程处理措施应本着安全、快捷、方便,尽可能减少损失的原则进行。有两种方法可选择:①沿危岩体中的裂缝埋置炸药爆破,使危岩体下滑,然后进行抗滑处理;②设置钢绞线防护网和抗滑桩。当地政府经过慎重研究,采取了①方案,对危岩体进行了成功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