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文 《软件世界》2006,(11):93-93
本刊记者艾文当安全隐患越来越多样化、也越来越复杂的时候,作为国内最主要的信息安全厂商,江民、金山、瑞星分别使用不同的策略来应对。江民密保:加权安全系数江民公司在对近2000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关于网络密码信息安全状况的调查显示,39.43%的网民有过密码被盗的经历,34.50%的网民没有对自己的密码采取任何保护措施,13.61%网民表示采取过密码保护措施但仍然被盗,59.34%的网民认为造成密码丢失的原因是因为中了木马病毒,24.19%的网民认为密码被盗主要原因是自我保护意识差被网络钓鱼,14.27%的网民认为主要原因是密码太简单被暴力破解。…  相似文献   

2.
从网民密码字符中26个字母与汉语拼音的关系入手,研究中国网民密码的文化特征。基于网络汉字频率及多音字处理方法进行拼音字母的频率统计,在简单阐述网民密码的一般性统计特征后,重点分析中西方网民密码与拼音文本、英语文本中字母频率之间的相似性,揭示中国网民的密码设计与汉语拼音密切相关,并且习惯于采用拼音式的助记符密码。  相似文献   

3.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遭遇过病毒或术马攻击的网民为2.17亿人,占网民的44.7%,柯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达1.21亿人。一种普遍的不安全感弥漫在网络世界中。  相似文献   

4.
2011年12月21日,国内最大的程序员社区CSDN网站因遭遇黑客攻击,600万用户的登录名及密码日前被公开泄露,随后又有多家网站的用户密码被流传于网络,连日来引发众多网民对自己账号、密码等互联网信息被盗取的普遍担忧。日前,北京市公安局网安总队经过调查,已掌握部分黑客泄密证据,  相似文献   

5.
流言 《电脑爱好者》2012,(21):26-27
CSDN密码丢失、3B大战、方周大战,诸多的网络事件中网民不再是看客,而深深感受到隐私泄露的威胁。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网络背后的真相。2012年的中国互联网注定是个多事之秋,发生了CSDN密码丢失、3B大战及方舟子质疑360浏览器等诸多的事件。这些事件大多与网络搜索相关,另外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网民的隐私被置于危险之中,而这些危险并非我们没有保护好自己的电脑,而是因为我们的信息被网络服务商搜集到服务器上所致。我们的隐私信息是如何被收集的?这些信息又是如何被泄露的?让我们看看其中的内幕。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与网络》2008,34(2):35-35
随着电脑及信息化的普及,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如通过网上银行直接转帐交易、股票的交易等等,这使网上个人身份的重要凭证——密码的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密码频频被盗常常给网民造成不小损失。  相似文献   

7.
《微电脑世界》2012,(11):133-133
继2011年MSN及各大社区网站密码大规模泄露之后,近日,用户网络密码被盗事件又有"回暖"趋势。网站安全专家安全宝为了配合工信部已发布的通告,杜绝MSN密码泄露事态继续升级,为广大网民和企业网站提供了一个安全自查平台(http://lucky.anquanbao.com)。个人用户只需要输入自己常用的邮箱或者网名,该平台就可以准确的显示出是否存在"被盗"现象。而企业用户  相似文献   

8.
《微电脑世界》2012,(6):120
日前,有消息称Twitter近6万帐号密码遭泄漏,账号密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热门话题。互联网时代,每个人在不同的网站、客户端上都有大量的账号、密码,而这些在不同平台使用的账号密码的安全如何保护,不被网络犯罪分子所利用,已经成为了众多网民长期苦恼的问题。安全专家表示,保护账号密码安全不仅要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不使用通用密码、设置较复杂的密码组合、定期更换密码等,而且还要为自己的电子设备配备专业的保护工具,有针对性的做好安全防御措施,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保护账号密码安全是一场持久战,不能遇到问题才知道注意,要时刻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与网络》2005,(11):42-42
在网吧上网,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由于多人共用电脑,网民很有可能被别人埋放的木马软件窃取密码、记录聊天历史从而让你的隐私曝光。实际上,有很多人的电子邮件密码和QQ密码确实就是在网吧上网时被盗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信息化》2011,(10):15-15
美国政府2012财政年度准备出资2450万美元,由商务部牵头开发一种名为“身份生态系统”的网络身份验证系统。对美国网民来说,未来3至5年内,当登录邮箱、脸谱、推特等网上账号时,将逐渐放弃现有的“用户名+密码”模式,转而使用统一的“网络身份证”。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一般网民来说,网络上最关紧要的是看好自己的银行账户和密码,看好自己的QQ密码。而不是像公司企业那样把更多对网络的关注放在反病毒、反木马上。对于一般用户来说,网络安全一如重装系统一样简单。虽然,间或也有Q Q号码被盗、银行卡密码被盗的事情发生,但这只属于少数人的网络游戏。更多的人在Q Q号被盗后选择的是重新申请一个,虽然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不便,比如会丢失一些比较亲密的朋友的资料,但这不是最重要的。现代通讯工具的发达,朋友之间保持联系的方式不仅仅是Q Q,还有手机、E-m a i l和家里电话,因此,对于QQ这种聊天工具来…  相似文献   

12.
正你的密码是否安全?还对123456、abcd这类密码心存侥幸吗?不妨到英特尔推出的一个在线网站上测一测,看看你的密码到底有多牢靠。如果你的密码被"秒破",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微软的产品则会帮你分析。1看看你的密码有多强很多人对自己构建的密码充满信心:密码,只要不让人知道就安全了。其实大错特错!360和瑞星曾经公布过中国版的"弱密码"榜单,除了abc123、iloveyou、qwerty等全球网民通用的"弱密码"外,还有666666、888888等吉利数密码,"5201314"  相似文献   

13.
mason 《大众硬件》2003,(2):151-152
这次我们请来了一著名网站的系统技术总管mason(网络用名,不透露真名或者也是出于安全考虑吧),请他来给大家讲述网络安全的方方面面。从这期开始,mason将从网络安全的概念谈起,陈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逐步分析垃圾邮件、网络密码、IP、Modem、防火墙等一系列所有网民不可不接触到的事物。  相似文献   

14.
黑客,应该算是20世纪末最让人难以捉磨的一个人群了。这些号称电脑高手的家伙,横行网络,“黑”人无数,让大大小小的网民们敬而远之。本文就请读者随小弟的笔触一起走近黑客,了解一下他们“黑”别人的工具。一、密码破解工具类这里所谓的破解工具是指黑客们通常用来破解用户名(USER)和密码(PASSWORD)的软件。  相似文献   

15.
可能是被智商越来越高的“木马”(能窃取用户密码)吓怕了,也可能是“网费恐惧症”已成为大多数网民的通病,所以市场上那些廉价、安全的上网卡成为许多网民的首选。然而令人眼花缭乱、名目繁多的上网卡却成了一些JS敛财的又一法宝。第一招:指鹿为马你可能看到市场上有许多公司的包月卡(也就是月租费固定、不限制时间的上网卡)。但是你知道包月卡有两种类型吗?一种上网卡的包月费中已经包含了电话费和网络费。这种卡往往比较昂贵;另一种卡的包月费中只包含网络费,而电话费仍然按实际使用计算。这种卡相对比较便宜。于是一些上网卡…  相似文献   

16.
据说:中国有1.1亿网民,那么至少有1亿的网民对腾讯QQ有所耳闻,有0.6亿的网民用过QQ。如果你也是一个网民,那么一定不要错过这只可爱的小企鹅,它可是网络上的一部“手机”!拥有了它,你会发现网上交流是如此的简单、快捷,网络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7.
《微电脑世界》2008,(5):137-138
根据CNNIC发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报告中称,在网民的下载行为中,网络音乐就占据了75.3%。可见,网络音乐在网民中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个人习惯我总是担心自己的密码会忘记,所以选择在电脑中存储密码信息,而且在山EB方式登录网站时选择“记住密码”,相信很多网民也和我一样,其实这都给了那些居心不良之人以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19.
第二届 www.consult“中国网络公民调查”结果已于近日公布,结果表示我国典型的网民,其平均年龄在27岁左右,男性(84%),大学本科(63%),全职受薪(80%)的专业人员(48%),超过1/3的人来自 IT 业和通讯服务业。新浪网荣获“中国网络公民调查”网站评选第一。此调查结果显示,有更多的专业人员从工作单位上网——有50%的网民主要从公司上网。因为网络速度相对较快,而且免费。这部分人的上网时间较之以前有明显增长。然而,从整体而言,网络速度慢、高位徘徊的上网费用依然是我国网民不得不面对的事实,也成为阻碍其更为频繁、更长时间使用互联网的主要障碍。因特网对网民的生活有重大影响,这一点与  相似文献   

20.
ruixing 《网络与信息》2011,25(9):58-59
无论音乐分享、网络通讯录同步还是网络文件存储,你的文件、资料、密码等一切东西,都开始从本地硬盘向服务器“云端”转移,“云端”在网民们整个的活动中变得越来越有价值。《瑞星2011上半年安全报告》中,阐述了“云端”遇到的问题,瑞星专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