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乳液法阻燃ASA树脂制备技术,将阻燃剂在乳化剂作用下经过15000rpm高速乳化后形成40%浓度的水乳液并与ASA树脂乳液共混,经后处理得到阻燃ASA树脂,其用量比干混法低,力学性能优于干混法。  相似文献   

2.
人造石石英石成型的主材是石英砂、石英粉和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石英砂是指4至100目的天然石英石砂,行业称为板材成型的骨料;石英粉(通常指的是325目的石英粉)和树脂行业称为板材成型的填充材料,简称填料。而骨料与填料的比例对石英石板材的成型、板材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就骨料与填料的配比对石英石板材成型的影响、板材性能的影响,以及配比的计算展开探讨,为骨料与填料的合理配比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骨料应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骨料不仅是构成混凝土的骨架,骨料的性能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与耐久性能。本文主要论述骨料对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抗渗性能的影响,骨料的粒形与表面化学活性对骨料界面粘结强度的影响,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与骨料的粒径对混凝土的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胃料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浩 《混凝土》1995,(2):45-53,59
骨料不仅是构成混凝土的骨架,骨料的性能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与耐久性能。本文主要论述骨料对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抗渗性能的影响,骨料的粒形与表面化学活性对骨料界面粘结强度的影响,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与骨料的粒径对混凝土的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5.
以废弃玻璃钢粉粒、不饱和树脂196为主要原料,以环烷酸钴为引发剂,以过氧化甲乙酮为促进剂,通过热压方法,制备建筑装饰板材。结果显示,随引发剂和促进剂用量增加,板材拉伸强度和冲击韧性先增后减,树脂对板材性能的影响与引发剂相似。引发剂用量为树脂用量的2.0%,促进剂用量为1.25%时,引发和促进效果最佳;结果表明,树脂用量100份时,引发剂用量为2.0%,促进剂用量为1.25%时,板材性能最佳,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17.5 MPa,冲击强度为12.3 kJ/m2。经掺入不同颜料形成的板材色彩均匀美观,具有装饰效果。  相似文献   

6.
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制备再生骨料应用于透水混凝土中,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骨料粒径、集灰比、水胶比、水泥用量四个因素对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因素依次为骨料粒径水泥用量集灰比水胶比,水胶比在0.27~0.35范围内对再生透水混凝土性能无显著影响。选取正交试验中强度和透水系数最高的两组分别研究再生骨料掺量对透水混凝土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再生骨料在透水混凝土中的掺量不宜超过50%。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采用骨料多级级配和325号低标号水泥生产出满足设计要求的C45预制混凝土梁,初步研究分析了骨料最大粒径及各粒径用量对混凝土抗压度的影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泥相对用量较大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骨料最大粒径的增加而下降,并且随着骨料最大粒径的增大,水泥用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减小;适宜的骨料最大粒径和用量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进一步试验确定了骨料最大粒径及次级粒径用量的最佳值。工程应用证明:采用骨料多级级配能够在混凝土生产中较好的控制骨料各粒径用量(特别是最大粒径用量),从而解决了实际工程中无高标号水泥生产C45预制混凝土梁的技术难题,并且为采用低标号水泥生产中等强度混凝土提供了一条有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采用合成氟树脂乳液为粘结剂,以砂粒、石材微粒和石粉为骨料,通过选择适当的骨料级配、骨料/基料比以及各种助剂等,制成了性能优异的氟树脂乳液砂壁状建筑涂料。经检测,其耐水性、耐碱性达500h,耐人工老化性达1000h。  相似文献   

9.
高吸水树脂改性混凝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叙述了锆盐交联的部分磷酸化的聚乙烯醇高吸水树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在混凝土中添加具有合适的交联密度和可解离磷酸根含量的此类树脂,用量在2.4%~3.0%时,可大大改善混凝土的耐蚀性,抗压强度可提高25%以上,收缩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基于骨料最紧密堆积原理,借助DOE混料设计方法,试验研究了配合比计算中相关参数对混凝土工作性、力学以及干燥收缩、抗渗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抗渗防裂混凝土配合比。研究结果表明:粗骨料的最紧密孔隙率为36%~37%,最少胶凝材料为370kg/m~3(水泥为55%~65%,粉煤灰为20%~40%,矿粉为0~18%)时,混凝土具有浆体体积用量少、干燥收缩率和抗渗深度小,以及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好等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