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红玲  张风涛  蒋少军 《纺织器材》2004,31(2):11-12,15
阐述了棉条检测元件工作的基本原理及其改进设计 ,重点对凹凸式检测罗拉传感器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 ,介绍了凹凸检测罗拉传感器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研究梳棉机检测罗拉的动态特性.通过分析检测罗拉的机械结构、工作原理,计算凹凸检测罗拉传感器的固有频率,得知:凹凸检测罗拉虽然由于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受温湿度及纤维细度变化影响小,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固有频率较低,在出条速度超过330 m/min时,其动态特性变差,不适合作为高速并条机自调匀整装置的检测原件.  相似文献   

3.
《纺织器材》2015,(1):67
<正>凹凸罗拉气动加压装置专利申请号:CN201020290348.6公开号CN201746626U申请日:2010-08-08公开日:2011-02-16申请人:青岛云龙纺织机械有限公司一种凹凸罗拉气动加压装置,包括摆臂、凹罗拉、凸罗拉、气缸连杆。其特殊之处是:凸罗拉与气缸连杆的上端之间装有弹簧。它解决了目前并条机调节凹凸罗拉准确性差的问题,适应于并条机气动  相似文献   

4.
《纺织器材》2014,(4):67-67
正专利名称:凹凸罗拉气动加压装置专利申请号:CN201020290348.6公开号:CN201746626U申请日:2010-08-08公开日:2011-02-16申请人:青岛云龙纺织机械有限公司一种凹凸罗拉气动加压装置,包括摆臂、凹罗拉、凸罗拉、气缸连杆。其特殊之处是:凸罗拉与气缸连杆的上端之间装有弹簧。它解决了目前并条机调节凹凸罗拉准确性差的问题,适应于并条机气动加压时使用。专利名称:梳棉机后落棉分梳装置专利申请  相似文献   

5.
贾成举 《纺织器材》2015,42(1):19-21
为了提高高速并条机凹凸罗拉的响应特性,分析了凹凸罗拉检测机构的力学模型,确定其振动类型,采用仿真软件ADAMS分析检测机构的动力学特性,并对启车到稳态的过程中,弹簧刚度及弹簧动能与稳态时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确定适合高速检测的检测机构固有频率和弹簧参数,为凹凸罗拉检测装置的响应特性分析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探讨细纱长细节纱疵形成的原因和防治措施。阐述了细纱长细节纱疵的分类和特点,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认为:应重点解决好末并缺条、并条和粗纱包卷不良、开关车不良、并条车速过高、熟条过烂过熟、牵伸后胶辊及胶圈绕花、牵伸齿轮啮合不良、导条张力牵伸不当及细纱吊锭状态不良等问题,消除并条自调匀整装置凹凸罗拉传感器存在的缺陷,正确设定匀整延迟时间、选择适宜的凹凸罗拉宽度和压力,采用绝对测量式电子清纱器,从而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FA141型成卷机在凹凸防粘罗拉处有防轧保险装置,一旦棉层过厚,或因混入杂物,造成防粘罗拉阻花轧煞时,能立即停车,起到防轧保险作用。但是,如果阻花轧煞发生在防粘罗拉之前的部位,该保险装置就不起作用了。我厂在1989年安装了六台FA141型成卷机以来,由于上述原因和尘笼出棉罗拉有毛刺绕花,经常发生出棉罗  相似文献   

8.
FA326A型并条机自调匀整系统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Uster USG自调匀整系统的维护要点.介绍了Uster USG 自调匀整系统功能,并对其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的FP传感器损坏、T&G罗拉咬合不平行、T&G罗拉轴承损坏、T&G罗拉轴弯曲变形、位移传感器检测头弯曲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用好USG自调匀整系统必须由电器、设备、工艺三方面结合完成,.USG自调匀整系统故障易发部位在T&G罗拉和FP传感器,应对其进行重点维护.  相似文献   

9.
FA326A型自调匀整并条机的使用实践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使熟条达到较好的质量水平,并验证FA326A型自调匀整并条机的匀整作用,在并条工序的末并采用了FA326A型自调匀整并条机。通过合理选择凹凸罗拉的厚度和喇叭口大小;正确调整位移传感器的位置;以生产试验来确定死区长度和放大倍数;设定合适的报警极限,使得熟条质量较FA306A型并条机熟条质量有了较明显的改善,成纱质量也得到了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10.
1071型成卷机生产化纤时,卷子粘层问题较为突出,直接影响了产品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参照A076C型成卷机防粘原理,对1071型成卷机的第一、第二紧压罗拉进行了重新设计,用φ150×30毫米的钢管改成第一(凸)紧压罗拉,用φ121×28毫米的钢管改成第二(凹)紧压罗拉,并于1988年11月份投入生产使用。改造后的第一、第二紧压罗拉(见附图),其外径均与原第一、第二紧压罗拉外径相同。当棉层从凹凸罗拉中间通过时,就会使棉层正反面在横向上形成一道道的沟纹,既有压紧作用,又有防粘效果。  相似文献   

11.
我厂生产维棉混纺(50/50)布,从开始试纺就遇到棉卷粘层问题,曾使用多种防粘措施,效果都不理想。目前国内各棉纺厂清棉工序采用的防粘措施有:1.棉层之间加棉条或粗纱。2.紧压罗拉加重压力。3.在紧压罗拉后加装上下耙式防粘刀。4.在紧压罗拉后加装凹凸防粘罗拉。5.在小卷时野人头不加压,或采用随棉卷直径增大压力也加大的渐增加压装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排除RSB-D45C型并条机使用故障,提高生产效率和并条质量,分析换筒后断头缠绕胶辊、粗节多及存在机械波等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对该机使用注意事项、加油和维修保养重点检查部位及周期进行说明。指出:换筒后断头缠绕胶辊与棉条切断长度及前张力大小的设定有关;粗节多应清除凹凸罗拉处的飞花短绒;调整落棉质量、输出张力和凹凸罗拉等可以改善机械波;生产中设备操作需规范熟练,实时调整设置和工艺,加强对并条机的维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金坛清梳联配置的JFA226型梳棉机的自调匀整控制系统,采用IPC为控制中心,检测点由机前喇叭口生条粗细传感器与机后喂棉罗拉两侧棉层厚度传感器组成。  相似文献   

14.
FA326型并条机的使用实践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介绍了FA326型并条机的技术特征,并对FA326型并条机的纺纱性能进行了试验,其熟条和成纱质量优于无自调匀整并条机.FA326型并条机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死区长度的调整和放大倍数、凹凸罗拉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FA 322并条机是陕西宝成新型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在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经改进后研制出的新型并条机,其性能达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文章介绍了FA 322并条机的技术特征,并对FA 322并条机的纺纱性能同其它机型进行了对比试验,其熟条和成纱质量优于无自调匀整并条机,FA 322并条机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放大倍数,凹凸罗拉的选择及胶辊的表面清洁及处理。  相似文献   

16.
从棉纺厂大量使用各种化学纤维以来,清花工序普遍碰到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化纤的纯纺、混纺卷易于粘卷。从而造成梳棉工序生活难做、机械事故增加、回花大量增加等一系列问题,甚至严重到梳棉无法开车生产。除普遍采用加重紧压罗拉加压重量、增加棉签定量、缩短棉卷长度等措施,以缓和矛盾外。有些厂采用夹粗纱、单尘笼吸棉、紧压罗拉电热等办法,但都有较大付作用。在A076C单打手成卷机上,采用了凹凸罗拉以代替原有犬齿式防粘器、加重紧压罗拉加压重量、和减摩齿杆渐增加压装置等三项防粘卷措施。但鞍山化纤纺织  相似文献   

17.
无粘附罗拉     
无粘附罗拉英国一家公司研制无粘附罗拉Notlap。这种罗拉由特殊材料制成,纤维不会粘附在罗拉上。在羊毛加工过程中提高了轧压和清洁效率。Nollap罗拉的强力和寿命也优于老式盖板罗拉,不易磨损,也不慌定期包覆。由于经特殊处理,可以完全保证整车的无故障运...  相似文献   

18.
墨西哥“中墨纺织城”首期 30 0 0 0锭棉纺设备均为国产FA系列设备 ,其中生产的有CJ 1 9.4tex、CJ 1 4.5tex环锭纺精梳针织纱。精梳针织纱最担心的质量是条干不匀及产生长细节 ,而并条工序较为重要。经过一年多的实践 ,生产精梳针织纱除从工艺、设备、操作等方面采取措施保证质量外 ,并条工序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 1 )后检测罗拉的清洁与否直接影响熟条重量 ,一旦凹凸罗拉嵌花 ,迫使该对罗拉产生位移 ,给计算机系统传递失误的信号 ,误导了牵伸元件伺服电机的输出速度 ,造成重量波动。( 2 )在重量调节的菜单设置中 ,其增减幅度…  相似文献   

19.
A036型开棉机一对木罗拉原是铁木结构,使用过程中容易损坏,尤其是纺有色中长产品,这样既增加了机物料损耗,又影响生产。我们利用报废的A186D型梳棉机剥棉罗拉(光罗拉)以及A036型开棉机原有的木罗拉轴(长轴),将木罗拉改制成钢罗拉。一年来,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解决现有分离罗拉驱动方式传动链长及难以调整分离罗拉运动规律等缺点,首先,分析精梳机分离接合工艺,提出分离罗拉运动过程中的工艺关键点,并用分段拟合的方法进行拟合,得到理想的分离罗拉运动规律;其次,在对分离罗拉混合驱动方式中的齿轮传动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优化系统中各齿轮的齿数;然后,结合运动学分析及相关要求规划伺服电动机的运动规律,计算得到伺服电动机的速度曲线;最后,通过仿真软件及实验平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分离罗拉混合驱动系统可以使分离罗拉按照符合工艺要求的运动规律运行并使分离罗拉的运动具有柔性,解决了现有分离罗拉驱动方式机构传动链长及分离罗拉运动规律调整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