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工业建筑》2013,(Z1):12-14
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适宜老年人的步行空间环境设计应引起设计时2重视。创造一个适宜老年人的步行空间环境是建立人性化的居住场所的一个重要环节。着重探讨了当前我国老年人步行空间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宜老年人的步行空间环境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2.
购物出行在老年人的日常出行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为此,拟探讨分析老年人步行购物时对商业设施选择的空间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人步行购物出行质量提出措施建议。选取上海市中心区3个典型住区中的老年人作为调研对象,将老年人对周边商业设施的使用强度作为因变量,并将老年人购物出行时步行路径的空间特征、商业设施的空间特征等数据作为自变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自变量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作用及其量级。结果显示:商业设施与社区的距离、无障碍设施的数量、步行过街次数等因素对老年人步行购物出行时选择商业设施具有重要影响,而商业设施室内外绿化配置面积、街道绿化面积、步行路面整洁度等因素对其影响较小。由此得出老年人在步行出行购物时,更多地关注空间环境质量中的安全性、方便性与舒适性等因素。在此结论的基础上,从空间角度出发,为提高老年人步行购物出行质量提出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为老年人创建便利和安全的步行空间成为城乡社区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以南昌市南柴社区为例,采用问卷调研、现场查勘及空间句法等方法,对老年人的出行行为进行了时间与空间的特征分析,并对社区的步行空间层次、步行空间路径、步行空间形态进行量化分析,从而提出了营造多样化的步行空间形态、营造兼具观赏性和参与性的步行空间、增强步行空间的连续性、提升步行空间氛围的舒适性以及提升步行空间的易识别性等社区步行空间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4.
社区老年步行环境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晶 《山西建筑》2006,32(9):16-17
以老年人身体特征及其户外活动特点为步行环境的设计依据,从空间学的角度对老年人步行环境模式中的场所和路径的老年人选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老年人步行环境的建构要点。  相似文献   

5.
刘永黎 《四川建筑》2009,(Z1):36-37
随着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住区建设在追求居住品质的同时注入了更多的内容和要求。老年人对住区户外活动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而步行作为简单易行的方式,是老年人户外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论文作为研究住区空间环境的一部分,从老年人对步行空间的需求、步行距离、步行路线以及人行道等方面作了分析,以期在不断的探索中为创造良好的住区环境而努力。  相似文献   

6.
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如何营造适老的出行环境逐渐引起社会各界关注。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不断下降和步态的变化,对于出行环境的无障碍设计仅是基本要求,更多针对老年人身体特征及步行特征的精细化设计要求有待深入研究。通过对老年人步态的实态调查与研究分析,归纳总结了老年人的步态特征、目前步行环境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不同步态特征对步行环境的需求,进而在城市社区慢行道路、道路关键节点、公共活动空间等方面提出适老化步行系统的精细化设计原则与设计要点,旨在为老年人营造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  相似文献   

7.
魏东  喻冰洁  杨林川 《新建筑》2024,(1):98-103
步行是老年人最为常见的日常活动和交通方式,对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研究较少关注步行时长这一重要的强度表征,以及与之相关的人本尺度建成环境要素。文章利用成都市大规模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分析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单日步行时长,采用街景图像和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测算多种社区建成环境要素,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步行时长与社区建成环境要素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人口密度、道路密度、NDBI、休闲设施数量和绿视率等社区建成环境指标对老年人步行时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后,从“生活圈”“公共空间”及“慢行系统”三个方面提出了鼓励老年人步行活动的适老环境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背景下,探讨适应老年人需求的社区服务设施配置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需求.步行指数方法国际认可度高,但针对我国国情且专门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应用实践尚未充分展开.以上海市为例,选取三个布局模式不同的典型社区,确定19种社区服务设施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老年人对社区服务设施的使用特征,以此为支撑,改进步行指数评价方法,从整体和分设施两个方面分别对案例社区的设施布局开展适宜性评价.并结合老年人对设施使用满意度的空间分布结果,验证步行指数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运用改进的步行指数方法对社区服务设施布局进行适宜性评价的结果具有有效性.从研究案例来看,设施布局方面,沿街分散布局为主的延吉社区适宜性最高,以高便利度受到老年人青睐,联洋社区设施的过度集中和江桥社区的设施不足导致两者适宜性较低;设施类型方面,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设施如托老所、助餐中心等的配置数量明显不足,有待进一步配置完善.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0)
健全的步行交通体系是保证城市交通质量,缓解交通空间稠密的前提,随着我国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对老年人出行的关注越来越重视,并对现在城市居民出行调查资料中老年人出行行为特征、出行活动区域的划分等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步行空间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作者在文中主要探讨了在设计老年人步行交通系统时的相关原则以及详细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总结性策略措施,旨在能进行满足一定程度上的交通系统的优化的改造,促进我国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城市诊断和城市更新的重要理论基础。文章运用叙述性偏好法(简称SP)构建老年人对环境要素的偏好模型,模型结果表明,对老年人来说,环境要素的重要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场地绿化水平、场地便利设施、场地遮蔽设施、场地休闲座椅、场地照明设施、场地大小、场地健身休闲设施、场地步行距离。基于模型结果,文章以福州市鼓楼区南街街道为例,对现状户外活动空间进行定量适老化评价,针对较差和中等水平的户外活动空间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弥补性景观及其规划设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养老方式的转变,户外环境将承担越来越多的“养老”功能。老年人对户外环境有各种特殊需求,需要大量弥补性景观。应在空间布局、交通组织、景观要素和服务设施等方面深入探讨老年人弥补性景观的规划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2.
何俊花 《福建建筑》2014,(11):25-27
通过较为客观的多义空间分析,探寻形成鼓浪屿步行空间的原因,发现其与当地海居意识、自然地形和院落间的围合形式都有关联。归纳总结了步行空间的维护与发展的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13.
With the revolu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reatly changing contemporary’s lifestyle, smartphone becomes a necessity to more and more people, and individuals’ screen time is increasing as people are spending more time on the virtual world.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this paper proposes a hypothesis that 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smartphone screen time and walking step counts, which is verified through an exploratory research: data of walking step counts and screen usage were widely collected by online and onsite questionnaires, and the analyses reveal that 1) when daily screen time ranges from 4.99 to 15.25 hours, it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daily walking step counts; 2) the respondents’ average daily screen time is 6.3 hours, more of which (2.8 hours) is spent on social Apps, and their average daily walking step counts are 6,750 (takes nearly 0.8 hour); 3) daily screen time and walking step counts at weekends are less than those on weekdays; 4) people with higher education level, higher income, or younger age use screen less daily; people with higher education level, lower exercise frequency, or younger age walk less daily, so these factors are likely to affec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aily screen time and daily walking step counts. The correlation of both behaviors and the affecting factors need to be further clarified, and the impact of physical environmental elements on walking also requires more attention.  相似文献   

14.
董禹 《华中建筑》2006,24(12):116-118
步行是人们体验开放空间的王要方式,它的价值和优点逐渐被人们承认。通畅的步行网络是开放空间可达性的基础,起好的环境质量是吸引人们步行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相关的概念界定和现状分析,论述了通过完善步行网络和提高环境质量的万法,来塑造适于步行的城市开放空间。  相似文献   

15.
浅析老年人居住空间无障碍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文学 《山西建筑》2006,32(9):36-37
通过对老年人的特征和需求进行分析,提出老年人居住空间的考虑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老年人居住空间的无障碍设计,以促进我国无障碍建筑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商业公共空间已成为人们常使用的一类开放型社交场所空间。步行街通常呈带状,不同程度解决人们步行、购物、休闲三者有机结合的问题,而舒适的环境设施可增强对人们各种活动的吸引力,包括购物、散步、驻足观望、小坐休息、凑热闹等等。为了研究环境设施对人流量的影响,本文主要采用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光谷西班牙风情街公共空间的环境设施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评价,为以后相关的环境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常健  肖平 《华中建筑》2014,(1):10-13
在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的今天,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休闲在人们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对社会公益性休闲建筑也有了新的要求。该文针对公益性休闲建筑的中庭空间中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论述了该空间中人群的构成、使用者的心理需求、行为模式的特性,分析了该空间中使用者的活动规律,得出行为模式对社会公益性休闲建筑中庭空间形态的要求。从而服务于设计实践的需要,使得这种公益性的休闲建筑空间能更好地为市民的生活服务,使人们在休闲生活中拥有更多的交流交往。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老年型住宅区外部空间构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萌  王珊  李晓彬 《山西建筑》2010,36(11):9-10
在老龄化背景下,通过对老年人心理、生理行为等方面的分析,将老年公寓外部空间划分为休闲空间、景观空间、运动空间,通过不同空间特点与共性的分析,对适合老年人生活居住的外部环境空间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对城市设计中步行环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活动的主体是人,城市的设施及空间环境应体现对人的心理及其行为的关爱,舒适的城市步行环境是解决城市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组织的方式,在于充分研究掌握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行为活动方式和规律,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创造舒适、优美、人性化的城市步行环境.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analyses disparities in walking conditions in neighbourhoods with different incomes and urbanization levels in Praia, the capital of Cabo Verde islands. Walkability is measured considering factors relevant to a semi-arid, post-colonial, fast growing, middle-income African city. The estimated indicators measure the availability of destinations accessible on foot and the quality of the walking experience. The study found that high income neighbourhoods have the lowest overall provision of pedestrian space and protection from traffic (in more urbanized areas) and the lowest walking accessibility to people, shops, and leisure areas (in less urbanized areas). Low income neighbourhoods have the highest environmental risks (in more urbanized areas) and the highest slopes, lowest provision of formal pedestrian space, and lowest accessibility to jobs, facilities, and bus stops (in less urbanized areas). The result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type of public policies needed to improve walkability in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