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锡伯族聚落的前身是清朝时期军事编制的锡伯营,其下设八牛录.该文以八个牛录聚落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测绘和文献梳理,从聚落现状肌理特征、影响因素和演变三个方面探讨锡伯族聚落形态特征,揭示了聚落形态与军事防御布局和人文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了锡伯族聚落从初建至今的发展趋势,为聚落未来的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聚居动态进化的视角,对山背村民居建筑、聚落组团和村落结构进行了形态演变过程的4个阶段划分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表明:(1)在村落建筑形态演变过程中堂屋空间一直是民居的核心空间;(2)在聚落组团形态演变的前两个时期受到瑶王庙、溪流、耕作半径的影响较大,反应了信仰空间和耕作半径在聚落形成初期对聚落形态演变的影响,在聚落形态演变的后两个时期,信仰空间对聚落的影响出现裂解,人口结构、政策、旅游发展、交通优势等社会发展动因成为村落形态演变的主导;(3)在村落结构演变过程中受到多种作用力的共同影响且每个发展阶段中主导性作用力有所不同。研究成果旨在为传统村落形态保护和聚居文化传承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赵逵  张晓莉 《新建筑》2023,(1):147-151
明清时期,淮南盐业极为重要的财政地位决定了盐业经济成为淮南场治聚落空间演变的根本原因。从盐业经济视角切入,构建盐业经济模式转变与场治聚落发展模式变迁的联系。运用系统理论法,梳理聚落发展模式由“决策式”转变为“参与式”的过程中社会结构调整带来的空间构成要素的变迁。通过经济联系,分析各空间构成要素之间的组合方式,研究不同经济模式下场治聚落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变,探析聚落空间演变的深层规律,并经由聚落形态将深层规律以图示化呈现,以期为古代传统手工业聚落空间的动态演变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历史地理学、自然地理学、考古学、城乡规划学等,对江淮东部先秦及秦汉时期聚落、城邑的空间分布、形成机制及形态进行初步探讨;将考古遗址、早期城镇分布、岸线变迁、水系演变、道路交通等要素按时空定位,较理性全面的呈现聚落形态的演进过程,总结宏观聚落形态演变的特点,找出典型的聚落和城邑,并对其形态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正急剧地重构着乡村聚落空间,新型城镇化及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引导着村镇聚落空间研究转向.文章着眼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聚落空间,从发展规模、聚落空间形态、聚落空间影响因素三个维度梳理现有聚落空间类型研究,进而得到村镇聚落空间类型研究应该置于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社会背景之下,融入多学科视角进行类型划分的结论.这对之后的村镇聚落空间类型研究、乡村振兴及村庄规划编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平顺县西社村作为晋东南地区典型的宗族血缘型村落,其形态受宗族结构影响,格局独特。文章从宗族结构的视角出发,借助族谱、碑刻等文字史料信息,结合田野调查与类型比较等方法,对宗族社会结构的变迁过程与聚落空间形态发展演变过程进行历时性分析,归纳宗族发展对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结合宗族结构影响下聚落的两个空间特征,探究其空间形态及发展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7.
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特征识别与类型划分是因地制宜进行规划设计管控的基础与前提,对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多以少数传统村落为对象开展地区形态特征的认知,对一般性乡村聚落景观关注有限,不利于对乡村聚落空间重构进行整体性调控指导。以晋中地区为研究区,以乡镇为研究单元,基于乡村聚落景观形态特征的空间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得到研究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类型,进一步结合自然地理、社会人文等因素系统解析各子类型特征及其优化方向,在宏观层面上对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进行剖析和归纳。结果表明: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密度存在多点中心、带状集聚的特征,规模自中部向东西两侧逐渐减小,东侧形状复杂程度高于西侧。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可划分为低密度小规模简单型和高密度大规模复杂型两种差异显著的空间形态类型。研究可为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分类分区布局优化调控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华中建筑》2021,39(6)
厘清乡村聚落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对于乡村聚落空间格局优化具有科学参考意义。研究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剖析了1980年—2010年成都平原"林盘"聚落时空演变特征及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乡村聚落空间总体上呈现小规模、无序化、集聚化的格局特征,传统聚落空间分布对农田、河流等生产要素的依存度较高,而现代聚落空间分布对道路交通以及区位关系的依存度较高;(2)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分析,区位条件对乡村聚落形态演变影响最为显著,社会经济次之;(3)乡村聚落空间演变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时空序列上各影响因子作用不同。以期为乡村规划与聚落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罗建平 《华中建筑》2013,(10):142-146
安顺屯堡的前身,是明朝军屯时期按军事编制序列建立的各级军事组织.防御性与屯堡聚落选址和形态、民居单体形态密切相关,并影响了聚落与民居的发展状态.论文结合实地调研和方志梳理,从防御性角度分析了防御性与整体布局、聚落形态、民居单体演变的相互关系:屯堡区聚落建立之初即从选址、内部结构、单体形态等方面以防御为目的;单体住宅的“堡化”(即户自成堡)起到了关键作用,增加了聚落的防御层次,使聚落级防御延伸至单体;引入碉楼,使防御性由平面朝立体方向发展,强化了聚落的防御性.  相似文献   

10.
李雨桐  叶娇 《城市建筑》2023,(8):101-104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是某一历史时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联合作用在空间上的发展变迁过程。文章的重点研究对象为城市空间形态,研究范围为同仁市中心城区,作者将分四个时期总结古、近、今三大时间跨度的同仁市中心城区空间形态演变历程,并剖析促进其演变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城市未来发展建议,为保护和传承同仁传统城市空间形态以及同仁城市的未来规划发展提供依据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