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何艳玲 《城市规划》2024,(1):4-11+20
人民城市建设是对城市治理如何实现人民更美好生活的回应,是以人民为中心在城市的深刻体现。目前关于城市发展的理论从城市的公共价值、城市发展问题等进行了较系统论述,但结合城市中的人民属性对超大城市的复杂治理及如何回应人民需求做出清晰解释尚不充分。人民城市的建设与人民需求的回应在本质上与城市权利的分配有关。据此,基于城市权利理论可以理顺人民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人民性的认知,同时基于具体治理场景的分析也能够发现城市中人民的共有需求,即街头繁荣、烟火气息、线下欢聚,常人可达、情感共鸣。这五大需求的提出和实现,为中国城市发展和城市治理,提供了另一种思路,也可能让城市更贴近人民、更具有活力。  相似文献   

2.
自1981年开始,建设部建筑设计院承包北也门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以来,在六年多的时间里通过大大小小几十项工程的设计工作,我们对北也门的建筑特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北也门人民的生活习惯以及他们对建筑的理解和爱好与我国人民有着天壤之别,不了解这些,设计工作就寸步难行。为此我们对也门人民的生活习惯、自然条件、建筑材料以及他们对建筑形式的爱好作了详细的调查研究,通过这些调研,一方面我们明确了在这里应该怎样进行设计,另一方面也使我们懂得  相似文献   

3.
正著名社会学家理查·桑内特(Richard Sennett)认为,"城市的文化"特质在于能够将不同差异性的人,无论其种族、年龄、阶层和爱好,聚集在一起。通过在城市中的公共交往,突破原本建立在亲近的共同性的个体身份,为人们在复杂的城市生活中形成更广泛层次的社会关系以及重塑个人身份提供无尽可能。这一观点,很好地从社会学角度揭示了社会公共交往在现代城市中的意义。而城市公共空间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一种物质空间实体,在塑造城市个性上更是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优秀的公共  相似文献   

4.
施旦民 《园林》1999,(4):5-5
欧美一般家庭十分重视室内绿化装饰,特别对台几、桌面的绿装饰有着普遍爱好,认为是一件不可缺少的家事。随着我国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房市的快速发展,人们乔迁新居或旧居翻修装潢完毕接着就会考虑如何绿化室内环境了。目前城乡各地开设不少花卉市场,推出不少大型室内植物、盆栽花卉、四季切花、插花器具等,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为我们创造了极好的绿化物质条件。从前家庭主妇从菜场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这为我们在新时代推进城市建设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其中,人民群众不仅是城市享有者、受益者,也是城市建设者、治理参与者。而建设人民城市,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在城市里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制度一直是国内外城市课题的研究热点,是一种将市民纳入规划决策,更好地倾听其生活需求和心理预期,并让市民参与和决定自己期望的城市生活方式。通过政府、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视察时,首次提出“人民城市”这一理念。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雄安新区考察,再次强调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人民城市理念不仅彰显了人民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结果导向来看,让全体人民共享城市建设发展成果、切实增强全体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做好城市建设和治理工作的落脚点。在此意义上,打造全龄友好型城市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城市精细化治理、促进城市提质升级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似乎在城市中都留下了些许空白。正如毛笔快速扫过纸面,在这些空白之处留下了往日的痕迹——优美的或是丑陋的。这正好呼应了知识阶层的某种爱好,一种从西方人那里学来的保护旧建筑的风潮。然而许多建筑并非文物古迹,它能够保留下来的原因必须在现在的社会中发挥作用,不论是满足  相似文献   

8.
日本住环境     
近几年来,建设部曾提出了把“十分重视城市人民的居住问题,不断改善城市人民的居住条件”作为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是非常英明的决策。狠抓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试点的工作,抓好城市住宅小区的开发与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居住水平和质量,确实是关心人民生活,促进城市建设的一件好事,也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全国第一批三个城市住宅小区试点工程,基本上已经建成并陆续投入使用,这三个城市住宅小区在  相似文献   

9.
对城市天然气输配系统压力级制与管网系统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燃气是现代化城市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的一种主要能源。发展燃气可以节约能源,减轻城市污染,促进工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综合效益显著。发展城市煤气,对加速实现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燃气化是以天然气、液化气、煤制气、油制气、矿井瓦斯气等气体为燃料,取代煤炭,石油等固体、液体燃料作为城市生活及生产所需能源,城市燃气化水平又可用气化率,气化深度和气化质量来衡量。世界上发达国  相似文献   

10.
金经元 《规划师》1998,14(4):16-18,58
作者在文中讨论了精神文明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强调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城市规划是一种指导城市物质环境建设的精神文明产品。城市规划师的责任是对人民负责,为他们做出好的规划。因此,在城市规划事业中,必须贯彻精神文明建设先行战略。  相似文献   

11.
记忆的碎片     
<正>作为一个城市规划师,在智能手机没有普及的时代,照相机是我必备的专业工具。在调研工作中,我们常常用这个工具拍摄一些城市的现状,一方面是作为调研的记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在方案期间寻找现场的感受。久而久之,这种习惯变成了一种爱好,所到之处必然要拍一些城市的照片以资纪念。但作为向公众展示的照片,纪念照显然是上不了台面的。好在平时在整理自己的照片的时候,总是企图将快门摄录的碎片拼凑成记  相似文献   

12.
雨水是一种开发性极强的资源,如何科学利用雨水资源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重视。城市雨水利用是减少城市洪灾内涝、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本文从雨水利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城市内涝的诱因,城市雨水利用的意义以及通过雨水利用应对城市内涝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城市人防工程属于针对城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考虑而设立的一种保障体系,其在提高城市防御恶劣自然灾害和抗空袭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当前信息技术与城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战争的特点出现了明显变化,为了积极应对这一形式变化,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将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城市人防建设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赖文波  文静 《新建筑》2014,(1):90-91
个人与摄影 1 关于80后的记忆. 何震环(以下简称H):从小在大西北长大,看惯了蓝天白云,对色彩比较敏感,最大的爱好就是摄影,最终爱好变成了职业.梦想是去远行,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其实79年出生的人和80后的经历基本是一致的,对自己影响最深的还是小学三年级(1988年)开始,父母一到暑假就带我游览中国的各大城市,去的第一座城市就是成都,还去了七八个省会城市,这些游历后来对我影响很大,开阔了眼界,而且现在我居住生活的城市就在成都.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融入能够提高城市景观的观赏性、生态性,更重要的是符合当地人的审美需求,不仅能够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感、亲切感,而且还能够彰显一种城市独有的魅力,进而丰富城市景观文化的内涵。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现状入手,通过直接表达、保留与再现、借鉴与应用等几种设计手法,阐述了如何将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楼市变局     
正在中国,买房已经成为一种"全民爱好",而楼市的繁荣也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但与过去几年三四月份的楼市"小阳春"不同,2014年这个时段,楼市却迎来一轮"倒春寒"。中央以一招"无招胜有招"的收紧银根政策,改变了整个楼市的方向。权威数据表明,4月份房价涨幅超过1%的有11个城市,而下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上升,城市洪涝灾害却呈频发趋势,不但在多雨的南方城市,连缺水和干旱的北方和西北城市的城区也常遭水淹,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它已成为我国一种新型城市通病。国家已决定投入巨资启动"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计划,目的无非是一石二鸟,在寻找投资拉动的新突破口同时,又治理城市洪涝"病",造福于人民。不过,任何事情能否最终成功、达到预期的目标,往往细节决定成败。对于"海绵城市建设",这是从理念和认识、规划设  相似文献   

18.
柯慧 《城建档案》2002,(3):44-45
人类起先是傍水而居的,后聚居形成了“城、郭”,至今世界上已有许多人口超百万、上千万的特大城市。据统计,我国目前城市总数已达到668个。国内外学者从经济、社会、地理等不同角度,曾对城市下定义30多种。法国的一位地理学家说: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个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或劳动中心,具体地说,也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一个灵魂。显然,这种气氛、特征或灵魂,就是指一个城市的文化。文化是与自然相对的概念。城市文化来源于一个城市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来源于一个城市人民的  相似文献   

19.
《门窗》2019,(18)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对于宜居城市的要求逐渐提高,城市不止要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同时要艺术性以及审美性,改善居住环境。城市园林绿化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并且提高城市魅力,更加吸引外来人员的到来,有利于树立城市形象。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是一种新型绿化技术,可以提高绿化的效率。因此本文主要对城市园林绿化中绿化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可以提高施工质量,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的剧增,第三产业比例的提高等等;加之,城市中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多,老龄化问题的出现,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过渡,社会上一种“风”的骤起,一种热“浪”的涌现,诸如城市的“节庆热”,建“仿古景点热”“广告热”“消费热”“装修热”……这些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