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吕北京 《电力建设》2005,26(3):45-0
新提出了3种多专业协同设计的理念及方法:网上集中设计、网上协同设计、电厂虚拟设计(三维设计), 其协同程度及实现难度逐步增强。网上集中设计的协同成分较少,但可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完成,是简单、实用的协 同设计方法。网上协同设计的协同程度较高,是传统设计流程的网络化模拟。电厂虚拟设计(三维设计)是协同设计 的最高境界,它将引发设计企业传统的设计流程和归档模式的彻底变革,最终导致设计企业现代化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工业设计指以工学、美学、经济学为基础对工业产品进行设计。工业设计分为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传搔设计、设计管理4类;包括造型设计、机忱设计、电路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规划、室内设计、建筑设计、UI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动画设计、展示设计、网站设计等。工业设计又称工业产品设计学,工业设计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美学,人机工程学,机械构造,摄影,色彩学等。工业发展和劳动分工所带来的工业设计,与其它艺术、生产活动、工艺制作等都有明显不同,它是各种学科、技术和审美观念的交叉产物。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电力系统应用软件的实用性,提出了交互设计的思想.阐明了交互设计应包括的概念设计、行为设计和界面设计的概念,介绍了交互设计应经历的角色设计、目标设计、任务设计和人性化设计等几个过程,并指出了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实践表明:正确运用交互设计方法能有效提高整定软件的实用性,减少软件开发时间和成本,保证软件开发效率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电力系统应用软件的实用性,提出了交互设计的思想。阐明了交互设计应包括的概念设计、行为设计和界面设计的概念,介绍了交互设计应经历的角色设计、目标设计、任务设计和人性化设计等几个过程,并指出了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实践表明:正确运用交互设计方法能有效提高整定软件的实用性,减少软件开发时间和成本,保证软件开发效率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现代机电产品造型设计与CAI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巧英 《电力学报》2000,15(1):53-56
介绍了在现代机电产品造型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如机电产品造型设计的时代性 ,机电产品造型设计的设计原则等 ,分析了产品造型设计的传统设计方法和CAID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设计”是相对于过电力设计行业传统的设计内涵而言的。电力设计行业的主营业务是电力工程咨询、勘测、设计等,设计工作边界相对固化,设计价值体现不直接,设计与项目投资、设备采购、工程建设和项目运营等环节工作脱节。“大设计”理念的是从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衡量出发,在电力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对新技术、新模式完全开放基础上构建的设计工作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领域、跨界的综合化和创新集成的设计理念。本文分析了电力设计企业在经济新常态和行业新生态的市场环境下,建立“大设计”理念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探索电力设计企业开展“大设计”项目实践的途径,加快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电力建设部门锅炉施工组织设计缺乏先进设计手段的现状 ,开发了计算机辅助锅炉施工组织设计应用软件 BCOCADS。 BCOCADS可提高设计质量 ,缩短设计周期 ,是电站锅炉施工组织设计的有效设计工具。文中给出了计算机辅助锅炉施工组织设计的设计思想和开发过程 ,制定了机具选配与布置、锅炉受热面的组件划分以及锅炉大件吊装顺序的 CAD技术方案 ,并建立了可存储有关锅炉施工组织设计数据的数据库  相似文献   

8.
深入分析电网企业与输变电设计单位的数字化设计需求,建立数字化设计技术体系,以需求推动国内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发展。确定规则引导设计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方向,实现设计信息在电网工程全寿命期的共享,确保信息的确定性、完整性、唯一性。以数字化设计技术体系为依托,提高设计单位的劳动生产率,保证设计成品质量,促进输变电设计与电网建设、管理的协调发展,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9.
王志毅 《华东电力》2011,(5):750-752
介绍了变电站设计中智能化三维设计平台的应用,分析应用智能化三维设计平台进行变电站设计的优势,同时介绍应用设计平台进行设计的方法和过程,阐述应用智能化三维设计平台对提高变电站设计效率和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阐明了Robocon大赛模块搬运机器人驱动系统的设计.该设计包括驱动系统机械部分的车载机构和行走机构的设计,以及电控系统的设计,电控系统的设计包括寻线传感器的设计、主驱动轮的电机驱动和车载机构电机的驱动设计.实践表明,机器人设计方法简单,实用可靠,达到了预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电厂仪控智能设计平台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苑媛 《电力勘测设计》2013,(1):55-59,69
面向电力仪控设计人员的智能化设计平台的研发,是基于我国电厂仪控设计的新要求,采用面向对象技术构建系统平台,以实现智能仪控电力设计。详细介绍了仪控智能设计平台的系统架构和主要软件功能模块,并对仪控智能设计平台后续功能进行了展望,以期进一步提高电力设计院仪控专业的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核电工程设计中较多采用PDMS或PDS设计软件,但对于由多专业物项紧密布置组合而成且需各专业设计人员高度协同配合的机械模块设计,单独使用PDMS或PDS软件较难完成其全部设计内容。针对现状,结合实际工程设计,分析机械模块的设计流程和钢结构设计软件Tekla在钢结构设计的优势,采用Tekla分3个阶段逐步应用于机械模块设计的实施方法,深入研究Tekla有机融入模块设计的工作模式并提出相应的流程方案,为提高钢结构设计与模块其他专业设计的综合布置协调契合度及机械模块的设计效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变电数字化设计的概念,以及开展数字化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了数字化设计在±400kV拉萨换流站工程中的应用情况。通过各专业的数字化设计,提高了设计效率,提升了设计质量。在进行工程数字化设计的同时,基于数字化设计平台,初步实现了专业内的流程化设计和专业间配合等工作。通过拉萨换流站工程的数字化移交,展示了数字化设计应用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水斗式水轮机的设计,特别论述水斗式水轮机转轮及其水斗的设计,详细解析其设计理论、设计原则及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VB的输电钢管塔的参数化设计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电钢管塔设计工况复杂, 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计算工作量大且多为重复性工作。根据钢管塔设计需要, 以计算机参数化设计方法代替传统的设计方法, 运用Access 数据库技术, 结合AutoCAD 二次开发技术, 运用VB6.0 编程语言平台设计了“参数化设计钢管塔设计系统”, 做到从参数输入到自动绘图的钢管塔设计全过程, 使复杂的钢管塔结构设计、强度计算、刚度及稳定性计算更为准确, 提高了钢管塔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6.
开关电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等诸多优点,是近年来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新式电源,开关电源的可靠性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但要考虑电源本身参数设计、电磁兼容设计,还要考虑电气设计、热设计、安全性设计、三防设计等方面因为设计中任何方面的疏忽,都可导致整个电源系统的崩溃与损坏,所以可靠性设计是保证开关电源质量与可靠性的关键,本文结合实际,重点对开关电源的电气可靠设计(电路拓朴选择、控制方式、元器件选用、降额设计等)、可靠性热设计(控制发热与散热)、安全性设计、三防设计(防潮、防盐雾、防霉菌)等方面做出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论证,并从工作实际出发,依据实际经验提出一些提高开关电源可靠性设计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维华 《陕西电力》2004,32(4):97-99
根据勘测设计的行业特点,提出勘测设计单位应采用面向工程的以设计流程为核心的PDM系统,来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对PDM的设计应遵循和实现的系统目标、设计原则、系统体系结构、系统基本功能以及PDM的应用实施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从事工业设计15年以来,陈冬亮作为一名用工业设计促进中国自主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坚定不移地走在推动中国设计创新的前列。面对“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现实,他于1995年创建了北京市政府为推动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而设立的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以“设计资源协作”理念为指导,建立国内首个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9.
根据勘测设计的行业特点,提出勘测设计单位应采用面向工程的以设计流程为核心的PDM系统,来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对PDM的设计应遵循和实现的系统目标、设计原则、系统体系结构、系统基本功能以及PDM的应用实施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采用Multisim辅助数字电路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DA设计工具Multisim多用于模拟电路的仿真分析.本文以数字电路中的模60计数器为例,利用Multisim设计工具进行数字电路设计和仿真的研究.本文就Multisim所支持的VHDL语言设计实现了同样的电路,并对比分析了2种设计方法各自的特点.分析表明,Multisim设计工具不仅擅长于模拟电路的分析设计,在数字电路的分析设计中其功能也颇为强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