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溪斑岩铜矿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一个典型的陆内斑岩型矿床,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矿区岩石地球化学、矿体微量元素等进行了进一步测试分析,研究表明:石英闪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如下:w(SiO_2)为56.44%~62.69%,w(Al_2O_3)为13.98%~17.29%.岩石样品在K_2O-SiO_2图中落于钙碱性系列及高钾钙碱性系列范围内.样品A/CNK值为0.82~0.99,A/NK值为1.37~1.69,在A/CNK-A/NK图解中属于准铝质范围.沙溪斑岩Sr含量介于242×10~(-6)~1305×10~(-6),Y含量介于4.4×10~(-6)~27.8×10~(-6),Sr/Y比值为10.9~159.1.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沙溪斑岩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Sr表现出明显富集,高场强元素Zr,Ta,Nb、Ti亏损程度明显.稀土分配曲线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稀土总量为31.2×10~(-6)~284.94×10~(-6),δEu=0.7~1.04,Eu弱异常.根据上述岩石地球化学初步认为,沙溪斑岩矿床属于壳幔型陆内斑岩矿床.石英闪长斑岩的形成与岩浆底侵作用和镁铁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   

2.
库德尔特金矿床是东昆仑祁漫塔格新发现的一处中型金矿床,金矿赋存于花岗闪长岩中。通过对花岗闪长岩开展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探讨该矿床成岩时代、成因类型和构造环境。研究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为一套准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呈现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分配模式,具有较明显的负Eu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活泼不相容元素(Th、U)和LREE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HREE元素和Sr元素,成岩年龄为(242.9±1.3)Ma。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库德尔特花岗闪长岩是在中三叠世大洋板块俯冲与碰撞转换环境中形成的I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3.
在青海南山进行野外地质填图过程中,对前人划分的花岗闪长岩系岩相学研究,通过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年代学分析,该岩体为一套花岗复式岩体,岩性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及二长花岗岩。侵入古元古代老变质结晶基底中,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为高硅、中—富钾铝过饱和钙碱性系列,轻稀土富集,Eu中等亏损,微量元素K、Rb、Ba等强烈富集;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为447.2 Ma±5.3 Ma和446.1 Ma±3.5 Ma。常量和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形成的构造环境为板块碰撞前的多岛弧及同碰撞,说明了拉脊山小洋盆由北向南俯冲—消减,随后进入陆壳碰撞挤压环境。岩体形成于晚奥陶世,属加里东期I型花岗岩,岩浆物质主要来源于俯冲碰撞,地壳逐渐增厚引发重熔而产生壳源物质,是加里东期多岛小洋盆俯冲消减,碰撞挤压造山的岩浆记录。  相似文献   

4.
春都矿区主要发育石英二长斑岩和闪长玢岩,文章对其岩体进行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得出春都斑岩体属于亚碱性系列中的钙碱性岩系,具有I型岩浆特征,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无明显铕异常,铌、钽显著亏损。并结合构造环境判别,春都矿区中酸性浅成斑岩起源于火山弧环境。由于春都矿区西南方向呈现出显著的矿化异常结构,推断可能有隐伏矿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冬瓜山矿区是铜陵矿集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前人对铜陵地区岩浆岩做了大量研究,但对冬瓜山矿区闪长质岩浆岩则缺乏专题性研究.基于前人在铜陵地区所做研究,从区内岩体地质特征着手,结合岩相学及相关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区内石英闪长岩及闪长玢岩均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高分异闪长岩类,闪长玢岩明显比石英闪长岩更加亏损稀土元素.两类岩石均为轻稀土富集型,但其分布模式又稍显不同,石英闪长岩岩体的结晶分异程度明显低于闪长玢岩体的结晶分异度.闪长质岩浆岩形成时以幔源物质为主,并有少量地壳组分参与.但石英闪长岩与闪长玢岩源区性质不同.区内与成矿密切相关的闪长岩中成矿元素Cu等元素都表现出明显的富集性,而闪长玢岩则与成矿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张家川地区的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及花岗片麻岩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研究显示,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具有的较高Al_2O_3含量,里特曼指数σ在1.41~1.78; SiO_2与P_2O_5为负相关关系,具有高Sr低Yb的特点,显示I型准铝质钙碱性花岗岩的特征。经分析,样品具有岛弧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判别其是在早古生代时期商丹洋壳向华北板块俯冲时形成。花岗片麻岩样品SiO_2含量主要在71.88%~73.81%,富集K、Al_2O_3,里特曼指数σ在0.65~2.00,亏损高场强元素而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P_2O_5与SiO_2呈正相关关系,显示S型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的特征。结合前人所做研究,判别其是在陆-陆碰撞条件下形成。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承德千层背地区金属矿体中正长斑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的研究,首次探讨了金属矿体中正长斑岩体的形成年代及成因。结果显示,正长斑岩体主量元素显示高硅、富碱的特征,属于准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体;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明显的负铕异常,岩体相对富集Rb、Th、La、Nd、Zr、Hf和LREE,相对亏损Ba、Nb、Sr、P、Ti。综合认为正长斑岩具有I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该区正长斑岩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岩体形成于134.30Ma±0.86Ma,为早白垩世产物。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值介于-8.95471~15.7947之间,TDM2介于1749.925Ma~2182.814 Ma之间。表明金属矿体来源于2.0Ga左右的古老下地壳,形成于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8.
尕林格铁多金属矿处于东昆仑祁漫塔格成矿亚带内,区内发育的印支期花岗闪长岩为该区的成矿主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期岩体为高钾钙碱性岩石,轻稀土富集、铕显负异常,且K、Rb、Ba、Th等不相容元素强烈富集,为产于主动大陆边缘的大陆岛弧花岗岩(I型花岗岩)。与区域花岗闪长岩特征一致,进一步指明印支期造岩浆活动对祁漫塔格矿集区的成矿作用具有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那陵郭勒河西铁多金属矿床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成矿带属于祁漫塔格—都兰华力西期铁多金属硅灰石成矿带野马泉—开木棋河华力西期铁、铅、锌、钴(铜、金、锡、锑、铋)成矿亚带东段,区内大部分地区被第四纪砂砾石层覆盖,通过样品测试,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床的矿体上下盘围岩大致出现Cu—Zn、Cu—Pn—Zn—W、Fe—Fe—Co、Mo的分带性,侵入岩中的二长花岗岩属于S型花岗岩,在SiO2-K2O岩石系列图解上,属高钾钙碱性系列。二长花岗岩中的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在(154.17~178.15)×10-6,斜长花岗岩中的稀土元素总量为206.44×10-6,花岗闪长岩中的稀土元素总量为179.56×10-6。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标准化蛛网图曲线特征,K、Rb、Th和Pb强烈富集,高场强元素Nb、Zr、Hf亏损不明显或具有富集,La中等富集,贫Sr和Nb,总体具有壳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加里东期花岗岩在华南地区分布甚广,对其开展深入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华南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及地质背景的理解。对梅子窝钨矿的赋矿岩体-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属于偏铝质-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K2O/Na2O比值和较低的ACNK值;大离子元素明显富集,Ba、Sr、P、Ti负异常明显;在(La/Yb)N-δEu图解中,投影于S型或壳源型花岗岩范围内;在Rb/Sr-Rb/Ba和A/MF-C/MF图解中,该花岗闪长岩的源区物质为砂质岩而不是幔源基性岩。这些特征表明,梅子窝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应归属于S型花岗岩;推测其形成机制可能与早古生代晚期的板内作用有关,先受区域挤压应力场影响,导致地壳加厚;稍后,由于应力场的转化,进入后碰撞伸展环境。并在减压、挥发分的加入等因素综合影响下,位于中、上地壳的低成熟度的变杂砂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S型或壳源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