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传统基于SNMP网络监视模型采用集中式数据采集方式,导致各监视模块之间不能进行信息共享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P2P技术的网络监视模型.利用P2P技术的分散性和共享性来实现各监视节点之间的信息共享,并使各监视节点能发现所监视的服务与其它服务之间的依赖关系,具有主动决策的智能功能,使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网络监视工具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网络的运行状态.最后讨论了新的网络监视模型结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P2P技术的网络流媒体模型,该模型与传统模型相比,可以充分利用空闲网络带宽,在占用少量服务器资源的同时达到理想的视频播放效果。文章进一步利用元胞自动机对该模型和传统模型进行了模拟及对比分析,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服务器资源占用和用户的支持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网络流媒体模型。  相似文献   

3.
P2P网络是一种基于对等实体的数据交换方式,在数据交换协作过程由于用户的未知性、动态性,使得另一方会面临很大的风险。而传统的访问控制模型都是基于授权在资源使用之前,应用于相对静态的系统中,对于属性值动态更改的系统不能很好地适用。首先对P2P传统的信誉值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对影响信誉值的多种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提出了一种比较准确全面的信誉值评估算法。然后从现今研究比较热的UCON模型出发,利用其属性的可变性以及授权的连续性等特点,提出了一种P2P的动态访问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4.
由于Napster,Gnutella和Freenet的巨大成功,端对端技术在搭建分布式应用上吸引工业界和媒体的注意。基于P2P的项目大多要面对一些基本的问题,这包括了安全性、可靠性和路由。但是,由于网络规模的问题,传统的技术并不能直接应用于P2P系统。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Power—Law原则的P2P模型。  相似文献   

5.
P2P网络的匿名性和动态性带来了许多安全问题,传统的信任管理模型并不能很好地适应P2P网络环境,动态信任模型是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对现有P2P环境中的信任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消费节点对服务节点的信任,针对节点间的信息交换活动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信用评估模型,评估服务提供者在信息交换过程中的信用度变化过程;并引入风险机制,分析了P2P网络中节点间进行信息交换的风险。实验证明,该模型能有效地抗信用炒作和抗周期性欺骗。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传统TCP/IP网络管理模型与P2P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P2P的网络管理模型NMMBP。NMMBP可以较好地满足网际间协同管理,提高管理网络的连通性,解决了负载平衡问题,补充了传统网络管理技术在网际分布式协同管理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传统的基于C/S模型电子商务系统存在的不足,分析了利用Gnutella协议实现P2P电子商务系统的机制.针对P2P的网络环境,对系统设计过程中采用的若干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讨论,对基于P2P的电子商务模型进行了系统的总体设计,着重介绍了在线交易系统的功能模块和数据管理方式,并对采用的搜索算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指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P2P作为一项愈来愈流行的技术,在资源共享和协同协作方面有崭新的应用。但是这种新的技术面临传统的网络所未曾遇到的网络安全方面的严重考验。文中从实际应用出发,分析了现有的访问控制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信任域的P2P访问控制模型。该模型不同于传统的基于PKI的访问控制模型,它能够在信任管理的基础上对P2P用户进行域划分,并针信任对域制定访问控制策略,从而使得访问控制在实际应用中更加简洁和可行。  相似文献   

9.
P2P技术可从根本上改变了现有网络的计算模型,解决了传统网络所固有诸多难题,拓宽了网络的应用。在分析了嵌入式网关的原理和基于中间盒的P2P技术后,提出了把P2P技术和嵌入式网关相结合,可拓展嵌入式网关应用平台,使不同局域网内的测控节点实现点对点即时通信。  相似文献   

10.
P2P中基于信任和属性的访问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P2P具有无集中控制节点、节点对等自治和网络动态的特点,这些特点为实施访问控制带来很大的挑战,传统的访问控制技术不能很好地适应对等网环境。首先对现有的对等网环境中的访问控制技术进行研究,然后在基于信任模型的角色访问控制的基础上,针对无法区分通过信任模型计算出相同结果的用户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信任和属性的访问控制。基于信任和属性的访问控制引入资源属性和用户属性来分别描述资源和用户,依据用户属性、信任模型计算出的数值、环境属性和授权策略来建立用户角色指派关系,依据资源属性和授权策略来建立角色权限指派关系,从而解决基于信任模型的角色访问控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Chord是一种比较有效的P2P路由算法,它能够快速地查找到该资源的位置,但是当节点能力差异较大时会影响网络的稳定性;Chord环上的节点ID与实际物理地址不一致会造成信息的延迟现象;混合式的P2P能够较好的管理能力较差的节点,但是查询具有盲目性。该文通过分析它们两者的优缺点提出了基于混合结构的Chord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Chord的稳定性、绕路问题和混合P2P结构的查询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结构化P2P网络拓扑匹配技术综述 *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结构化P2P网络中由DHT(分布式哈希表)来决定网络中资源的映射位置,这种方式在系统的可扩展 性和资源的定位速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利用DHT构建覆盖网络时,并没有过多地考虑底层物理拓 扑结构,因而产生了逻辑拓扑与物理拓扑的失配问题,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路由,降低了资源定位的效率。针对 这种情况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调研,对结构化P2P网络拓扑匹配现有的算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各种算法的优缺 点,并在现有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高性能的合作式Web缓存系统(WebRing),包括一种基于连续哈希的Web对象路由模式,保证了对任意Web请求经过一次哈希计算且至多经过一次转发就可到达目标节点。同时,基于节点状态标记切割哈希空间的系统负载均衡算法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解决了传统合作式缓存系统中多级转发和多重哈希计算造成的高时延和单点失效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P2P的流媒体直播系统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当前流媒体播放系统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基于对等网络模式的流媒体直播系统,其中每个节点既是服务的消费者同时又是提供者,克服了当前流媒体系统在大规模用户时存在的服务器瓶颈问题,具有对网络带宽和服务器处理能力要求低,容易部署和扩展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混合P2P流媒体的缓存替换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一种有服务器的混合P2P流媒体系统模型,针对该模型提出了一种对等节点的缓存替换算法,并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一种信誉机制与云模型相结合的P2P环境信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基于信誉机制的信任模型能对网络中节点的可信程度给出度量,然而没有考虑到信任的不确定性.云模型是一个很好的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方法.本文在传统信任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云模型,给出一个新的综合信任决策模型.仿真实验表明:新模型较传统的模型能更有效的识别出具有复杂策略的节点,在抵御恶意节点的各种动态行为上有更好的性能,而且能识别出以小概率进行长期作恶的节点,克服已有模型在某些情况下的失效问题.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应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的P2P与常规网络流量分类方法,该方法综合运用信息熵作为网络流量特征,并以校园网为实验环境实现了网络流量的分类实验.并在此基础上,描述数据的预处理方法、探讨SVM参数的选取对分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选特征、参数可以有效的对网络流量进行二分类,说明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对于网络流量的分类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正确率.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P2P网络节点自组织聚类算法,该算法具有分布式、自组织的特点,每个节点分别使用自身掌握的网络局部视图,通过邻近节点查找机制独立地完成聚类操作,为P2P网络构造算法提供支持,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鲁棒性.为提高邻近节点查找效率,节点根据小世界模型在聚类区域外采用半径指数递增且互不重叠的多重环结构组织远距离节点,增加捷径连接,减小节点间平均距离.在邻近节点查找过程中,使用分布式的网络坐标机制预测网络距离,缩小目标节点范围,然后通过直接测量找出最邻近节点,这种策略在保证准确度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系统开销.  相似文献   

20.
P2P备份系统已经成为确保数据可用的解决方案之一,它的关键思想是利用P2P网络节点的空闲存储空间来存储数据.由于P2P网络是一个高动态的环境,该系统的主要缺陷是对等节点之间缺乏协作机制.为了解决这个缺陷,系统定义一组时间表,它模拟每一个节点的可用性和需求,解决节点之间的备份协作问题并且确保有效的使用节点资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时间表协作机制能改善P2P备份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