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肖新生 《中国油脂》2021,46(9):51-56
风味是植物油品质的重要特征之一,除与油料本身有关外,还与加工工艺密切相关。不同加工工艺生产的植物油风味物质在种类和含量上存在差异。综述了植物油风味物质产生的机理、不同加工工艺(烘烤、微波预处理、红外辐射、压榨法、溶剂浸出法、水酶法、超临界萃取法、亚临界萃取法和精炼等)对植物油风味物质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食用植物油在风味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风味植物油的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油茶籽高值化预处理技术的发展和高附加值山茶油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以油茶籽为实验材料,未经任何预处理的油茶籽作为对照组,直接进行压榨制油,研究微波(800 W,4 min)、烘烤(140℃,30 min)、焙炒(120℃,1 h)和红外(150℃,55 min)预处理技术对油茶籽出油率,压榨山茶油酸值、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总甾醇含量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微波、烘烤、焙炒和红外预处理使油茶籽的出油率分别提高了5.92、3.52、2.93、3.86百分点;不同预处理组山茶油的酸值(KOH)在0.20~2.00 mg/g之间,过氧化值在0.98~2.07 mmol/kg之间,均在山茶油国家标准范围内;4种预处理技术对山茶油的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影响;4种预处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山茶油中总甾醇含量,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微小;5组山茶油中共检测出34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醛类化合物含量均最高;5组山茶油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差别较大,预处理技术可丰富山茶油特征风味物质种类,使山茶油整体风味由清淡的油脂香转变为浓烈的油脂香和坚果香。综上,4种预处理技术在不影响压...  相似文献   

3.
油料挤压膨化预处理对油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油料的挤压膨化预处理已受到了我国油脂工作者的重视,作为一种新的油料预处理工艺,显示出其现有预处理工艺难以达到的优越性,将会推动我国油脂工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就挤压过程对油脂的化学变化和品质影响进行评价,并探讨挤压过程中控制油脂氧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大多数油脂厂均采用浸出法制油。油脂的生产过程一般包括油料预处理、浸出、精炼等工序。其中,油料预处理在整个工艺中具有十分重要地位,对油脂的品质、提取率、生产效率等影响较大。传统的油料预处理方法由于对轧胚工艺要求高、浸出效率低逐渐被新的挤压膨化预处理技术所代替。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巴西已开始采用挤压膨化预处理工艺浸出制油,由于油料经挤压膨化后,容重增大,并呈微孔状,其渗透性被大大提高,浸出溶剂的通过料层速度也大大加快,由此,浸出器的生产能力被显著提高,而且大大降低了浸出溶剂回收能耗。所以,随着人们对油料挤压膨化技术在油脂生产中应用优势的认识,近年来挤压膨化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油脂和饲料的生产,为此,本文就油料挤压膨化机合理选用及其正确使用等进行论述,为厂家正确应用油料挤压膨化机提供指导性意见,使油料膨化技术在生产中真正起到作用,达到增产、降耗、提高浸出效率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油料预处理加工机械设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传国 《中国油脂》2005,30(4):5-11
油料预处理是油脂加工过程中重要的一道工序,油料预处理机械设备是制油设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适应我国油料加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我国油料预处理加工机械设备的实际,对油料烘干、色选、破碎、软化、挤压膨化、轧坯、蒸炒和榨油等中国油料预处理加工机械设备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评述,并提出今后油料预处理加工机械设备必须走机电一体化和自动化的道路,以智能化的采集、控制装置及设备为前端,利用可靠性的工业控制计算机,构成具有先进监控管理能力的虚拟化仪表系统,应用网络技术实现关键主机的远程监控和维护.  相似文献   

6.
植物油料的热处理是我国植物油脂制备工艺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加工环节。在追求安全营养的前提下,适度的植物油料热处理,在降低水分含量、提高出油率的同时,更赋予油脂特征风味、最大限度保留营养素、去除危害物和避免其形成,从而提高油脂的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针对植物油料热处理影响油脂品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植物油料热处理影响油脂氧化稳定性机理的研究进展,同时对植物油料热处理影响油脂氧化稳定性机理尚未研究清楚的困难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旨在对植物食用油脂的适度加工提供一定的参考,对我国植物食用油脂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以双低油菜籽为实验材料,研究微波和烘烤预处理对冷榨双低菜籽油的酸价、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和抗氧化活性等品质,以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预处理组冷榨菜籽油的酸价在0.64~0.88 mg/g之间,过氧化值在1.65~1.95 mmol/kg之间,微波和烘烤预处理技术对冷榨菜籽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有影响,但其值均在冷榨菜籽油质量标准范围之内;微波和烘烤预处理技术对冷榨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影响;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1-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菜籽油的抗氧化活性,不同预处理组冷榨菜籽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大小为180℃烘烤15 min组180℃烘烤10 min组微波2 min组180℃烘烤5 min组微波90 s组微波1 min组对照组;7种不同预处理组菜籽油共检测出42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为硫化物、硫苷降解产物和杂环类化合物,微波和烘烤预处理技术对菜籽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有显著影响,随着微波和烘烤时间的延长,菜籽油挥发性特征风味物质由以硫苷降解产物为主导转变为以吡嗪类物质为主导,整体风味由硫味、菜青味转变为烘烤香、坚果香。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油脂化学与加工技术团队为我国主要油料油脂品质评价标准的研究和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油料油脂品质评价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一是基于我国主要油料品种的调研和品质分析,二是跟踪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发展趋势并借鉴国际标准,三是通过完成国家、行业科研项目形成的我国主要油料品质和油脂加工用途数据库,四是研究建立各种植物油掺伪检验技术和评价方法。这些标准完善了油料及油脂质量标准体系,推动提升油脂行业加工技术水平,促进了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规范了市场,为保障国家利益和油脂产业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采用对植物细胞有降解作用的酶处理,在提取油之前是一种有效的油料预处理方法,它可增加油的得率,改善油脂的品质。经过这种预处理后,油料中其它组份(如蛋白质)变性较小,使其易被提取和进一步利用。现在国际上已有不少研究和应用。本就酶解预处理法提取植物油脂的作用原理、工艺流程,以及酶解预处理的优越性作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菜籽油是我国主要食用油之一,富含油酸、亚油酸、维生素E、植物甾醇、胡萝卜素和菜籽多酚等功能性物质,营养价值高,因其独特的风味备受欢迎,但不同的加工技术对菜籽油品质具有较大影响。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常用的菜籽油加工技术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加工技术对菜籽油品质的影响机制,旨在为进一步优化菜籽油加工技术,提高油品质量和促进菜籽油的适度加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风味是油茶籽油的重要品质特征之一,为揭示油茶籽油挥发性特征风味物质的产生规律和机制,对油茶籽油挥发性风味物质及其影响因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油茶籽油中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醛类、酯类、杂环类、酚类及萜烯类等,这些物质赋予了油茶籽油特有的青香、果香、焙烤香等风味特征。影响油茶籽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的因素有原料品种、原料产地、生产工艺及储存等。不同品种和产地的油茶籽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油茶籽油加工过程中,预处理温度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形成影响较大,如烘烤和焙炒过程中发生美拉德反应和脂质氧化反应形成多种杂环类挥发性风味物质,使油茶籽油的焙烤香味增加,形成浓香型油茶籽油。但精炼过程中的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处理会造成大量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损失。储存过程中脂肪酸氧化会产生异味,从而改变油茶籽油的风味特征。采用合适的生产工艺对于油茶籽油风味品质的控制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焙炒对植物油品质的影响,以油菜籽、亚麻籽、花生、葵花籽和芝麻为原料,经焙炒处理后采用液压压榨法制油(热榨油),分析植物油的理化指标(酸值、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色泽)、主体组分(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甘三酯组成及含量、挥发性组分)和总酚含量,并与未焙炒处理直接压榨制取的油(冷榨油)作对比。结果表明:热榨油酸值和过氧化值显著高于冷榨油(p<0.05),其中,热榨亚麻籽油酸值(KOH)最高(0.96 mg/g),热榨菜籽油过氧化值最高(1.02 mmol/kg);冷榨油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显著高于热榨油(p<0.05),其中冷榨花生油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最高(0.16%);热榨油的色泽较冷榨油深,其中热榨菜籽油的色泽最深(R1.1,Y31);焙炒对植物油脂肪酸和甘三酯组成及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热榨油中醇类、醛类和酸类等挥发性组分较少,但杂环类物质较多;热榨菜籽油、亚麻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和芝麻油总酚含量分别是其冷榨油的1.38、1.57、1.51、1.80倍和1.27倍。因此,焙炒对植物油品质影响较大,应根据生产需要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检测不同预处理低温压榨花生油中挥发性风味物质,探讨不同预处理低温压榨花生油中醛类、酮类、吡嗪类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被检测的花生油样品中共鉴定出9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不同预处理方式制得的低温压榨花生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很大。脉冲电场预处理低温压榨花生油主要呈味物质为3-羟基-2-丁酮;微波预处理低温压榨花生油挥发性风味物质以吡嗪类和吡咯类物质居多;超声波预处理低温压榨花生油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是酸类。预处理方式对低温压榨花生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有显著差异,不同预处理方式可以获得不同风味的低温压榨花生油。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烘制预处理方式下对裸仁南瓜籽烘烤工艺的影响,对裸仁南瓜籽进行晒干(Sun Dried Unroasted,SDU)、湿盐烤(Wet Salted Roasted,WSR)、干盐烤(Dry Salted Roasted,DSR)、无盐烤(Unsalted Roasted,US)4种不同烘制预处理后,测定并分析烘烤南瓜籽的基本成分、色泽、质构、电子鼻和气味感官评价、脂肪酸、矿物质、总酚和生育酚、抗氧化活性的含量。结果表明:湿盐烤预处理条件下,基本营养成分保留效果最佳,总脂肪酸含量达99.46 mg/100 g,不饱和脂肪酸占比79.50%;五种矿物质总含量达到203.96 mg/100 g,总酚和生育酚含量分别为2.65、11.65 mg/g;?OH、DPPH?和ABTS+?清除率分别为55.36%、69.25%和85.12%,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综上所述,湿盐浸是裸仁南瓜籽烘制过程的一个重要步骤,湿盐烤工艺为最适宜的南瓜籽烘烤预处理方式。因此,湿盐烤制的裸仁南瓜籽可制成感官品质优、风味好、抗氧化能力强的植物蛋白食品。  相似文献   

15.
Liu X  Jin Q  Liu Y  Huang J  Wang X  Mao W  Wang S 《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11,76(3):C404-C412
The changes in volatile compounds composition of peanut oil during the roasting process of aromatic roasted peanut oil (ARPO) produc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combined with 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GC-MS). Among the volatiles identified in ARPO, the N-heterocyclic chemical class possessed the highest relative percentage area (RPA) 61.68%, followed by O-heterocyclic group with an RPA of 24.57%. Twenty pyrazines were considered to be the key contributors to the intense nutty/roasty flavor typical of ARPO. Compounds tha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concentration during the roasting process were mainly 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 as well as compounds derived from Strecker degradation and lipid peroxidation. The results clearly showed that the roasting process was necessary to obtain the typical nutty/roasty aroma of ARPO. PRACTICAL APPLICATION: ARPO is the traditional edible oil in China that possesses a characteristic strong nutty and roasty flavor that distinguishes it from other edible vegetable oils. During the production, the roasting process is the crucial factor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typical roasted peanut aroma tha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ensory quality of peanut oil. In our investigation, not only the volatile changes of peanut oil pressed from relevant peanut seeds roasted at different roasting time were determined, but also the contributions of identified volatiles on the typical nutty/roasty flavor of ARPO were discussed. Our work clearly demonstrated the significant effect of roasting process on the typical flavor formation of ARPO. The results are valuable as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the roasting process that better satisfy demands of the peanut oil industries for better flavor.  相似文献   

16.
何磊  于宁  陈颖 《中国粮油学报》2023,38(1):177-185
杂豆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但也含有植酸、胰蛋白酶抑制剂、植物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这大大降低了其生物利用率。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可以降低或去除抗营养因子,从而改善杂豆的营养品质、风味品质和感官特性,提升杂豆适用性。常见加工方式主要包括浸泡、脱壳、煮制、微波处理、高压处理、挤压膨化、烘烤、发酵和发芽等。本文总结不同加工方式对杂豆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精准调控杂豆品质和发展新型杂豆加工技术提供理论参考和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从油料组分层面探究同为高油酸油料制取的油脂风味差异,以油莎豆和高油酸花生仁为原料制备浓香油莎豆油和浓香花生油,对原料的氨基酸组成和糖类组成进行测定,分析两种油料烘烤前后氨基酸和还原糖含量变化,考察其对两种浓香型油脂风味的影响。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DE-GC-MS)对浓香油莎豆油和浓香花生油进行挥发性成分测定,结合气味活度值(OAV)、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C-O-MS)和感官评价对两种浓香型油脂的特征香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油莎豆中的氨基酸总含量(4.27 g/100 g)显著低于高油酸花生仁(38.34 g/100 g),但葡萄糖含量和果糖含量(分别为1.80、1.24 g/100 g)均显著高于高油酸花生仁(分别为0.52、0.46 g/100 g);烘烤后,油莎豆中赖氨酸、天冬氨酸、酪氨酸、谷氨酸含量降低,高油酸花生仁中谷氨酸、天冬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含量明显降低。浓香油莎豆油和浓香花生油中分别检测到14类122种挥发性成分和12类89种挥发性成分,挥发性成分总量分别为25.69 mg/kg和21.94 mg/kg。浓香油莎豆油中挥发性成分含量由高到...  相似文献   

18.
微波预处理油菜籽能使菜籽油形成浓郁的焙烤风味。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结合香气稀释因子分析对微波压榨菜籽油中具有焙烤风味的关键成分进行鉴定,同时考察油菜籽微波过程中游离糖、游离氨基酸、体系温度和油菜籽水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微波压榨菜籽油中共鉴定出13种具有焙烤风味的挥发性成分,包括9种吡嗪类物质,以及醇类、醛类、呋喃和噻唑类物质各1种,其中FD因子大于等于32的包括2,5-二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5-甲基呋喃醛、2-乙基-6-甲基吡嗪、2-乙基-5-甲基吡嗪和3-乙基-2,5-二甲基吡嗪,这6种物质对菜籽油中焙烤风味的贡献最大;油菜籽微波0~8 min过程中,除蔗糖外,其他游离糖(果糖、葡萄糖)和游离氨基酸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根据含量变化及相关性分析,初步推测参与菜籽油焙烤风味形成的可能前体物质是葡萄糖、果糖、天门冬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