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2.
3.
周玉麟 《纺织学报》1989,10(2):37-39
本课题由上海市纺织工业局和中国纺织大学,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纺织研究所共同承担。对棉织工艺技术路线的研究总的指导思想是要紧密结合国情,围绕提高产品质量,发展花色品种,扩大出口创汇,提高劳动生产率;贯彻科研、改造、更新相结香的原则,形成棉织技术的多层次结构,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进步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5.
一、棉织工序现状 1.概况 我国现有各类织机据不完全统计已近百万台,其中棉织机约90万台,无梭织机2万多台。1511、1515系列棉织机在棉织行业中使用几十年一贯制,且每年尚以3万台产量递增。长期以来,棉织机的技术水平较低,结构性能较差、机物料消耗多,劳动强度高;产品适应性范围狭窄,稀密路横档织迹始终得不到根本解决,产品上档次难度较大。虽通过长期以来各单位努力不断进行挖潜改造,但效果不十分明显。如何摆  相似文献   

6.
沈海荣  张小民 《江苏丝绸》1997,(3):10-10,14
本文探讨了如何在绵织喷气织机上开发丝织产品。  相似文献   

7.
黄诚 《纺织器材》1990,17(6):39-42
1981年,国家标准总局发布了《GBn115—81梭子术语及定义、《GBn117—81棉织用自动换梭式梭子》、《GBn118—81棉织用自动换纡式梭子》等标准文件。除(GBn115—81)为新制定文外,其他均有被取代废止的标准,如久FJ1101—78棉织用自动换梭式梭子》,《FJ1012—63棉织用自动换纡式梭子》等。现行标准为统一梭子壳体各部份及部件名词术语,纠正称谓上的混乱现象作了大量的工作。如过去有“缓冲垫圈”、“纸柏垫圈”、“梭尖红线”等称法,现统一为“梭尖间隔垫圈”,过去称“丁腈胶圈”、“尼龙胶圈”的  相似文献   

8.
本利用动态测试手段得到的数据,重点从打纬,开口和送经等方面分析了牛仔布织造工艺特性,本所得的几点结论对牛仔布的生产和更好的利用引进机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10.
顾明国 《棉纺织技术》1992,20(12):39-40
目前国内拥有1491,G142型的浆纱机将近4600余台,这些设备在各棉纺织厂还起着主要的作用,随着织物品种及织机的发展,此类设备已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重新更换进口或国内新型的浆纱机,又需大量的外汇和资金。因而,对这些浆纱机的改造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近几年,我们根据棉纺织厂的需求,在原有的浆纱机上作了几点改进效果较好,深受棉纺厂的欢迎。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提高棉纱原料性能、控制织造过程中经纱和纬纱的张力着手,提高织造工序生产效率和成品质量。这种方法和思路可为丝绸行业借鉴。  相似文献   

12.
棉织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应用Visual FoxPro5.0软件研究开发的棉织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该系统的研制为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在纺织企业的应用,提高企业的工艺设计和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肖汉滨 《纺织学报》1995,16(5):58-61
本文概述国内外高压上浆技术的进展及其技术经济意义,提出应作为“九五”和21世纪初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研讨高压上浆的技术条件:论证压浆力以0~40kN为宜、相应的压浆辊硬度以肖氏80~0为宜。要继续开发高浓低粘浆料,包括低粘度的变性淀粉,中聚合度的PVA以及高含固量、低粘度、低再粘性、低成本的聚丙烯系浆料。  相似文献   

14.
15.
国标GB407—78中对“花纬”疵点的评分方法是“叠起来看得出的1m内有1~2个交界线的作一条,每条6分”.当前,花纬疵点数量上升,直接影响棉布的等级及出口合格率.现就我厂生产实践分析“花纬”疵点的产生原因并阐述预防措施,以供兄弟单位生产时参考.1 原棉产地差异大,生产年限差异大目前原棉紧缺,企业大多原料不足,储备极少,现买现用,配棉成分无预见性,变动亦较大.这直接影响生产及产品质量的稳定,“花纬”疵点必然成为共性问题.以我厂所用原棉为例,产地遍及新疆、河南、山西、湖北等地区,并使用部分外棉;原棉品种及性质差异较大,再加上数量不足,更给配棉造成极大困难;除本年度原棉之外,尚使用86/87年度的国库棉,该棉色泽变黄,又给均匀混合增加了难度.2 品级不符,混级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6.
17.
在市场调研及生产实践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当前牛仔布市场的流行趋势,详细介绍了精梳棉柔软牛仔布的试制过程,工艺规格,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及关键工序的处理等,尤其对原料的管理,浆纱环保工艺的探索及生产工艺参数,染料,助剂的筛选等方面作了的论述,最后就精梳棉柔软牛布的市场前景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解放以来,我国棉织行业的生产科技发展比较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不少差距。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国际纺织品市场的竞争,如何加速我国棉织行业的科技发展,是一项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作者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2000年我国棉织行业的科技发展趋向和目标,提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浆纱机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浆纱机上完善各类参数的在线检测,并实施有效的控制,从而能够应用微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完成对浆纱过程中上浆率,回潮率,伸长率的在线测控,这是改造旧浆纱机的核心问题。本文对浆纱机各参量的检测方法,传感器选择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王俊青 《棉纺织技术》1994,22(12):58-58
为提高产品质量,近年来我厂在浆料配方上作了一系列试验与改进。以在经密大的纯棉产品采用浆纱后上蜡(纺织乳蜡)效果最为显著。一、上蜡机理分析在织造过程中,经纱需经受反复的折、拉、摩擦等作用,使纱线物理性能发生变化,经纱上的不良处可能发生断裂。就我厂产品情况分析,28、29tex经纱原纱强力一股在350cN以上,其浆纱强力一般在450cN以上,而实测织机单纱张力不超过50cN。28及26tex浆纱断裂伸长率最低为4%,而织机上经纱所受的拉伸不到1%。单从强度和伸度两项来看完全能满足织造要求。但由于经纱还经受反复摩擦作用,使经纱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