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鉴于对石油酸盐-碱-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三元复合体系的流度控制未曾有过探讨,在实验室内研究了这种三元复合体系在残余油和无残油时通过多孔介质渗流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3.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中羧酸盐表面活性剂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测三元试验区采出液中表面活性剂合量变化是了解三元注剂流向和驱油效果的重要指标。羧酸盐是油田常用驱油表面活性剂的一种,通过对三元驱采出液中发酸盐检测方法进行研究,优选建立了2种适合油田现场需要的检测羧酸盐表面活性剂方法,即DDC比色法和分相、分步滴定法。对新的检测方法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加标回收率好;通过现场检测表明,选用的检测方法所检测结果与现场实际相符,并么分析方法使用仪器易得、操作简便,适合油田矿场应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石油羧酸盐,其亲油,新水性有较大差异,利用这些差异进行复配可取得良好的协同效应;在石油羧酸盐体系中,用两种解质复配调节盐度往比用一种电解质的效果好;将烃氧化产物和石油羧酸盐活性剂复配也可产生良好的协效应,成为活性剂本身的良好助剂。  相似文献   

5.
着重研究了不同表面活性剂配制的三元体系的稳定性,通过对三元体系界面张力及粘度的室内研究,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为今后研究三元体系配方拓宽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石油羧酸盐的研制及其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以大庆原油馏分油为原料,采用液相氧化法生产石油羧酸盐的合成工艺。根据石油羧酸盐与烷基苯磺酸盐的协同效应,研究了两种国产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体系与大庆原油间的界面性能。室内研究结果表明,该复配体系能与大庆原油形成10^-3mN/m以下的超低界面张力,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效率比水驱提高20%(OOIP)左右。该项成果的应用可使三元复合驱成本降低30%以上。该项研究实现了配方的中试国产化,为在大庆油田大面积推广三元复合驱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求石油磺酸盐与石油羧酸盐复配后产生协同效应的机理,选出直链和支链的石油磺酸盐与石油羟酸盐复配,并测定复配体系的界面张力,研究复配后的界面活性。发现直链的石油磺酸盐复体系要优于支链的碘酸盐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由此讨论了复配效果和石油磺酸盐,石油羧酸盐分子结构及亲水亲油差异的关系。结果表明,直链磺酸盐与石油羧酸盐复配表面出很好的复配效应,而支链磺酸盐与石油羧酸盐复配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8.
不同链长石油羧酸盐和不同碳数纯烃之间的界面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考察了由平均碳数为23.16、26.01、28.70的大庆原油馏分油经氧化、皂化制备的石油羧酸盐A、B、C与正庚烷、正十二烷、正十六烷之间45℃下的界面张力(动态界面张力稳定值)与水相盐度的关系。石油羧酸盐在水相中的质量浓度为1g/L。对于每一种烷烃,随着石油羧酸盐平均碳数增大,产生超低界面张力所需的盐度范围缩小。最低界面张力对应的盐度(最佳盐度)减小;而对于每一种石油羧酸盐,随着烷烃碳数增大,产生超低界面张力的盐度范围扩大。最佳盐度增大但相互间差别减小。从达到的界面张力值、盐度范围和盐度值来看,对于正庚烷、正十二烷、正十六烷。较适宜的表面活性剂分别是石油羧酸盐A、B、C。研究结果表明,在超低界面张力体系中,石油羧酸盐的平均碳数与烷烃碳数之间、烷烃碳数与盐度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石油羧酸盐的应用中,原油的EACN值和油藏矿化度都必须考虑。图6参5。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加入聚合物HPAM前后,不同浓度石油羧酸盐弱碱(Na2CO3)溶液和石油羧酸盐强碱(NaOH)溶液与大庆采油四厂原油间的界面张力,探讨了聚合物的加入对石油羧酸盐界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的加入可显著改善石油羧酸盐弱碱(Na2CO3)溶液的界面活性,未加入聚合物时,石油羧酸盐只能在Na2CO3浓度为8 12 g/L的部分范围达到超低界面张力;加入1500 mg/L HPAM后,界面活性明显改善,尤其是在表面活性剂浓度较高(0.8 3.2 g/L)、Na2CO3浓度低至4 12 g/L区域的界面张力均可达到10-3数量级。聚合物的加入对石油羧酸盐强碱(NaOH)溶液界面活性的改善不如弱碱(Na2CO3)溶液明显。在低NaOH浓度(46 g/L)时,加入HPAM对石油羧酸盐强碱体系的界面活性尚有一定改善,当NaOH浓度为8 g/L时效果已不太明显,而当NaOH浓度分别为10、12 g/L时界面活性反而变差。此外,文中还对聚合物的上述影响从化学的角度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石油羧酸盐三元复合体系的流度与驱油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尤富  黄宏度 《油田化学》1996,13(3):253-255,263
本文研究了石油羧酸盐-Na2CO3-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的流度和驱油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三元复合体系中部分水解了内烯酰胺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流度的降低,驱油效率提高,流度降至一定值后驱油效率不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华北储气库高漏失、高温等地质特点,开发了一种颗粒+膨胀体+液体桥塞的三元复合暂堵技术,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现场应用注入4.5 m3液体桥塞低分子溶液至引鞋下部与筛管之间形成超分子冻胶,封堵后测定油管套管压力均为0MPa,同时在解堵后测定的返排液黏度小于3mPa·s.现场试验证明复合暂堵技术能有效解决苏44井...  相似文献   

12.
本探讨了石油羧酸盐及碱复合体系和大庆原油间的动态低界面张力形成的原因,并研究了盐含量、碱含量对其间动态低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界面张力主要是石油羧酸盐活性剂的贡献,而动态低界面张力过程是由水相中碱与原油中的有机酸反应生成的界面活性物质引起的。在某一含量范围内,随NaCl或NaOH含量增加,动态低界面张力曲线移向低界面张力区。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了碱(NaOH)/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与大庆原油相态特征以及碱和聚合物的加入对相行为影响,结果表明NaOH/TRS18/V228三元复合体系与大庆原油能形成WinsorⅢ型体系,原油与中相微乳液的相间界面张力达到了10^-3 ̄10^-4mN/m数量级的超低值;碱和聚合物的加入,增加了能形成WinsorⅢ型体系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和体系矿化度范围以及油水比的范围,并降低了相间界面张力值  相似文献   

14.
环丁砜-苯-正己烷体系界面张力的测定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滴体积法测定了环了砜-苯-正己烷体系的两相界面张力,并对界面张力与苯在正己烷中的浓度、环丁砜的含水量及温度等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三元体系来讲,体系的组成对界面张力的影响较大,并符合界面相模型理论,同时实验中所测得的界面张力数据可供环丁砜芳烃抽提装置设计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复合射孔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过近几年普通射孔在现场中的应用分析,发现其存在着无法解除地层污染、射孔形成的渗流面积.小,同时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普通射孔与高能气体压裂分开进行的方式改为一次进行的方式,即复合射孔技术,在王家岗油田王541沙三中油藏开发实践中应用,事实证明,复合射孔技术比普通射孔技术产能增加近3、5倍,取得了较好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田喜军 《钻采工艺》2013,(1):56-58,72,11
随着三元复合驱工业化区块上产,三元复合驱已是今后增储上产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深度调剖技术作为三元复合驱技术的重要补充,将在三元复合驱工业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某区块开展的三元复合驱深度调剖技术研究,通过对三元复合驱在各个不同开发阶段实施深度调剖井区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发现不同阶段深度调剖技术对改善三元复合驱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水平有所不同。文章为三元复合驱各个阶段开展深度调剖提供技术支持,并为各种复合驱开展深度调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以不同比例复配的羧基甜菜碱/烷醇酰胺体系与临盘原油的动态界面张力,筛选出了适用于临盘凝油的表面活性剂体系。结果表明,单一的烷醇酰胺或甜菜碱与临盘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值达不到超低值;而两种活性剂以1∶1和2∶1进行复配时,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在总浓度为0.005%~0.2%范围内,油水界面张力值可降低到10-4 mN/m数量级,且经过石英砂静态吸附后,复配体系具有较好的低界面张力性能,是一种具有现场应用价值的表面活性剂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液体转向酸化技术的转向机理,转向酸化室内静态试验和动态流动模拟试验成果,以及该技术在现场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液体转向酸化技术是改善注水井(油井)的吸水剖面(产油剖面),实现均匀布酸的极为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注水井边测边调系统的组成及工艺原理、达到的技术指标和用途。注水井边测边调系统有测调器、测调阀、投捞工具、地面二次议表及促携式486计算机五部分组成。能在目前广泛使用的偏心分层配水管柱中,对水嘴大小进行调整,同时观测调整过程中被调层注水量变化和全井流压的变化。该系统中的测调器可随意起下对目的层进行调整和测量。4口井现场试验看出,边测过调系统的最大优点是可在地面直接观察到井下流压和流量的变化状况,大大地简化了调配工艺,减少了调配时间。为注水井的调配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