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景天三七为原料,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分析β-谷甾醇的含量,以β-谷甾醇提取率为指标,分别研究了乙醇浓度、液料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对景天三七中β-谷甾醇得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了提取工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乙醇浓度90%,液料比12 1 m L/g,超声温度为55℃,超声时间19 min,景天三七中β-谷甾醇的提取率为0.152%.此提取工艺可为工业提取β-谷甾醇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β-谷甾醇、丁二酸酐为底物,合成β-谷甾醇丁二酸单酯。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其最佳合成条件:反应时间为8 h,反应温度为115℃,酸醇物质的量之比为2.5∶1,平均产率为97.83%;并通过~(13)C NMR、~1H NMR、FT-IR等分析手段进行表征,证实了合成的β-谷甾醇丁二酸单酯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旋覆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旋覆花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现代研究表明旋覆花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通过柱层析、HPLC等分离方法对旋覆花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离纯化得到6种单体化合物,并通过化学方法和现代波谱学方法技术(一维及二维核磁共振谱等)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β-谷甾醇、槲皮素、α-菠甾醇、山奈酚、伊谷甾醇葡萄糖苷、α-葡萄糖。  相似文献   

4.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长白山地区常见的100种药用植物中芦丁、槲皮素、金丝桃苷、山柰酚、齐墩果酸、熊果酸、β-谷甾醇等常规成分的含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且对这些药用植物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了扫描.结果显示:芦丁、槲皮素、金丝桃苷、山柰酚、齐墩果酸、熊果酸、β-谷甾醇的最高含量...  相似文献   

5.
利用硅胶柱色谱和HPLC对马齿苋全草的正已烷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亚油酸三甘油酯(2)、黑麦草素(3)、正二十六烷醇(4)、α-棕榈酸单甘油酯(5)、β-谷甾醇葡萄糖苷(6)。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干燥的柞树枝用无水乙醇浸泡提取,浸出液减压浓缩依次用正己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制得正己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通过硅胶柱色谱、高压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1)、(-)-表松脂醇(2)、β-谷甾醇葡萄糖苷(3)、(-)-表儿茶素(4)、β-谷甾醇(5)、水杨酸(6)和高根二醇(7)。化合物1、2、4、6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在芝麻酱中添加一定量的γ-谷维素和β-谷甾醇的混合物制备出含凝胶油的芝麻酱,探究不同制备条件对芝麻酱稳定性和黏着性的影响,以得到不含氢化油的芝麻酱涂抹制品。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γ-谷维素和β-谷甾醇的混合物制备出油率低、涂抹性好的芝麻酱的最佳工艺。试验表明,影响芝麻酱离心出油率以及黏着性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添加量冷却温度加热温度。按照γ-谷维素和β-谷甾醇质量比为60∶40制备的芝麻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γ-谷维素和β-谷甾醇的混合物添加量4%,加热温度100℃,冷却温度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出含凝胶油的芝麻酱的离心出油率为3.60%,黏着性为187.95 g·s,此时的芝麻酱与商业化花生酱相比,出油率低,不含反式酸,黏着性和口感均相近。  相似文献   

8.
兴安蒲公英根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硅胶柱层析和HPLC等色谱方法对黑龙江省牡丹江产兴安蒲公英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离得到了8个单体化合物。通过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确定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对羟基苯乙酸甲酯(1),原儿茶醛(2),丁二酸单乙酯(3),蒲公英内酯(4),α-棕榈酸单甘油酯(5),单亚油酸甘油酯(6),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7),正丁基-β-D葡萄糖苷(8)。其中1~3,5-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对莲叶桐(Hernandia ovigera L.)树枝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应用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技术(EI-MS,1 H NMR,13C NMR)进行结构的鉴定,并对结构新颖的化合物进行活性研究。结果从莲叶桐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化合物鉴定分别是Tetrahydrofurofuranlignan 5-[(1S,3aR,4S,6aR)-4-(3,4,5-trimethoxyphenyl)-hexahydrofuro[3,4-c]furan-1-yl]-2H-1,3-benzodioxole(1)、Yatein(2)、去氧鬼臼毒素(3)、6β-羟基-胆甾-4-烯-3-酮(4)、(3β,5α,6β,22E)-Ergosterol-△8,14,22-Diene-3,5,6-triol(5)、β-谷甾醇(6),化合物(1)~(3)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所得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莲叶桐树枝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对臭梧桐(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Thunb)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臭梧桐中分离得到11种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胡萝卜苷、洋芹素、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丁酯、乙酸橙酰胺、类叶升麻苷、马替诺皂苷、5-羟甲基糠醛、corchorifalty acid E、单棕榈酸甘油、正癸醇。其中乙酸橙酰胺和corchorifalty acid E为首次从马鞭草科植物中分离得到,5-羟甲基糠醛为首次从大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采用无水乙醇浸泡提取制得浸膏,再将浸膏加水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制得几种提取物。用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得到3种单体化合物,经^1H NMR、^13C NMR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为β-谷甾醇、叶绿素和秽酬。  相似文献   

12.
在对角柱花生药学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全草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进行色谱分离,从中分离得到5种化合物,利用MS,1H-NMR,13C-NMR,DEPT及2D-NMR(HMBC,HSQC)谱等现代波谱技术,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为蓝雪醌(Ⅰ),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Ⅱ),香草乙酮(Ⅲ),β-谷甾醇(Ⅳ),6,22-dien-3-hydroxy-5,8-epidioxy-(3β,5α,8β,22E,24R)-stigmasta(Ⅴ).以上化合物除蓝雪醌外均为首次从角柱花中分离得到.该研究为建立角柱花的药材品质评价标准,为临床用药安全和新药开发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对从水杨梅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测定获得了化合物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水杨梅中得到的β-谷甾醇、熊果酸、山奈酚、槲皮素、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和胡萝卜苷对测试的5种细菌具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山奈酚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达到7.8μg/mL.并对得到的化合物山奈酚、槲皮素、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以及从其它植物样品中提取分离到的芹菜素、木犀草素、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以抗坏血酸和BHT为对照,采用DPPH法测定自由基清除率,结果表明,水杨梅中分离得到的黄酮醇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由强到弱顺序为槲皮素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山奈酚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芹菜素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14.
石榴叶60%乙醇提取物用硅胶、sephadexLH-20柱色谱等分离纯化,以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抑菌活性测定采用滤纸片扩散法。石榴叶粗提物对11种植物病原真菌和4种细菌的体外抗菌效果很好,并从中分离纯化得到6种单体化合物,经鉴定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木犀草素3′-O-β-D葡萄糖苷(4)、没食子酸(5)、鞣花酸(6)。化合物(1)~(3)在石榴叶中为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狭叶珍珠菜(Lysimachia pentapetala Bunge)的化学成分。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各种理化方法及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从狭叶珍珠菜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β-谷甾醇(1),β-胡萝卜苷(2),α-胡萝卜苷(3),原儿茶酸(4),对-羟基苯乙醇(5),丁香酸(6),(-)-表儿茶素(7),2′,5-二羟基-6,6′,7,8-四用氧基黄酮(8),厚朴酚(9),齐墩果酸(10)。  相似文献   

16.
植物狮子尾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药用植物狮子尾(Ehaphidophora hongkongensis)的化学成分。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从狮子尾全草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β-谷甾醇(1)、β-胡萝卜甙(2)、对羟基苯甲酸(3)、羽扇豆醇(4)、豆甾醇(5)、正十八酸(6)。  相似文献   

17.
利用溶剂法、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等分离手段,处理延边产关苍术根茎部分,分离得到了5种化合物.根据这些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利用光谱分析、标准品公正等方法鉴定了其中3种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是β-谷甾醇、苍术烯内酯丙、胡萝卜甙.对另外2种化合物提供了IR、^1H NMR、^13C NMR谱图,并提出了推测结构.  相似文献   

18.
玉米须脂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吉林省吉林地区产玉米的花柱和柱头中,分别经石油醚和乙醇提取、柱层析粗分、制备性薄层板细分、混合溶剂重结晶得到两个化合物,通过高效薄层、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分别确定为亚油酸(Ⅰ)和β-谷甾醇(Ⅱ),其中亚油酸(Ⅰ)是在玉米须中首次分离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滇南艾为菊科(Compositae)蒿属(Artemisia)特殊的半灌木状草本植物,本课题组曾率先开展过对其花中挥发油的分析研究.为持续深入研究菊科中的特色植物,发现滇南艾中的活性成分,本文采用现代分离技术,首次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共分离得到11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甲氧基-7,8-亚甲二氧基香豆素(1)、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2)、methyl 7-methoxy-3-indolecarbonate(3)、β-谷甾醇(4)、β-胡萝卜苷(5)、β-hydroxypropiovanillone(6)、异香草酸(7)、香草酸(8)、二十六烷醇(9)、二十烷酸(10)和二十二烷酸(11).其中,化合物6、10和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不同化学结构的多糖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研究谷物β-葡聚糖的结构是揭示其构效与其生理功能关系的基础.综述了X-射线衍射法(XRD)、核磁共振法(NMR)、圆二色谱(CD)、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检测手段在β-葡聚糖高级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