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欣  吴勇  徐勋胜  张云龙  张军 《矿产勘查》2018,9(6):1113-1119
蔡江地区处在桃山矿田的西南部,区内断裂构造极其发育,不同级别断裂构造对铀矿化起着不同的控制作用。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并类比矿田构造特征,认为区内构造具有多期活动、性质复杂的特点,将该区构造级别划入桃山地区第三、四级别构造。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区内断裂构造与铀成矿的关系,认为断裂构造不仅为成矿流体的运移提供了通道,为成矿物质提供了沉淀富集的场所,而且还影响着铀矿床(点)的空间分布,并提出了"构造产状的变异部位、构造交汇部位或构造与煌斑岩复合部位、构造的膨大部位"三处成矿有利地段。综合分析认为:蔡江地区断裂构造是铀成矿的必要条件,与成矿有着密切关系,菱形构造格架内矿化点带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
九龙山构造是川西北地区的重点勘探构造。据地震剖面分析,解析了九龙山的构造几何学特征。研究表明,九龙山背斜受到米仓山构造和龙门山构造的双重影响,主要经历了三期次构造叠加,其叠加组合形成了现今九龙山的复杂构造。通过合理的构造建模,对九龙山构造运动过程、多期构造叠加及油气运移与分布规律等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上宫金矿田是豫西著名的黄金生产基地,近年在该区开展了一系列找矿勘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该区金矿床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通过几何特征、力学性质、期次划分对断裂构造进行解析,分析了矿床构造控矿特征:矿体分段富集、构造叠加控矿、北东向构造矿体走向延长大于倾向而南北向构造反之。根据矿床构造控矿特征,指出F1的深部、F1走向上中浅部及一系列尚未突破的南北向构造具有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4.
任万明 《山西建筑》2014,(31):110-111
分析了大同煤田的区域构造形态,对该煤田北部的构造特征及构造成因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岩浆岩活动对煤田的影响,得出大同煤田内东部、南部构造较复杂,断层多,西北部构造简单,断层少。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9)
针对翟镇井田因断裂构造发育而导致底板频繁发生突水的现状,研究翟镇井田断裂构造对突水的影响程度。根据井田11煤层地质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法及断层影响因子法,对翟镇井田的断裂构造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并对断层性质、走向、落差、倾角等进行了统计分析,阐明了断层要素对矿井生产的影响。基于断层影响因子法对井田的断裂构造复杂程度定量化分区,结果表明,翟镇井田存在3种构造分区,即构造简单区、构造中等区和构造复杂区,其中构造复杂区为突水危险区。  相似文献   

6.
由 Welch构造法、Lempel构造法和 Golomb构造法构造出的 Costas阵列能增长或截短几行几列而得到高阶或低阶的 Costas阵列。笔者研究了这种增长法和截短法的一般规律 ,给出了 Costas阵列的增长构造法和截短构造法 ,由这两种构造方法 ,文中给出了一些构造实例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4):601-604
本文以最新的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矿产勘查成果为基础,结合大地构造背景、构造单元特征及重要矿床控矿构造实例,通过多级次断裂构造控矿研究,认为区内逆冲推覆构造和岩体接触带构造、滑脱构造、层间裂隙-破碎带构造、张裂构造形成了塔前-赋春矿集区的导矿和容矿场所,为该类型矿床控矿机制和找矿方向研究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8.
新书推介     
《建筑师》2014,(3):117-118
中国古建筑构造技术 作者:王晓华 内容简介:《中国古建筑构造技术》以中国古建筑构造技术为主线。根据中国古代建筑的组成,按照从基础到屋顶,从结构到装饰装修的顺序,分别介绍了古建筑基础、台基与地面构造,古建筑墙体构造,古建筑木构架构造,古建筑斗棋构造,古建筑屋顶构造。古建筑木装修构造以及古建筑彩画知识。  相似文献   

9.
构造活动与岩浆-流体的时-空演化轨迹实质上就是成矿物质活化→迁移→聚集→定位的过程,即构造-岩浆流体耦合成矿作用。研究表明,撰山子金矿田是区域构造演化和燕山期岩浆活动耦合作用的产物,受构造-岩浆作用控制明显。本文简要地梳理和总结了撰山子金矿田的区域构造属性、矿床地质等特征,重点讨论了构造与成矿的时空关系,划分了矿田区域成矿构造、主干成矿构造和容矿构造。基于以上认识,本文运用构造-地球化学的方法对撰山子金矿的源-运-储进行了合理的分析与推理,试图探讨成矿物质来源和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将建构原理引入构造课的教学尝试,从而改变了构造课以纯技术原理为主的授知模式;重点从构造课教学评价标准、构造课知识架构以及构造教学体系化等方面展开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1.
天津津塔工程为超高层建筑,其钢管柱脚分为地脚螺栓型和埋入式两种,其中埋入式钢柱脚嵌入底板2m,最重超过50t,施工中采取钢支架及临时支撑方案,自低处向高处分批安装、分次浇筑混凝土,经实测该法能有效保证钢管柱的安装精度。  相似文献   

12.
厦门海峡交流中心二期工程1号楼巨型插入式钢柱脚伸入混凝土底板内2m,并下设8根0.6m长的锚栓,施工分螺栓预埋和柱脚安装两步,且与底板混凝土两次浇筑穿插施工,混凝土浇筑对柱脚安装精度影响最大,现场制作限位板与锚栓成组整体预埋并与底板钢筋刚接形成稳固结构削弱影响,还采取钢筋点焊加固及导链和钢筋拉杆组合加固措施以削弱混凝土施工的不利影响,有效保证了埋入式巨型钢柱脚的安装精度。  相似文献   

13.
在古建筑木结构中,将木柱直接平摆浮搁于础石之上,形成连接上部结构与台基之间的柱脚节点,其只承受压力而不承受拉力。在反复荷载作用下,木柱会沿柱脚边缘转动。为研究柱脚节点在地震、风荷载等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参考宋代《营造法式》制作了3个七等材足尺柱脚节点模型。通过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柱脚节点的受力特点、滞回特性、转动刚度、刚度退化、柱脚截面等效半径和柱脚边缘点应变等特性进行研究,并分析了竖向荷载对上述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复荷载作用下,柱脚边缘出现受压变形,其转动支点交替变化;滞回曲线呈反Z形,产生捏拢现象;柱脚节点恢复弯矩和柱脚截面等效半径首先随转角增加而增加,而后逐渐趋于稳定;柱脚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较大,随后刚度随转角增加逐渐减小;在反复荷载作用下,柱脚节点产生刚度退化现象,加载过程中,柱脚转动刚度为正值,表明其具有较好地转动性能;柱脚恢复弯矩、转动刚度、边缘点应变随竖向荷载增加明显增加,柱脚截面等效半径随竖向荷载增加而减小;通过试验拟合得到了竖向荷载对恢复弯矩和转动刚度的影响系数。  相似文献   

14.
韩凤霞  于江 《工业建筑》2006,36(Z1):535-536
轻钢结构加层技术在经济,施工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目前这种技术在乌鲁木齐地区的设计和应用还不十分广泛。为了介绍推广这种加层技术。结合具体工程,通过工程实例对乌鲁木齐地区的轻钢加层结构进行设计,主要针对柱脚、反梁的设置、地震效应计算、屋面及围护结构的选材,介绍了这种结构体系的特点和设计特点,以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向红 《城市建筑》2014,(2):307-308
外露式柱脚是在所有柱脚形式中应用得最多的一种,柱脚底板的计算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针对不同的加劲肋形式,对轴心受压圆管柱脚的应力进行对比,分析加劲肋对柱脚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GB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设置第8.9.3条为强制性条文,规定在柱脚处设置外包混凝土保护层。规范实施5年来,各地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查中经常出现违反8.9.3强制性条文现象。通过对其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对柱脚外包混凝土保护层做了力学分析,得出了柱脚在风荷载或者地震作用下,外包混凝土保护层始终处于受拉的结论;建议工程设计中宜采用刚接柱脚做法,外包混凝土保护层可适当配筋。  相似文献   

17.
Traditional wooden structure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a column base that seems to be floated above the foundation stone. This study used pseudo-static experiments to assess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flat pendulum floating resting columns, focusing on the decay and repair of the wood frame (WF). First, an artificial method was used to simulate fungal decay damage of column-foot joints, and filling reinforcement was applied to the decayed column-foot joints, and second,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method in the Sung dynasty architecture, the Ying-tsaofa-shih (building standards).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findings of pseudo-static tests that were conducted at Yangzhou University. Three 1:3.52 scaled specimen WFs with flat-pendulum-floating-shelf (FPFS)-typed (Ping-bai-fu-ge) columns, i.e., non-damaged WF (named after NT), considering the damaged WF (named after DF) and strengthening damaged WF (named after DR) with one-way straight mortise-tenon joints (OWSMT) joints were made and subjected to cyclic lateral loads during testing. The properties of the WFs with FPFS columns, such as the failure mode, hysteretic and envelope curves, strength and stiffness deterioration, and energy dissipation, have been studied. Finally, the effects of additional damage and reinforcement measures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WF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This research shows that damage to the column foot decreases the WF's seismic performance, although filler reinforcement may increase it. The foot and mortise joints are interconnected and interact in the wood frame's seismic stressing mechanism. Foot decay reduces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foot joint, hence increasing the seismic energy dissipation activity of the mortise joints.  相似文献   

18.
关于元尺长度早期学者指出与宋尺同,这一观点长期影响着学术界,而后来史学者通过元代文献堪比出的元尺长度长期被忽视得不到学术界的讨论和检验。以建筑开间尺度设计原理检验发现,元代文献堪比出的元尺长度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验证,然后基于定量分析的角度采用数理统计的 T 检验法对通过五座元代建筑还原的尺长分析,得出“《元典章》官尺”长 39.5 厘米 / 尺作为五座元代建筑设计施工用尺有 95% 的能。另一方面,永乐宫无极门的开间面阔均能被“省部所降官尺”40.8 厘米 / 尺还原为整 10 尺的现象,反映了 40.8 厘米/ 尺从定性研究的角度上看也具有作为元代官方建筑设计建造用尺的可能。再结合重阳殿的当心间和次间以及北京元代住宅遗址的当心间均能被 39.5 厘米 / 尺或 40.8 厘米 / 尺还原为 10 尺看,这一尺长为认识、研究元代建筑设计尺度规律提供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纪英波 《山西建筑》2009,35(13):80-81
对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存在的短柱问题作了论述,指出了判定短柱的方法,对改善短柱抗震性能的措施进行了阐述,以避免短柱脆性破坏问题的发生,从而优化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20.
何增军 《山西建筑》2012,38(2):37-38
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多年设计经验,针对轻钢门式刚架结构设计中荷载取值、支撑和刚性系杆的布置、隅撑的设置、抗风柱、基础与柱脚、防腐与防火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对此类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