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水城市——21世纪中国的人居环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中国掀起了一场关于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大讨论。钱学森教授提出的山水概念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词、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山水城市的核心思想是,兼顾城市生态和历史文化,兼顾现代科学和环境美学,它考虑未来城市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它是为中国老百姓享受的生活,工作的环境,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世界关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这是山水城市讨论的时代背景,中华民族对山东有特殊的感情。山东意识几乎融入中华民族的遗传基因,山水文化原特色之一,是综合艺术。这是山水城市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2.
《华中建筑》2006,24(12):i0011-i0012
1钱学森先生对“山水城市”本体概念的阐述 “山水城市’这个概念最早是由钱学森先生提出来的。根据顾孟潮先生的回忆.初次提出的日期是1987年6月,在钱学森先生接见他和陈恂清、王化君三人.谈到日本提倡园林城市时,  相似文献   

3.
重庆:山水城市与历史文化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倡导下,"山水城市"规划建设在许多城市展开,2001年重庆市也提出了建设山水城市的奋斗目标.重庆地处两江交汇的山地区域,具有"山水城市"的传统和特质,在历史上即是我国著名的"山水城市",有诗云"片叶沉浮巴子图,两江襟带浮图关".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文化传统,为重庆创建山水园林城市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景观资源,建设"山水城市"既是推动现代化文明城市建设,创造高质量人居环境的现实要求,也是突出城市特色,保护城市文化传统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4.
针对近年来城市建设高潮时期所产生的“特色危机”,力图在结合西方现代生态学,景观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及审美情趣的基础上,探寻自然美与人文美并重的现代化山水城市的塑造方式,并着重阐释了山水景观的特征及其在城市场景中的表现手段,以期对现代山水城市的塑料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7.
宋敏菠 《山西建筑》2010,36(33):48-49
论述了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在长治市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应妥善处理规划与景观设计的关系,维护整体山水景观的连续性,整合长治市的山水资源的文化底蕴,以提升长治市山水园林城市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万艳华 《华中建筑》1999,17(4):76-77,84
文章应用我国古人风水理论及其指导之下的“风水城市市”规划设计思想,进行费县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费县山水城市景观再创造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9.
钱学森提出建筑科学大部门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发展的新的里程碑。建筑科学大部门也应划分成基础理论,技术科学和应用技术三个层次,钱学森提出的“山水城市”概念是对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鲍世行 《华中建筑》2000,18(4):28-31
文章阐述钱学森-贯主张建筑与城市应该结合起来研究,并认为钱学森山水城市理论的发展可以分成:思想孕育、概念形成、理论发展和推动实施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力图从城市历史文脉的追溯中,介绍重庆与重庆建筑;从城市文化和景观的传承与创新,城市地域化的回归,城市建筑群体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等方面,诠释重庆这个中国西部特大城市,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具的山水园林城市魅力,以期引起人们对重庆、重庆建筑和重庆城市景观的认知、思考和关注。  相似文献   

12.
尚洁  崔春龙 《山西建筑》2007,33(7):11-12
论述了山水城市的概念形成及其产生背景,阐述了建设山水城市的内涵和意义,指出山水城市是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的理想模式,从而达到改善人类生活环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龙彬 《规划师》2000,16(5):120-122
享誉世界的城市学家伊利尔·沙里宁曾经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里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1]沙翁的这段名言深刻地揭示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文化的外在体现,是凝固的文化形态,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城市与之相呼应。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谱系中的一枝奇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山水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们以大自然的“山水”为基本素材而创造出来的社会财富,是中华民族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世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在这里,“山水”…  相似文献   

14.
传统山水文化与可持续发展思想有着超越时代的天然联系。本文从生态哲理,传统文化特色,文化自我整合能力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者在山水城市概述2中的有机结合。提出山水城市概念是传统文化与可持续发展思想整合的具体体现,。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这路。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山水文化与山水城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彬 《华中建筑》2000,18(4):34-35
文章以中国历史为“经线”,以儒、道、释多元文化为“纬线”,联系宗教、哲学、美学等领域,论述了中国山水文化的思想轨迹,探讨了中国山水城市建设的发展盛衰,揭示了山水城市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6.
合肥位于长三角冲积平原与内陆交界处,紧邻巢湖和淮河水系,经千余年城市建设形成了“山—城—河—湖”的城市山水格局。然而随着现代城市建设活动的高速推进,合肥原有的传统山水格局正面临割裂,丰富的城市遗产和文脉濒临消融。在此背景下,寻找城市发展与历史遗产的平衡成为当下重要的议题。文章以合肥市内部及所在区域的城水关系演变机制为研究对象,借鉴城市历史景观的动态视角以及文化景观理论中物质载体—文化动力模式,构建空间—时间—环境载体—人文营建的动态关联,以合肥市整座城市及其周边区域的山水空间为研究范围,梳理其自建城至当代的历史景观演进历程,从环境载体和人文营建两方面探析其城市山水格局的演变机制。并从时间、空间和演变机制角度总结历史城市营建经验,以期为飞速发展中的长三角城市提供高质量城市规划建设的启示,为未来城市规划发展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钱学森-贯主张建筑与城市应该结合起来研宄并认为钱学森山水城市理论的发展可以分成:思想孕育、概念形成、理论发展和推动实施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钱学森 《华中建筑》2006,24(12):i0008-i0008
……李允禾认为中国建筑精神(即“华夏意匠”)表现在群体之中,没有群体,中国建筑将失去异彩。我很同意,我的“山水城市”就有此意。  相似文献   

19.
山水城市理论的探索,有不少学术组织共同推动,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6月在长沙举行的“建筑与文化1996国际学术讨论会”把“山水城市”列为讨论的主题之一。钱老对这次会议给予特别关注,他在1995年10月22日给高介华的信中说:“明年6月将举行的‘建筑与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是一次有重要意义的会议”。钱老认为建筑师的会议应该有城市学专家参加。他在1995年4月2日的一封信中说“既然建筑界已由以往的个人表现主义倾向转到重在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那建筑师们不该同城市学的专家们合作吗?……没有城市学专家们参加…  相似文献   

20.
略论面向未来的山水城市构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献生 《中国园林》1993,9(4):10-14
本文从山水城市论分析着手,阐述山水城市的构成意涵及其主要特征,并借鉴中国画论和园林学科理论,提出未来山水城市的构型模式及其指导性意义。同时认为,风景园林师要开拓思路,拓宽领域,担负起构筑未来城市的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