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随着城市的更新改造和人们对城市公共生活需求的增加,广场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中的热点话题。作为一种我国传统城市空间中不曾有的空间类型,广场及其设计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从设计的原点出发,研究广场设计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明确当代城市居民对广场环境的需求与广场设计之间的关系。在考察人的不同层面需求的基础上,明确人对城市广场的3类基本需求——实用、认知和审美需求,并提出广场设计与之对应的3种基本要素——功能、环境与形象要素。  相似文献   

2.
户外公共空间遮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遮阳形式进行了总结,比较了几种常用遮阳措施的遮阳效果,并肯定了建筑阴影较好的遮阳作用;提出了现代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遮阳要充分利用高层建筑产生的阴影,并合理地与其他遮阳措施结合利用;以沙坪坝三峡广场为例分析了综合应用各种遮阳形式的热环境设计,以期对未来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和已有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广场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许多城市广场为追求视觉效果而剥夺了人的使用要求,但是仍有一些广场工程致力于人性化设计,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体现于设计之中.对南京鼓楼市民广场东侧二期部分的设计进行了探讨,着重从其空间、绿化、道路交通、铺地设计等分析其“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4.
寒地冬季公共环境户外休息空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和阐明气候特征对寒地城市公共环境户外休息空间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基础上,以哥本哈根为例,提出了创建以人为本的地域性魅力城市,并从城市设计的中观层面出发,从公共环境户外休息空间的尺度问题、道路问题、人的行为方式、空间环境质量、景观广场和市民心理因素等方面,对寒地公共环境户外休息空间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能量交换的普适性、能量交换的特征在城市公共空间形态中的重要体现、典型的城市公共空间--街、广场的静态及其发展动态的研究,从能量集合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本质,提出了势场的概念;并探讨势场理念在当代条件下应用于城市设计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貌急需旧貌换新颜,随之而来的"城市化妆"运动开始盛行,出现了一批新建的城市广场、景观大道等。以凤阳鼓楼广场为研究对象,通过介绍SD法进行环境评价的过程,表明SD法用于广场环境评价的可行性。并根据实验数据得出较为全面的广场环境评价结果,从而为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广场环境提出合理建议,为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载体,与周边环境及建筑空间融合共生,城市旧城区公共空间的更新设计有助于充分发挥社区空间的公共服务作用,改善城市物质环境.文章借助现代风景园林生态设计及景观营造等方法,通过对德州平原县和谐广场南地块环境、功能、交通等影响因素的分析,阐明其文化特色和场地特征,依据可达性、文化性、功能性及生态...  相似文献   

8.
城市广场是城市重要的交流、休闲与陶冶情操的公共活动空间。从城市广场设计的人文主义精神、空间分布特点、继承与创新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出发,指出在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中应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原则,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主旨体现于空间环境的创造中;根据每个广场实际所处的地理位置,如实地表达其功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文脉的延续,并注重从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出发,引入自然、再现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公众积极投入“活动参与”和“决策参与”,让公众真正成为广场的主人。分析和探讨了在城市广场设计中应该重点把握的原则及设计趋向,并由此指导城市广场设计,以便为人们营造更好的城市休闲与娱乐空间。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重庆市三峡广场的环境设计特点,并运用城市设计的场所理论归纳了三峡广场鲜明的场所精神,对于营造具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探讨了处于城市广场中的建筑的围合界面形式对广场空间的影响,以及自然要素的处理、广场空间与建筑空间之间的过渡与转换原则和手法.旨在从建筑设计出发,探讨建筑形态对广场空间的影响,提高广场设计的质量,同时也要求以城市设计的观点来设计建筑,只有这样,广场与建筑方可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1.
城市环境最根本的特征在于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精神功能。广场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主要内容之一,不仅是城市公共生活发生的主要场所,还是表达城市文脉和城市精神的主要场所。从意义的角度出发,探讨广场环境的特征,在分析形式、意象、意蕴等不同层面在广场环境中所发挥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广场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整合、融合自然和历史再生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从宏观视角出发,分析总体城市设计的特征及未来的转变趋势,在传统公共空间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价值观,从整体城市设计层面关注公共领域与居民日常需求,提出"广义公共空间"的概念,强调以人的服务和交往需求为出发点,建议建立网络、节点式的广义公共空间体系,补齐城市公共需求,优化城市空间模式,探索新时期城市公共空间构建的新路径。以宁海县项目为例,结合当地城市转型期的策略方法与行动计划,提出将城市的感性设计转译为具体实施层面的理性项目,制定满足城市设计实施可操作性的管理手册,来适应城市实施动态管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以城市商业区广场作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公共生活的多元需求出发,通过对宜人广场规划设计评价标准的剖析,建立了行为活动、功能设施与宜人场所的对应关系,反映出宜人广场多元和谐的基本设计思想以及对广场时空效应和整体环境效益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基于TRIZ理论的城市应急避难设施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城市公共空间应急避难设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城市公共空间应急避难设施的设计原则.以日本在大地震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为依据,对地震后受灾群体的需求进行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TRIZ理论中的资源分析以及技术、物理冲突消解等方法,对城市公共空间应急避难设施的设计提出了创新性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并实现了部分应急避难设施的创新性设计.为"平震结合"的城市公共空间应急避难设施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中,以房地产开发为表征的"资本力量"强势介入,使城市空间直接转变为现实、具体的"空间利益"与"环境财富"层面的"商品",空间私有化就导致了公众与投资者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争夺,并引发社会各阶层间的矛盾与冲突,已经成为城市空间危机。如何理解这一问题?进而通过城市空间设计调和这一日益激烈的矛盾。通过对城市公共与私有空间的矛盾关系加以分析,揭示城市空间中利益与资源是多方矛盾交集的根本。阐明公共空间的再生应以满足多方核心空间利益为目的,提出"退耕还林"的城市公共空间再生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以"公共空间"概念梳理为切入点,从"公共"一词的语义内涵出发,探讨中西方不同语境下对公共空间概念的差异比较,对公共空间的人文意蕴的内涵进行定义并提出其特点,通过"佩雷公园"和"高线公园"为例,阐述其设计思想中蕴含的人文意蕴与审美特质.以国外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成功经验为借鉴,揭示对我国公共空间设计的有益启示,以期推动我国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种积极的城市空间——文化游憩广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城市文化游憩广场的设计研究为主题,在对国内外的城市文化游憩广场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从城市整体环境,空间形态,建筑构成和交通组织等物质环境的角度以及历史、地域、社会生活等人文环境的角度分析了具有积极意义的城市文化游憩广场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城市文化游憩广场的设计原则,以期使城市空间变得更为美好宜人。  相似文献   

18.
赵爽 《宁夏工程技术》2011,10(2):184-189
通过对法国南部城市考察,总结了城市户外公共空间内部的边界设计的重要性与有效途径.以活动类型将公共空间划分为通道与驻留空间,用立方体模块分析,将实际案例中的边界设计手法归纳为顶面、侧面和底面设计三类,并与北京市的一些边界设计相对比.法国南部城市以引导和暗示的间接手法分割公共空间,更加注重不同功能空间的联系,迎合市民的活动习惯,尊重活动需要的边界设计能够显著提高公共空间的利用率.在同等尺度的城市空间中,北京可以借鉴法国南部城市的设计手法,做到美观与实用并重.  相似文献   

19.
针对北京城市广场的“表层功能”和“潜在功能”,通过对城市广场方面存在问题的各种不同解决方式的介绍,试图将人的行为、历史性建筑和环境融入城市广场空间的设计中,并使城市广场空间的设计与旧有城市商业中心的改造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城市中,过多的高层建筑以满足自身的功能需要为设计的出发点,较少考虑到和其他建筑之间的衔接、互动以及建筑与城市的交流。简单、孤立的功能和空间的聚集不仅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更有可能产生城市要素离散化、片断化、城市空间趋同、地域文化特色缺失等负面影响,难以提供给人以完整的空间体验。同时,高层建筑底部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水平扩展与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体系的交汇点,它既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系统联系;又是建筑物内部秩序的外延,与道路、广场、绿地等公共空间有机结合。随着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其底部空间对城市空间及城市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