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当地主要原材料掺加复合外加剂进行正交实验,依据相关标准测试了炉渣作为主要成分的轻集料混凝土的主要性能,将试验结果与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数据与检测数据符合度较好,即炉渣应用于轻集料混凝土制作的复合保温砌块,不仅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还具有相当好的热工性能。另一方面,由于复合保温砌块的主要成分为经过粉碎筛分的炉渣粉和粗炉渣,因此,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不仅降低了产品成本,还对厂矿企业周边起到了环境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炼铁高炉渣、转炉渣和水泥熟料的组分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组分比较接近。经初步探讨认为,优化高炉渣和转炉渣的成分,使两者在热熔状态下混合均匀,或同时配加部分矿物,可以生成和水泥熟料基本一致的组分。这样既充分利用了高炉渣和转炉渣及其余热,又减少了水泥熟料的资源消耗,达到了废渣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和低碳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和提出了测定钒钛高炉渣中金属铁的新方法,其内容包括:以碘-乙醇为试剂浸溶分离金属铁,然后将分离出的滤液处理,用EDTA标准溶液络合滴定,测定钒钛高炉渣中的金属铁。介绍了实验操作步骤,并进行了条件试验、回收试验、准确度检验。实验证明,所用方法简单、快速,操作易行,试剂无毒,对环境无污染,分析结果重现性好,平均回收率达99.55%,平均标准偏差为0.02%。该方法准确度较高,适合于钒钛高炉渣、普通炉渣中金属铁的工业分析。  相似文献   

4.
焚烧是当前最广泛的生活垃圾处置方式,但产生大量焚烧炉渣的处理也是当今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国内垃圾焚烧处理现状和产生炉渣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并对上海典型垃圾焚烧厂炉渣进行成分、理化性质和工程特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垃圾焚烧炉渣理化性质和工程特性具有一定的骨料性质,可经过水洗脱氯等预处理后用于水泥建筑材料、石油沥青骨料等用途。  相似文献   

5.
在碳管炉和中频感应炉上进行坩埚实验,研究了含硼炉渣对不同耐火材料的侵蚀.静态坩埚实验结果表明,碳化硅、石英和刚玉耐火材料的平均侵蚀厚度分别为0.52,1.03,1.40mm,刚玉耐火材料侵蚀最为严重,石英耐火材料有一定程度的侵蚀,但相对较轻,碳化硅耐火材料侵蚀很少;公斤级中频炉实验结果表明,含硼炉渣对石英坩埚侵蚀程度大于碳化硅坩埚.分析了直接合金化炼钢时含硼炉渣侵蚀耐火材料的机理,通过相图研究了不同种类的耐火材料抗炉渣侵蚀的能力,渣中配加氧化钙添加剂,可减缓炉渣对耐火材料的侵蚀.  相似文献   

6.
陈海丰  杨加元 《当代化工》2012,(9):937-938,942
实验研究了炉渣对活性黄、直接红和酸性红B 3种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实验采用恒温震荡吸附的方法,分别考查了溶液pH值、炉渣投加量、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炉渣投加量达到60 g/L,反应时间达到2 h,脱色效果最佳;3种染料废水的最佳反应pH值分别为4、6和7;温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相对较小,实验在常温下进行即可.  相似文献   

7.
张军  胡艳丽 《硅酸盐通报》2019,38(7):2250-2254
以生活垃圾焚烧炉渣、水泥、石灰等为原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炉渣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并探讨炉渣粒径、激发剂对炉渣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测试炉渣混凝土的热工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炉渣和水料比是影响混凝土力学性能主要因素,炉渣混凝土最优试验方案可取为水料比0.14%、水泥275 g、粉渣350 g、炉渣1000 g、石灰150 g,炉渣粒径分布对炉渣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具有一定影响,采用1.3% Na2SO4激发剂时,炉渣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激发效果最佳,同时,炉渣混凝土具有较好的热工性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茂名市乙烯生产基地大量排放沸腾炉渣却得不到妥善处理,同时结合当地沸石资源丰富,进行了沸石和沸腾炉渣制备复合水泥的实验。实验主要对沸石和炉渣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用激光粒度仪表征了原料粉体的粒度分布,通过单掺和双掺的方式研究了沸石和炉渣对水泥强度、需水量、凝结时间和安定性的影响,并对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沸石和炉渣单掺或双掺掺量达到40%时都能配制合格的P·C32.5级水泥。由于两种混合材粒度不同而存在交互作用,双掺效果比单掺更好。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硅肥的肥效,分析了湖南省三大硅肥资源〈电炉黄磷炉渣、含锰炉渣、小氮肥造气炉渣〉的数量、品位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对鲁奇(Lurgi)法气化工艺中产生的大量炉渣及煤气废水的综合治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工业实验条件下,炉渣对苯酚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式,炉渣直接处理煤气废水,对酚、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1.2%、41.9%.该工艺过程简单、经济,吸附有机物后的炉渣可作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料,无二次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碱度转炉渣中游离氧化钙(f-CaO)的存在是造成其膨胀的主要因素,限制了其作为建筑材料的应用。采用压蒸法测定了转炉渣的膨胀性,考察了粒度和陈化时间对转炉渣膨胀性的影响,在熔融态转炉渣中加入高炉渣,分析了熔融反应后产物的结构,并用压蒸法测定分析了熔融反应后转炉渣体积膨胀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熔融态转炉渣中加入高炉渣可以显著降低其体积膨胀率,为转炉渣应用于建筑材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柏平舟 《耐火与石灰》1997,22(11):29-33
本文探讨了托马斯精炼炉中炉渣成分对耐火材料的腐蚀作用,其中把温度,时间和炉渣成分作为可变量,进行了两个系列试验;第一系列试验是人造渣和工业渣对镁铬砖1号的影响与温度和时间的关系;第二系列试验是在温度和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炉渣对其它耐火材料的作用(如镁铬砖2号,镁砖,直接结合的镁铬砖和整体的Al2O3浇注料)试验结果表明,对镁铬砖1号,人造渣Fe2O3-CaO的浸润面积最大;提高温度和延长作用时间以及添  相似文献   

13.
含钛和稀土高炉渣光催化降解活性艳红X-3B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实验制备了含钛高炉渣/稀土渣复合光催化剂,负载于玻璃表面,通过对水溶液中活性艳红X-3B的降解实验,研究了含钛高炉渣/稀土渣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效果,评价了含钛高炉渣/稀土渣复合光催化剂性能与溶液的pH值、不同光源、空气流量及热处理温度的影响关系,并与纯TiO2光催化剂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经600℃处理的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光催化性,酸性条件、适当空气通人量、提高紫外光强度均有助于染料的降解。  相似文献   

14.
炉渣在耐火材料中的等温渗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用旋转圆柱体法定量确定炉渣在耐火材料中等温渗透的方法,导出了炉渣渗入量和尺寸变化与重量变化的关系。从理论上和实验上考察了转速对炉渣渗入量的影响,并得出在200—500r/min的范围内这一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5.
炉渣的吸附性能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分析炉渣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处理工业废水的机理,在总结炉渣处理工业废水实践的基础上,认为炉渣对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取代活性炭,降低废水处理的费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高Mn不锈钢生产中MnO对MgO-C砖的蚀损速度的影响,将MgO-C耐火材料试样暴露于不同含量的MnO(高达26%)炉渣中。用过砖的显微结构表明,在耐火材料和炉渣的表面出现了许多富含Mn的金属颗粒而且形成了(Mg,Mn)O的固溶体,但是并没有观察到由于炉渣中MnO含量高从而导致蚀损速度明显加快的现象。关于耐火材料的蚀损问题,炉渣中MgO的含量是主要因素。通过将实验结果和动态计算结合起来,讨论了蚀损过程。  相似文献   

17.
炉渣的吸附性能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炉渣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处理工业废水的机理。炉渣对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等污染物有良好的吸附作用。采用煤气炉的炉渣进行了含渣有机废水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可削减COD70%以上,削减SS84%以上;炉渣的粒径较小时,对废水的吸附效果较好,且对于pH值较低的酸性废水处理效果较好;控制废水流经炉渣时间在35~50min,对水中的悬浮物处理效果较好。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活性炭。  相似文献   

18.
对某些企业的高炉渣、平炉渣及电炉渣的物质组成及矿物组成进行了研究。对加入40%~50%冶金炉渣的稳定性白云石耐火材料的工艺做了试验室工艺研究。采用平炉渣及冶炼合金钢时的电炉渣可保证达到较高的质量。就质量指标而言,与铬镁制品一样,稳定性白云石制品是可供选择的制品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1550℃下用坩埚法对2种不同化学组成的炉渣向镁质耐火砖中渗透的性状进行了研究,观察了渗透到镁质耐火砖中的炉渣的显微照片。在不含MgO的钙铝硅酸盐炉渣的渗透过程中,MgO颗粒与炉渣反应,结果在MgO颗粒和炉渣之间的界面上形成尖晶石。另一方面,在钙铝硅酸盐炉渣渗透过程中,尖晶石被过饱和,炉渣导致生成非均匀性晶核,结果在MgO颗粒上形成尖晶石,介绍了MgO和炉渣之间的这结不同形式的反应对炉渣渗透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镁碳砖为试样 ,采用不同氧化性的炉渣进行了粘渣实验 ,并且对粘渣层的结合状态进行了显微镜观察。结果发现 ,粘渣层与镁碳砖的结合状态受炉渣氧化性或炉渣熔点、粘度及其与镁碳砖反应活性的影响 :炉渣氧化性低 ,粘渣层与镁碳砖之间结合紧密 ,粘渣层厚 ;炉渣氧化性高 ,粘渣层与镁碳砖之间含有较大的气泡 ,粘渣层薄而不连续 ;采用含碳镁质材料调整炉渣氧化性后 ,粘渣层与镁碳砖之间结合状态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