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于历史、自然的原因,西盟佤族社会的宗教形态还保留了大量的原始宗教的内容,通过对佤族原始宗教信仰和宗教建筑的分析,提出西盟佤族宗教建筑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董洪超 《中外建筑》2009,(12):63-65
武汉是一个有着多种宗教类型和悠久宗教历史的城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都在武汉留下了其丰富的宗教建筑。本文简述了武汉现存宗教的历史与现状,同时也对一些现存的宗教建筑典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门窗》2013,(2)
宗教建筑是有灵魂的,其崇高与完美往往使步入其中的人们叹为观止,甚至被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所征服。宗教建筑像一个巨大的容器,将望道者置入其特有气氛的控制之中,从而达到吸收其入教的终极目的。比起别的类型的空间来说,宗教空间是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来的,在宗教侵蚀的过程中,其建筑也随同广播世界各地,并与各个国家的民族建筑相结合,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型制全。  相似文献   

4.
以浙江省台州市新农村宗教建筑现状问卷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台州市村落在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宗教建筑现状、宗教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等,总结出台州市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宗教及其建筑发展特点,并对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如何保护宗教建筑,促进宗教建筑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类各阶段建筑文化要义(之三)──宗教建筑文化陈凯峰尽管宗教基本上是与文化同步产生和发展的,而且其早期也已有固定在某种物品上的崇拜之物,这种崇拜之物或为一条河流、一种生物或一块石头等,如法国Brittany的整石柱,英国Salisbury的石环等,或...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间洗礼和空间的转换,宗教文化不断传播与演化。通过对国内外多种宗教建筑文化的走访、比较,更好了解本土的宗教建筑文化,寻找其文化的根源,让本土宗教建筑文化在多元化的宗教环境下与时俱进,延续和发扬本土宗教建筑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覃力 《新建筑》2002,(1):48-50
简述了人类建筑高度发展的历史过程。通过对建筑高度发展的研讨,阐述了古代建筑高度记录的保持者,主要是服务于王权的高大建筑;中世纪是寄托着人们信仰的宗教塔楼;而现代则是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实用型高层建筑。同时还指出,历史上建筑高度竞争的领先地域,古代是埃及,中世纪和工业革命时期是欧洲,而在近现代高层建筑出现之后则转向了美国,到21世纪,高层建筑的竞争热点将会在亚洲。  相似文献   

8.
董洪超 《门窗》2012,(11):188+190
武汉宗教建筑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建筑文化价值,对其进行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武汉宗教建筑在保护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其所在的环境,并应建立适当的价值评价保准,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材料及工艺做到尽量修复及保护原有的建筑面貌。武汉有着丰富的宗教旅游资源,充分合理地发展武汉宗教旅游,处理好旅游与保护的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武汉宗教建筑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徐坚 《华中建筑》2006,24(12):143-147
从云南宗教及宗教建筑的特点入手,剖析云南宗教人居空间建设与文化内涵、时代需求、旅游价值体现等问题的相互交融,探讨其具有生命力的可续发展.并结合云南晋宁盘龙寺旅游匡详细规划就上述问题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董黎 《华中建筑》1996,14(3):34-37
该文以西方传教士建筑师格里森的设计作品为具体实例,通过对其历史背景和建筑艺术特色的分析,阐述了19世纪至21世纪初期的西方在华教会是如何借助于中西合壁的建筑形式,来表达其宗教和教育方面的特殊意义,并最终导致了超越建筑艺术形式本身的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现象。  相似文献   

11.
Understanding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the historical city is essential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ir hereditary and cultural values. This work aims to gain a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ical city by identif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us buildings and the urban spatial morphology and the urban operation.Taiyuan, a northern city in China, is a suitable case for exploring this research idea. Cities with frequent foreign exchanges and distinct living groups tend to have more prosperous religious cultures than those in the central areas. The expansion of Taiyuan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 presence of Prince Jin, who respected Buddhism and Taoism, exacerbated the impact of the religious building on urban development. With regard to the evolution of Taiyuan in the Ming Dynasty, we highlight the changes in urban space brought by the religious buildings through the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 Furthermore, the social functions of religious buildings are revealed, fleshing out the trajectory of the mutual development of religious buildings and Taiyuan in the Ming Dynasty.On this basis, the research findings are linked to the current needs of historical city preservation through the survey of reality. We suggest to coordinate the protection of religious architectural heritage and urban characteristics brought by religious factors and emphasize the utilization of religious architectural heritage as a potential culture and economic regeneration pathway.  相似文献   

12.
对由苏南地区相关文化融合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苏南宗教建筑的演化影响进行了分析,从苏南地区主流建筑文化、社会历史文化及宗教文化等方面对其宗教建筑的演化影响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探索在时间、空间和文化性质的差异下所孕育的几大类型宗教建筑的演化方式,并找出典型代表性建筑。  相似文献   

13.
14.
金秋野 《建筑师》2010,(5):69-73
本文通过归纳当代北京宗教空间的城市界面的四种类型.探讨城市改造与宗教空间公共性之间的关系.指出宗教空间作为一种信仰载体。其形态上日趋开放、与市民社会逐步融合的过程有利于城市公共活动的展开和积极的城市形象的塑造。在当前的城市改造过程中.宗教空间的城市界面正在逐步走向开放。  相似文献   

15.
我国独特的宗教发展历程,造就了宗教文化场所与风景资源的完美融合,留下了许多文化与风景互为一体的游览胜地。然而,现代旅游意义下宗教文化游览胜地的保护与利用尚处初级阶段,效率低下、模式粗放,与社会需求相去甚远。和谐社会宗教文化旅游如何发展便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基于这种认识,结合天童五龙潭风景名胜区天童景区中心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实践,论文探讨一种契合时代需求的宗教与旅游和谐发展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以挖掘宗教文化内涵、彰显宗教文化魅力为基础,基于时代需求拓展宗教人间化的旅游新功能,以旅游带动宗教,促进宗教与旅游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泉州宗教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史迹丰富,在海内外有很大影响。泉州的宗教旅游近年来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然而在宗教旅游的迅猛发展过程中,与城市规划的矛盾问题也愈见突出。本文通过阐述泉州宗教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城市规划对宗教旅游发展的阻碍及制约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凌江  刘超群 《华中建筑》2010,28(5):134-137
西藏传统建筑与聚落是西藏宗教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物质空间与宗教文化结合的范例。通过对西藏传统建筑与聚落的实证与西藏宗教文化的分析,运用"意"与"象"的概念,详述了西藏传统建筑空间形态的中心性,转及内部空间的宗教象征意义与内涵,并探讨了风格与非宗教含义在建筑上的融合。指出西藏传统建筑与聚落空间形态与西藏宗教文化具有同构性质,并归纳了宗教含义在建筑空间中的体现方式,揭示了西藏传统建筑所蕴含的深层次的宗教文化底蕴,以期对地域建筑创作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婷  蒙小英 《华中建筑》2012,(3):155-159
宗教建筑作为建筑发展脉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发展举足轻重。20世纪前的西方建筑史几乎是一部宗教建筑的发展史,宗教建筑既彰显出同时期最为先进的建筑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当时代的文化发展。对中西方宗教建筑窗的比较研究,旨在以20世纪前的中西方宗教建筑为例,梳理其各自窗的发展历程、总结其造型及和分析其成因,解读社会发展与文化的差异是怎样直接影响了窗的形式的生成和窗的装饰艺术等,为人们更多了解宗教建筑和窗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