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离开了人,再美丽的城镇也会荒凉如古楼兰。以人为本发展小城镇就是要在指导思想上树立以“人”成为小城镇发展的中心,为“人”服务成为小城镇建设发展的目的。实际工作中重点放在为“农民”,让农民有归属感,小城镇是农民的小城镇,要让农民真正感觉到小城镇的舒适和方便,真正感觉到是自己的。一方面让农民产生认同感,引起共鸣,产生积极参与的意识理念,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投身小城镇建设,积极脱离农业生产,从事非农产  相似文献   

2.
2006年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潮之年。实施惠农政策,关注农民生活,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村条件,已经成为全社会关心和关注的重点。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整村推进,必须强调搞好规划,尤其是关系到广大农民家家户户的村落规划。可以说,“规划进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城乡建设,规划先行”早已成为社会共识。在这种宏观条件的背景下,强调“规划进村”似乎不应成为问题。  相似文献   

3.
村庄整治: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村庄整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建设系统负有重大责任。如何才能有条不紊、积极稳妥、规范有序地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做到既不侵犯农民利益、不伤害农民,还要让农民切切实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给予的实惠,成为摆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面前的严峻任务。村镇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是对“十一五”期间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统领,战略目标是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但是,这一个统领的要…  相似文献   

4.
杭州消防支队半山中队中队长孟夏臣,从不懂消防业务到把中队建设成全省消防部队基层先进单位,最近他被省直属机关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孟夏臣曾当过“119”调度员,1992年考取省消防总队教导大队,次年7月份任半山中队排长。刚上任第二天,在训练场上,一位老战士给他一个“下马威”:“新领导,露一手让大家见识见识!”这一“军”把小孟“将”得满脸通红,自己不懂业务如何带兵?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依托国道干线的交通之利,建设城镇、发展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许多地区的共同选择,很多地方甚至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国道经济”的“发展战略”。于是,经济发展、村镇建设以国道为“主轴”来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村、农民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推进城乡一体化成为农民增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在我省随着“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活动的开展,村镇规划建设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理想信念强,业务技术精,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干部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干部队伍呢?笔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建设新农村需要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昭文 《小城镇建设》2006,(3):28-30,3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要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生产发展”是新农村的物质基础。二是要促进农民增收。“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三是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这是实现乡村“管理民主”的关键所在。四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实现“乡风文明”的目标。五是要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新农村建设呼唤“新农民”,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民。新农村建设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是加大对人力资本的开发,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强…  相似文献   

8.
《建材与装饰》2010,(2):2-2
连日来,“建材下乡”强音一时间在行业中响起。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提出,“建材下乡”之路逐渐明朗,也将成为2010年建材业营销的重点方向。文件中指出,抓住当前农村建房快速增长和建筑材料供给充裕的时机,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  相似文献   

9.
郊区农民动迁置房,已成为郊区村镇建设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对加快郊区“三个集中”、实践“三个代表”,推进城市化建设、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镇江市城镇目前已全面实现“禁实”,而面广量大的砖瓦窑厂仍存在于农村、应用于农居,富裕起来的农民盖房积极性很高,新农居建设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镇江市“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400个左右的村庄建设示范点,将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纳入新农居建设。近日,镇江市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管理办公室、丹阳市墙改办、新桥镇人民政府联合在丹阳市新桥镇农民公园举办了一次以“推广新墙材与节能建筑建设新农居”为主题的大型墙改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11.
依据区域优势 建设特色城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枣阳市把加速小城镇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民致富步伐的重要措施来抓,在小城镇建设中,注重内涵建设,充分挖潜小城镇区域经济优势,按照“突出特色,一镇一品”的指导思想,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建设特色小城镇,使特色小城镇成为全市小城镇建设的龙头,带动小城镇建设整体推进,目前已形成一批诸如“水果城”、“边贸城”、“化工城”等一批在全省  相似文献   

12.
列春 《工程机械》2010,(4):66-66
走城镇化道路已经成为我国的国策,目前正千方百计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从根本上增强农民消费能力。大力加强农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民“买得起、用不了”的状况。适时研究制定促进农村住房建设的政策和实施方案,创新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使农村住房建设成为拉动农村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同时,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根据农民的收入和借贷行为特征,制定适用于农民的信贷体系。适当放宽支农贷款条件,积极探索贷款抵押、仓单抵押、权益抵押、农户联保、担保公司等担保形式,加大农业信贷支持,为农民扩大再生产和创业创造良好融资环境。  相似文献   

13.
在对辽宁省抚顺县“兰山新城”的调查中我们了解了农村城镇化的一个特殊案例,兰山乡全乡七个行政村,全部合并集中建设成为一个“兰山新城”,加速了“农村变城镇、农业变工业、农民变工人”的“三变”进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小城镇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白沟解决好了十个方面的难题,将白沟建设纳入正确的轨道。 一、从小城镇发展的战略上,立足于“农”字,着眼于培育新农村经济增长点,解决了小城镇发展目的不清、目标不明的难题。白沟把发展小城镇的基点始终牢固地定在“农”字上,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农民和市场最基础的联系点,成为农村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成为实现农村城市化最有希望的突破点。确立白沟要充分发挥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对本镇和周边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龙头作用。二是带动周边农民  相似文献   

15.
胡勇明 《四川建筑》2015,(3):286-288
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性部署,新农村的重要载体之一就是农民居住的现代化,其居住的场所就体现在农家房屋,农家房屋的优劣就在于农房的建设管理。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西部大部分农村建房都是按照传统的建筑方式开展,建设的风格和布局都带着很浓郁地方农民意识的“火柴盒”式的建筑,在规划选址、结构安全、合理布局、建造成本、环境保护等方面未科学论证。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农村建设在改革开放的带动下有些进步,但是农民群众自建房的建设管理缺位问题导致出现质量或安全隐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保障的一道障碍。改变目前农村建房的陈旧做法,探索出适应农村农民宜居的现代农房建设管理模式,为美丽新村建设增添光彩。  相似文献   

16.
《小城镇建设》2011,(10):17-17
山东省郯城县泉源乡把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发家致富本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引擎”,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培养服务型、经营型、专业型、科技型的“四型”农民,助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一、农信社支持新农村建设要有“新思路”"“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信社在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责无旁贷,而且作用甚大。近年来,湖北省农信社在支持和推进全省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支持和扶助农民脱贫致富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05年10月底,全省农信社“三农”贷款占全省银行机构“三农”贷款总额的92%;已对626万农户以《贷款证》为载体发放小额农贷,贷款农户占农户总数的53%,基本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农信社已成为支农的主力军,是建设社会主…  相似文献   

18.
5月留声     
《城乡建设》2007,(6):52-52
在中国不懂农村和农民就不懂国情 这些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三农工作的政策措施,彻底取消了农业税,加大农业投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农村低保制度.  相似文献   

19.
刘鹏飞 《中州建设》2008,(22):19-22
时下,社会主义新农村,俨然成为中国广大农民心目中美好家园的代名词。反观城市日新月异的建设,农民也憧憬窗明几净的楼房、通畅便捷的道路、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日子,也希望过上“城里人的日子”。尤其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民更加盼望要过城里人的日子了。为什么农民的渴望是如此的强烈,是如此的迫不及待?很简单,那就是绝大多数农村恶劣的人居环境确实让人震惊,确实到了亟待改善的地步。  相似文献   

20.
王朋 《小城镇建设》2007,(1):59-61,58
“尊重农民意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被明确指出,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当然,要想让农民的意愿切实得到尊重,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在实践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学术界对“农民意愿”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当起到的作用有过许多论述,笔者认为,对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