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简要分析了高炉鼓风动能的影响因素及判定方法,基于鞍钢2号3200m^3高炉生产数据的统计分析,重点探讨了2号高炉合理鼓风动能的范围和鼓风动能的控制方法。分析结果表明:高炉要取得低燃料比和高产量的效果决定于合理的鼓风动能,可以通过控制合理的人炉风量和送风比、控制合理的风口面积、调整富氧率,以及提高原燃料条件来获得合理的鼓风动能。针对鞍钢2号3200m^3高炉而言,合理的鼓风动能范围为110~130kJ/s,合理的送风比范围为1.75~1.80,合理的风口回旋区长度应在1.82m左右。  相似文献   

2.
《炼铁》2017,(2)
简要分析了高炉鼓风动能的影响因素及判定方法,基于鞍钢2号3200m~3高炉生产数据的统计分析,重点探讨了2号高炉合理鼓风动能的范围和鼓风动能的控制方法。分析结果表明:高炉要取得低燃料比和高产量的效果决定于合理的鼓风动能,可以通过控制合理的人炉风量和送风比、控制合理的风口面积、调整富氧率,以及提高原燃料条件来获得合理的鼓风动能。针对鞍钢2号3200m~3高炉而言,合理的鼓风动能范围为110~130kJ/s,合理的送风比范围为1.75~1.80,合理的风口回旋区长度应在1.82m左右。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大型高炉送风系统的供风特性,以某4000m3高炉的送风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风口布局、风口直径和总供风量对高炉送风管路内部及风口处压强和风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大型高炉的最大风口速度一般位于距离热风总管最近的2个支管处,整体风量分布不均匀;在堵住上述2处风口后,剩余风口风量的分布均匀性有所...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一种能够准确评估高炉风口鼓风均匀性的方法,并以通才公司1 860 m3高炉的热风围管、热风支管、直吹管和风口小套为研究对象,采用CFD仿真研究方法,对高炉风口鼓风均匀性进行计算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高炉风口参数进行针对性调节。结果表明,高炉风口尺寸相同时风口鼓风均匀率为95.69%,调节风口参数后风口鼓风均匀率可提高1.12个百分点,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高炉风口鼓风均匀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高炉送风系统模型,模拟了风口尺寸对风口速度、流量和鼓风动能的影响,纠正了高炉操作认识上的一些错误。研究表明,缩小少数几个风口面积会减小鼓风动能,但却增大了其它风口的鼓风动能;只有减小多个风口的面积,才会增大所有风口的鼓风动能。减小少数几个风口的操作之所以能抑止边缘气流是其风量明显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高炉送风系统模型,模拟了风口尺寸对风口速度、流量和鼓风动能的影响,纠正了高炉操作认识上的一些错误。研究表明,缩小少数几个风口面积会减小鼓风动能,但却增大了其它风口的鼓风动能;只有减小多个风口的面积,才会增大所有风口的鼓风动能。减小少数几个风口的操作之所以能抑止边缘气流是其风量明显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7.
对包钢8号高炉送风制度参数的合理选择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①8号高炉合理送风制度参数为回旋区深度1.845m,鼓风动能131.34kJ/s,风速253m/s,风口面积0.547 m^(2),理论燃烧温度2251.28℃;②现有回旋区长度和鼓风动能经验公式误差很大,对适合8号高炉回旋区长度和鼓风动能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③高炉实际操作过程中,理论燃烧温度决定不了实际的炉热状态和趋势,必须以实际的燃料比和渣铁温度水平为依据进行操作;④扩大风口面积与增加炉顶无矿区面积相配合,可以为增加风量和提高产量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高炉炉缸异常侵蚀条件下调整风口直径后的鼓风参数分布,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热风管道及各风口的压力、速度、体积流率及鼓风动能分布。计算结果表明,相同风口直径分布条件下,鼓风参数并不完全相同,随着热风向三岔口对向流动,体积流率和鼓风动能整体逐渐增大;对炉缸异常侵蚀的风口,缩小风口直径,风速增加,体积流率降低,鼓风动能降低,符合保护炉缸、抑制侵蚀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李洋龙  程树森  陈川 《钢铁》2015,50(6):26-34
 合理调整风口对大型高炉吹透中心、活跃炉缸十分重要。目前,实际操作常常认为增加风口长度、增加风口回旋区深度、缩小风口面积能提高风速,进而提高鼓风动能,以利于吹透中心。建立了调整风口参数的数学模型,并以某厂3 200 m3高炉为例,给出了在总风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1个风口长度、减小1个风口面积以及多个风口尺寸调整时,各风口风量、风速和鼓风动能的变化。发现增加部分风口的长度时,对应风口风量、风速、鼓风动能降低。缩小少数风口的面积,会降低对应风口的风量;只有在缩小多数风口的面积时,已调整的风口风速和鼓风动能才可能提高,而未调整的风口风量、风速和鼓风动能提高幅度更大。根据该数学模型,定量化给出该高炉调整风口的相关参数,可用于调整炉缸煤气流的均匀性,维持高炉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典型的大中小3种不同容积的高炉的风口均匀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风口调节措施对鼓风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口鼓风参数分布规律与热风围管中各支管位置处的压力分布规律一致,高炉风口尺寸相同时,各风口鼓风参数也不同;高炉圆周方向各风口的鼓风参数存在最大及最小值,对于不同容积的高炉,达到最值的风口位置也随之变化;总风量增加时,风口不均匀性增加,大高炉鼓风动能不均匀性最大。总风量不变时,减小某风口的面积,该风口的风量、鼓风动能并未增加;风口长度的增加对高炉鼓风参数的调节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以流体动力学为基础,建立了阻力损失计算模型,对送风系统的阻力损失进行了理论解析,并讨论了送风系统阻力损失对风口处风速和鼓风动能的影响。对国内5 000 m3级超大型高炉解析结果表明:送风系统阻力损失约占热风表压的11%左右;在风量相同的条件下,考虑送风系统阻力损失的风速和鼓风动能值较不计送风系统阻力损失时要高;为减少风口损坏,建议该5 000 m3级超大型高炉风速上限控制在280 m/s左右,鼓风动能上限控制在18 kW左右。  相似文献   

12.
唐钢100m~3高炉在扩容及增加风口数目后出现炉况不顺,通过不断调整风口进风面积,逐步摸索高炉合适鼓风动能,取得了改善炉况和强化冶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程淑玲 《武钢技术》2003,41(5):21-23
2号高炉大修期间 ,对送风系统进行了改造。调整了风口数目 ,增大了鼓风动能 ,炉墙不再结厚 ,改进了弯头及直吹管 ;风口改为贯流式风口 ,并将喷枪角度由 11°改为 8° ,风口寿命大大提高 ;增加了波纹补偿器 ,保证了送风系统不漏风 ,热风压力不受损失。 2号高炉投产以来的各项操作数据及现状表明 ,送风系统的改进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4.
高乾恒 《炼铁》1989,8(6):41-41
本文介绍铜陵钢铁厂120m~3高炉风口烧损情况,认为鼓风动能过大是风口烧损的主要原因。采用斜风口并适当扩大风口直径,高炉鼓风动能维持在3000kg·m/s 左右的水平,能减少风口的烧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高炉送风系统模型,模拟了风口尺寸和风口压力变化对风口速度、流量和鼓风动能的影响,并结合理论分析对风口尺寸调节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炉操作过程中,只有当多个风口的面积减小时,所有风口的鼓风动能才都会增大;在实际操作中,因为这些风口的风量明显减少,所以减小少数几个风口的操作能抑止边缘气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白长友 《中国锰业》1995,13(2):21-25
针对廊坊冶炼厂82m ̄3无炉衬锰铁高炉论述了,风口直径、长度对鼓风动能,回旋区深度的影响,及送风制度与软融带和煤气流分布的关系,并提出了改善炉况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炼铁》2016,(2)
简要分析了高炉鼓风动能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基于首钢京唐两座5500m~3高炉生产数据的统计分析,重点探讨了大型高炉合理鼓风动能的范围。结果表明:合理的鼓风动能和高炉料柱透气性密切相关,通过调整焦炭负荷和布料矩阵等,可以改善高炉料柱的透气性;不同的高炉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鼓风动能,针对京唐2座5500m~3高炉而言,鼓风动能应控制在115~149kJ/s,风速为236~259m/s。  相似文献   

18.
《炼铁》2018,(4)
简要分析了大型高炉低硅高温冶炼的机理,并对京唐高炉低硅高温冶炼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热力学分析表明,高风压、高富氧率会增大煤气中的CO分压,从而抑制了炉渣中(SiO_2)的还原,降低了铁水中[Si]含量,因而高风压、高富氧操作是实现低硅高温冶炼的主要途径。京唐高炉通过调整送风制度,缩小风口面积,鼓风动能控制在115~149kJ/s,逐步实现了低硅高温冶炼,同时炉缸活跃性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19.
《炼铁》2015,(1)
对柳钢2号高炉调整送风制度、活跃炉缸的操作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调整风口长度、直径和风口布置,采取定风压操作、定产操作、控制送风比和炉腹煤气指数、提高顶压,优化装料制度,控制充沛的渣铁物理热,实现了炉缸圆周工作均匀、活跃,渣铁排放顺畅,风口烧损大幅度减少,技术经济指标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高炉鼓风动能与炉缸活性的关系,认为合理的鼓风动能不仅是保持炉缸活性良好的前提条件,更是高炉操作者调节炉况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研究合理鼓风动能的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发现高炉合理鼓风动能不仅需要随着高炉容积的增大而增大,而且需要有合理的风量和风口面积。通过比较不同容积高炉所对应的风量,提出了风量比和风量系数的概念;介绍了本钢新1号高炉通过调节风口面积探索合理鼓风动能的过程。对高炉在不同鼓风动能条件下所产生的各种直观现象和仪表变化进行了说明,针对这些现象就可以判断出鼓风动能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并进行相应的调节。因此,合理的鼓风动能需要适应高炉生产的各方面条件的变化,这就需要对合理鼓风动能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以形成应变的合理的送风制度,确保高炉生产长期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