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薄层砂体的预测一直是精细储层评价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地震沉积学是目前识别薄层砂体横向展布特征的一个重要研究方法。 针对地震资料品质差、薄层砂体描述难等实际情况,以地震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利用“频率控制地震同相轴倾角及内部结构”和“三维地震资料横向分辨率较高”这 2 个重要理念,在经典地震沉积学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拓频处理和多元地震属性预测储层参数等技术,这不仅对薄层砂体横向展布进行了有效识别,而且对重要小层的砂体厚度和砂地比进行了预测,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 TZ12 井区的地震沉积学识别薄层方法。  相似文献   

2.
地震数据目标处理技术在松辽南部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河道砂体储层的地震数据处理是油藏开发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它可以对弱信号的河道砂体地震资料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提高河道砂体的信噪比及分辨率,追踪河道砂体的分布范围。本文将该项技术应用到强反射系数界面以下的弱信号的三维地震资料中,通过采用串联能量补偿技术、多域压噪技术和串联反褶积技术作好速度分析及叠后提高分辨率等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薄层和薄互层油气藏是一类很重要的油气藏。由于地震数据对薄层的分辨能力有限,该类储层的地震预测难度较大。在文献阅读基础上,对多年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对薄层、薄互层叠后地震解释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与综合评述,内容包括基于经典调谐理论的解释方法、特色属性提取与分析方法、基于地震沉积学的解释方法、拟声波反演技术、去薄层强屏蔽技术、压缩感知谱反演提高分辨率技术和模式识别砂体自动检测技术等7个方面。给出了每种方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物理意义,进行了模型测试与效果分析,并对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简要评述,对勘探开发人员做好薄层、薄互层的油气预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频率分解技术在预测三角洲平原相储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油气勘探中,成功预测河流相是比较困难的.用地震资料的分频信息进行薄层砂体预测,在油气勘探中逐步得到应用.它是通过傅立叶变换,把时间域的地震数据转变为频率域的切片,从而得出地震数据的多个频率信息,通过对多个频率域的信息进行分析,结合平面资料对储层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应用分频信息预测砂体效果良好,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有充分的依据,对薄层的预测不但突破了地震分辨率的极限,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借助分频技术对河道砂体进行预测,可大大提高对河道这类薄储层的勘探精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地质概念的地震空间相对分辨率思想,采用合适的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可以获得小于1/4波长地质体的空间展布信息。其中,消除近地表影响条件下的相对保持储层振幅、频率、相位和波形的提高分辨率处理是地震空间相对分辨率勘探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而相对保持处理过程中科学、高效的地震数据质量监控则是获得相对保持处理效果的重要技术保证。为此,从地震数据处理、质量监控和地质评价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相对保持处理的主要理念和主要处理技术,重点讨论了相对保持处理的地球物理和地质监控方法。通过某滩海地区的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实例分析展示了相对保持储层振幅、频率、相位和波形的提高分辨率处理效果及质量监控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不同地质目标的叠前时间偏移成像解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云  高军  孙德胜  林吉祥 《石油物探》2006,45(3):217-229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地震勘探成像技术的发展,叠前时间偏移正逐步替代常规的NMO加DMO加叠后时间偏移成为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方法的主流。但对于不同的地质目标,叠前时间偏移的成像效果是否优于常规NMO加DMO加叠后时间偏移的成像效果呢?为此,从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方法、处理流程和处理参数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基于某地区三维数据常规处理结果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结果,针对不同地质目标进行了剖析与评价。认为: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垂向分辨率较常规处理明显降低,但对于空间波阻抗变化明显的河流和断层,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空间分辨率要高于常规处理;对于小于1/4波长的叠置薄储层,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垂向和空间分辨率低于常规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7.
薄层含气砂体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利用常规方法很难将薄层含气砂体准确地识别出来。本文利用多地震参数判别分析和时-频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识别含气砂体。文中论述了两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并把该方法用于FYT地区新生界明化镇组下三段储层气藏描述中,成功地预测出含气砂体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8.
稀疏脉冲约束反演是一种基于地震道的反演,它有效地综合了测井数据并受地质模型的约束,既较完整地保留了地震数据的基本特征,又提高了分辨率,这对于无井和少井区储层预测尤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该方法对吉林油田南山湾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反演,发现葡萄花油层井点处油层平均波阻抗与薄层砂总厚度呈很好的线性关系,以此为基础实现了无井区薄层砂体定量解释,预测了本区砂体厚度变化,为下一步钻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北部敖南区块是我国重要的致密油资源潜力区,其下白垩统泉头组主要为浅水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沉积,整体为“泥包砂”特征,厚度薄,规模较小,地震反演等常规地震预测技术无法准确地识别和预测该类砂体。通过蓝色滤波目标处理提高了地震资料品质和分辨率;开展了敏感地震属性优选和分析,定性地预测了薄层砂体宏观分布特征;利用井-震联合地质统计反演和随机协模拟技术,对薄层砂体进行了定量预测,刻画了扶余油层主力层砂体的空间分布。预测结果与钻井吻合较好。该方法对其他地区致密油气开发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地震层序模型为基础 ,采用联合反演技术对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了高分辨率处理。处理参数的确定是建立在对已有地质信息和原始地震资料进行时频分析基础上的。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 ,处理后的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的分辨率和信噪比都有明显提高 ,其地质效果也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1.
针对开发地震资料对分辨率的要求,分析了影响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因素,研究了以保护和提高资料高频成分信噪比为基础的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胜利探区永新工区开发地震资料处理应用效果表明,成果剖面的弱反射层次清楚,地质信息丰富,勘探目的层的主频得到有效提高,极大提升了开发地震资料的处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用地震反演技术实现资料高分辨率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维地震成像最新成果为主导的现代油藏描述方法在近10年来发展很快。就其现有技术而言,还缺少地面地震与测井尺度间的数据。虽然三维地震是探查广阔地下复杂结构的有利工具,但它不具备油藏研究尺度的分辨率,也不能独立地测定油藏参数。研究高分辨率地震处理方法和算法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地震数据中的不足,补偿储层解释所需的高频成份。在这方面,利用声波测井资料的联合反演技术是有效的。文中介绍的调谐频率加强法适用于缺少测井资料地区,可以同时满足提高分辨率和改善信噪比的要求。本文还系统地说明了利用反演技术作高分辨率处理的地质地球物理依据和技术原理,引用实际资料考核了方法效果。结果表明,用地震反演技术实现资料高分辨率处理的方法能提高分辨率和改善信噪比,且效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3.
港东二区五断块为曲流河沉积,砂体厚度薄,常见砂泥交互沉积,常规地震资料分辨能力有限,无法满足构造和储层研究需要。而反褶积处理方法由于受地震子波求取的不确定性影响,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较差。高频拓展处理技术采用压缩子波的途径,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保持了原始地震数据的时频特性和相对振幅关系,层间反射细节丰富,其处理结果与已知井验证吻合程度较高,为砂体预测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地震分频处理技术预测深水储集体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地震资料分频处理技术是一种比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更有效改善数据体成像效果的方法,以分频处理后数据体为载体,进行地震属性及地层切片分析不仅可以更有效地识别储集体的边界,还可以清晰地刻画储集体内部细微结构。利用改进的Morlet小波作为母小波函数地层建立分频处理函数,对原始资料进行分频处理后存在波形特征十分清晰、能量也很强的优势成像频段,成像效果最佳的优势频段的地震剖面分辨率较高,成像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通过对二维地震资料分频处理,在优势频段内可以识别出原始地震数据无法识别的地质体。进一步以优势频段分频处理三维地震数据体开展全新的层位追踪,并结合地震属性分析进行储集体分布预测,与原始地震资料属性分析进行的储集体预测结果相比,发现分频处理后储集体预测的砂体展布及其边界更为精准,内部细节刻画更为清晰,与钻井结果的吻合度也更高。显然该方法在提高深水储集体预测精度方面具有相当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伊克昭盟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伊克昭盟地区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中应用频谱整形高频提升补偿及高采样等保护高频信号;处理方面应用叠前高精度静校正技术、去噪技术、叠后子波处理技术等,使剖面信噪比提高,主频增高,频谱增宽。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应用效果明显,主要表现为:(1)分辨薄层能力提高;(2)剖面显示能力增强;(3)使构造解释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6.
沁水盆地地表条件复杂,盆地内山地、黄土塬交替发育,高程变化较大,部分地震剖面品质较差,影响煤层气储层的准确分辨与描述。通过对沁水盆地煤层气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探索出适用于该地区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与关键技术,包括煤层分布区高精度静校正技术、基于井约束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以及分方位处理技术等。这些技术为深化研究该区煤层的地质构造特征以及进行煤储层的裂缝预测和含气性检测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高邮凹陷断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技术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油田高邮凹陷地震资料品质受构造破碎、野外地表复杂等因素影响,且目标砂体厚度往往小于地震垂向分辨率,从地震剖面上无法直接识别单砂体,利用现有地震资料提高储层预测精度难度很大。通过对高邮凹陷地质背景的分析和戴南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沉积背景分析、沉积砂体发育特征与控砂机制研究,综合运用地质、测井、钻井、地震资料,建立了一套断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方法:按照定性到半定量—定量化储层预测思路,利用叠前地震反演、地震AVO正演及属性分析等特色技术判断砂体发育区,开展定量储层厚度预测,最终综合定性、定量研究成果提高储层预测精度,提供有利钻探目标。勘探实践的高成功率充分说明该方法在断层—岩性油气藏勘探中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8.
杨晓  康昆  王雪梅  黄诚  赖娟 《天然气工业》2007,27(12):29-32
苏里格气田苏5、桃7区块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强、砂体纵横向变化快、有效厚度薄的特点。原开发评价中Ⅰ+Ⅱ类井仅占62%,成效很低。为实现经济、高效的开发目标,对从采集到处理和解释的全过程技术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以提高地震预测的分辨率和成果的可靠性。在储层预测中,紧密跟踪钻井动态,滚动研究,反复认识,通过对不同类型储层、不同含气性储层的地震反射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建立储层(尤其是含气砂岩)的地震响应模式。运用三维地震属性分析、多井约束叠后地震反演等多种手段研究储层段砂体的纵横向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子波分解及重构技术进一步研究储层的含气性特征,预测有效储层的分布和油气富集区。特别运用三维地震资料,在苏5区块寻找到了3个油气富集区带。利用上述地震预测技术,目前苏5、桃7区块的钻探成功率大大提高,Ⅰ+Ⅱ类井达到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