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棉针织物的纳米抗菌整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中采用纳米级无机抗菌剂对棉织物进行了抗菌整理试验,对整理后的织物进行了抗菌效力测试和服用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经整理的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作用5 h后,抑菌率均在90%以上;且其透气性、悬垂性和顶破强力的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
棉织物的壳聚糖双胍盐酸盐抗菌整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壳聚糖双胍盐酸盐整理纯棉织物,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抗菌整理的较佳工艺条件.对经抗菌整理织物的白度、强力以及免烫性能等测试结果表明,在1%的壳聚糖双胍盐酸盐抗菌整理液中加入6%BTCA,于pH值8~9,170 ℃焙烘3 min的条件下,整理织物的抗菌性能优良,且免烫性和耐洗性良好,洗涤20次后抑菌率仍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棉织物抗菌剂的种类、优点、抗菌机理及其在纺织品上的应用状况。讨论了各种抗菌剂应用于棉织物的抗菌整理工艺,测定了整理后棉织物的抑菌率。结果表明,有机硅季铵盐抗菌剂、纳米银抗菌剂整理棉织物的抑菌率均可达90%以上,洗涤20次、50次后可分别达抗菌纺织品AA级、AAA级标准。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现有甜菜碱抗菌剂在棉织物整理中抗菌效果不足的问题,制备了一种聚磺酸甜菜碱(PSPB-Am-AGE)抗菌整理剂并应用于棉织物的抗菌整理。利用正交试验分析了合成抗菌剂的温度、时间、引发剂用量和反应单体配比对其抑菌率的影响;采用活菌计数法测试了抗菌剂的最低抑菌浓度、抗菌整理后棉织物的抗菌性能及耐洗牢度。试验结果表明:合成该抗菌剂的最优工艺为反应温度70 ℃、反应时间4 h,甜菜碱与丙烯酰胺的量比为 2∶1,引发剂2%;PSPB-Am-AGE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为2.625 g/L;红外谱图与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表明,PSPB-Am-AGE成功接枝到织物表面。整理后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6.25%和99.79%,经30次洗涤后抑菌率仍超过90%,耐洗涤性能优于AAA级抗菌纺织品。  相似文献   

5.
棉织物的PAMAM/Ag~+抗菌整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为载体,硝酸银水溶液为抗菌剂,对棉织物进行抗菌整理。采用两浴法整理棉织物的抗菌耐久性能较佳,50次水洗后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仍然在99%以上。经整理后,棉织物断裂强力保留率为85.83%,白度下降15%左右。  相似文献   

6.
采用过氧化氢/醋酸体系降解壳聚糖,得到相对分子质量为3.8×10~5,2×10~5,1.44×10~5,7.2×10~4,3.2×10~4,1.1×10~4,4×10~3的降解壳聚糖,将其分别以不同质量浓度与丁烷四羧酸(BTCA)复配对棉织物进行整理,测试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撕破强力、白度以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讨论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及质量浓度对整理织物抗菌/防皱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一浴一步法,采用相对分子质量为2×105的壳聚糖,以1.0 g/L的质量浓度与BTCA复配整理棉织物,织物的防皱、抗菌性均佳,此时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为264.3°,强力保留率为经向77.3%、纬向63.5%,白度为68.3%,抑菌率为68.7%;再加入10.0 g/L的抗菌剂AGP,织物的抑菌率可提高至98.5%,折皱回复角为263.0°,强力保留率经向为83.5%,纬向为76.4%,白度为69.1%。  相似文献   

7.
为了开发高品质的耐久性抗菌棉织物,采用快速溶胶-凝胶法制备硫、氮共掺杂TiO_2溶胶,通过浸渍和热处理将掺杂TiO_2负载于棉织物上制得抗菌织物。分析了表征掺杂TiO_2的吸收光谱和抗菌织物的显微结构;测试了不同整理工艺所制抗菌织物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带液率80%、烘干温度130℃、烘干时间80 min时,所制得抗菌织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达99.5%,经20次洗涤后,其抑菌率仍达93.3%;抗菌织物的强力、吸湿、白度、pH值等满足服用性能和安全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8.
反应性抗菌整理剂在纺织品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正辛基异噻唑啉酮为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合成了一种反应性异噻唑啉酮类抗菌整理剂。性能测试表明,当抗菌整理剂乳液用量达到20%(o.w.f)时,经50次水洗后的混合霉菌和大肠杆菌的防霉级数和抑菌率仍可达到1级和86.419/6,表明整理后织物具有优良的抗菌效果和耐洗性能;物理机械性能测试表明,整理前后织物的白度、顶破强力指标变化较小,表明制备整理剂适宜于棉织物的耐久抗菌整理。  相似文献   

9.
邓炳耀  高卫东  姚静  卢娜 《丝绸》2006,(1):30-31
探讨了洗涤次数对壳聚糖抗菌整理棉织物抗菌时效性和服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壳聚糖抗菌整理剂整理的棉织物洗涤30次后,对金黄色葡萄菌和大肠杆菌仍保持较高的抗菌性;经整理的纯棉织物的断裂强力和顶破强力略低于未整理织物,而悬垂性好于未整理的织物,增强了织物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10.
新一代非溶出型抗菌防臭保健织物的研制和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戴承渠  余春华 《印染》1996,22(5):22-25
采用DC-5700抗菌剂研制非溶出型抗菌防臭保健织物,并对抗菌防臭加工织物的抗菌性能、耐久性、耐水洗性,耐热性、安全性以及对织物的强力、白度等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抗菌机理。其抗菌性能超过和达到美国和日本的抗菌纺织品标准。  相似文献   

11.
纳米级再生型复合抗菌整理剂QP-NK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天然抗菌剂、有机抗菌剂以及纳米无机抗菌剂有效复合,制备出了具有适度抗菌作用的纳米再生型复合抗菌整理剂QP-NK,并采用粒度分析仪、透射电镜、沉降法等对QP-NK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对QP-NK整理后的羊毛织物抗菌性进行了检测,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整理后织物的表面形态.结果表明:复合抗菌剂QP-NK具有较好的分散稳定性,放置1个月无明显分层或沉降现象,其中无机粒子呈纳米级分布.利用该抗菌剂整理后的羊毛织物抑菌率为86.87%,经50次家庭洗涤,抑菌率为77.50%,抑菌保持率达90%以上,满足了适度性、持久性抗菌的要求,而且对织物色泽和手感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曾春梅 《国际纺织导报》2007,35(5):55-56,58
对两种纯棉织物用壳聚糖抗菌整理剂进行了整理.整理前后测试分析表明,经过整理的纯棉织物对细菌的抗菌能力很强.通过对抗茵整理剂中加入保护剂和柔软剂使壳聚糖抗菌整理纯棉织物的可洗涤次数提高,同时织物的断裂强力和顶破强力损伤变小,白度有所下降,悬垂性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3.
棉织物在位法银抗菌整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亚容  周翔  屠天民  赵敏 《印染》2008,34(11):1-4
采用在位还原法对棉织物进行银抗菌整理,分析了影响织物上银含量和织物白度的各种因素,优化了处理工艺.结果表明,用浸渍法可使整理品在白度稍有下降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银含量,特别是浸渍汽蒸法,可使整理后织物获得较好的耐洗性.经10次洗涤后,织物上银含量保留率在93%以上;经50次洗涤后,含量保留率在62%以上.当1 g/L的硝酸银母液用量为8 mL,即整理品上银含量为65 μg/s时,抑菌率可达99.9%;整理品经10次洗涤后,1 g/L的硝酸银母液用量为10 mL,抑菌率仍能达到99.9%.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麦芽糖纳米银溶液,利用激光粒度仪(HPPS)和透射电镜(TEM)考察了麦芽糖纳米银的尺寸及分布。用制备的麦芽糖纳米银溶液对棉织物进行整理,研究了织物的白度、抗菌性能和耐洗性能。结果表明,生成的麦芽糖纳米银的平均粒径在20nm左右,且分散性和均匀性好;抗菌实验表明整理后的棉织物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经50次洗涤后,抑菌率在98%以上,说明织物具有优异的抗菌耐洗性。  相似文献   

15.
WS-8810非溶出型抗菌纺织品对人体皮肤正常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盲法测试了WS-8810非溶出型抗菌袜和抗菌内裤对人体皮肤正常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表皮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数量没有明显改变,大肠杆菌数量显著减少。因此,WS-8810非溶出型抗菌纺织品不会破坏皮肤微生态,但对过路菌群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抗菌卫生整理剂WS-8810A的整理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少新 《染整技术》1998,20(5):26-27
使用抗菌卫生整理剂WS—8810A,采取不同整理工艺对棉织物进行抗菌整理。结果表明,其抗菌性及耐久性优良,洗涤100次后,抑菌率仍可保持100%;且整理工艺简单,最适用量为50g/L。  相似文献   

17.
贺元  黄劲旭  陈丽娜等 《印染》2014,40(1):44-47
采用AEM5700、AGP、自制纳米银抗菌剂、壳聚糖以及乙二醛5种抗菌剂分别对棉织物进行抗菌整理,并对整理前后织物的抗菌性能进行了定性(抑菌圈法)与定量测试。结果表明,分别经自制纳米银抗菌剂和乙二醛整理的织物,在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定性测试时出现了抑菌圈,其它3种试剂均没有产生抑菌圈。分别对AEM5700、AGP和壳聚糖整理织物进行定量测试,结果表明这3种都具有抗菌效果;其中AGP整理织物的抗菌效果最好,对金黄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细菌减少率分别为99.6%和93.9%。测试结果证明,溶出型抗菌剂适合抑菌圈法测试,而非溶出型抗菌剂适合定量法检测。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棉织物的高效持久抗菌功能,制备了一种聚磺酸甜菜碱(PSPB)抗菌整理剂并将其应用于棉织物的抗菌整理。通过单因素分析法,探讨了PSPB质量浓度、浴比、浸泡时间、烘焙温度与烘焙时间对棉织物抑菌圈大小的影响,得到抗菌整理的优化工艺;采用活菌计数法对经优化工艺整理的棉织物进行抗菌性能及耐洗牢度测试。结果表明,抗菌整理的优化工艺条件为:PSPB质量浓度54 g/L,浴比1∶30,浸泡时间50 min,烘焙温度170 ℃,烘焙时间150 s。红外光谱与扫描电镜表征证实PSPB成功合成且成功接枝到棉纤维表面。整理后织物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9.87%、99.99%,且具有优异的耐洗性能。织物断裂强力及白度测试结果表明,PSPB抗菌棉织物的强力与白度均满足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19.
将黄芩甙提取液作为抗菌剂应用于纯毛针织物的抗菌整理中,分析了抗菌剂用量、焙烘温度以及水洗次数对抑菌率的影响,结合整理织物的白度和透气量,确定了最佳抗菌剂用量为8%、最佳焙烘温度为80℃。试验证明,纯毛针织物经黄芩甙抗菌剂整理后,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抑菌效果好,抑菌率在90%以上;且耐洗涤性能良好,水洗15次后对这3种菌的抑菌率仍在88%以上。  相似文献   

20.
葛彦  汤佳鹏  周璇  陈娜 《丝绸》2012,(12):19-22
用乙醇作溶剂,通过浸渍、加热的方法提取丁香药效成分作为天然抗真菌剂,对棉织物进行抗真菌整理,制备抗真菌织物。将抑菌率作为衡量指标,检测整理后棉织物的抗真菌效果,并采用FAST风格仪对整理前后织物的风格进行了测试比较。研究表明:采用丁香抗真菌剂进行抗菌整理,织物对白色念珠菌和红色毛癣菌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抑菌率达到90%以上,抗菌成分与织物结合紧密,耐洗涤性好。整理后织物的织物的弯曲刚度、剪切刚度变大,手感更加硬挺、丰满,制备的天然抗菌剂可有效地应用于预防皮肤真菌病和改善抗真菌纺织品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