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聚合物驱过程中开采对象物性变差、聚合物驱规律认识不深入的问题,文中在分析大庆油田55个工业化区块聚合物驱实践基础上,明确了聚合物驱全过程不同阶段的划分标准,定量描述了大庆油田一、二类油层聚合物驱过程中注入压力、视吸水指数、产液指数、采出液中聚合物质量浓度、综合含水率等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对比了一、二类油层聚合物驱不同阶段产油量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一、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各项开采指标均表现为前期变化快,后期随着注聚深入而变化趋于平缓的特点;综合含水率降到含水总降幅的2/3时,聚合物驱进入低值阶段;一类油层在含水低值期产量高,二类油层在含水回升期产量高。研究结果可对深化认识聚合物驱开发规律和及时有效的工艺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二类油层与一类油层地质特征的差异,决定了它们的聚合物驱动态特征有着很大的不同。为了研究二类油层聚合物驱的动态特征,基于二类油层地质特征和聚合物驱开采的特点,利用油藏工程方法,对大庆喇嘛甸油田3个二类油层注聚合物区块的动态开发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注入压力与累计注聚孔隙体积倍数呈对数关系;注采压差与注入压力呈线性关系;含水率与累计注聚孔隙体积倍数呈多项式关系;在开采一定时间后,累计产液量的对数与累计产油量呈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指标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经过现场实际数据验证,各数学模型的计算精度能满足生产需要,均可实现对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指标的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3.
大庆油田主力油层聚合物驱油技术已大规模推广应用13 a,在油田后备潜力不足的情况下,开展了大庆油田首个上返二类油层工业化聚合物驱油试验.北一二排西部上返聚合物驱为一套陆相河流三角洲碎屑岩沉积,由于储层发育的地质因素差异使得二类油层适合的聚合物驱油相对分子质量有别于主力油层.通过渗透率、孔喉半径、控制程度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关系研究,认为二类油层适合中分子聚合物驱油.  相似文献   

4.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大庆油田二类油层的地质特点和聚驱开采特点,围绕进一步提高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效果,逐步形成了以提高聚驱控制程度为核心的"缩小注采井距,严格注聚对象,细化开发层系,逐次上返"的二类油层聚驱开发模式,同时形成了符合二类油层特点的聚合物驱方案优化技术及改善聚合物驱效果的方法,确保了大庆油田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8个百分点以上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前萨南油田南四区适合聚合物驱油的一类油层剩余油储量逐年减少,聚合物驱产量不断递减,该区二类油层不发育,三类油层大面积发育,因此三类油层注聚是实现产量接替的有效途径.结合萨南油田南四区东部三类油层聚合物驱现场试验进行了井壁取心和分析.通过井壁取心资料研究了剩余油分布特征,为该区剩余油分布研究提供了新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6.
大庆油田北一区断东西块二类油层与主力油层相比,油层厚度较小,渗透率较低,平面上发育规模小,非均质性明显增强,并且开发时间较短,所以自投产以来,对二类油层驱油指标的预测把握不准确.随着二类油层聚合物驱规模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规律,尤其是针对污水体系配制的聚合物驱油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开展了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二类油层与污水体系(清水配制污水稀释)聚合物的配伍性,确定了二类油层聚合物驱不可及孔隙体积,并结合室内驱油实验和不同注采方式的研究综合评价了二类油层污水体系聚合物驱油效果及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污水体系的聚合物分子回旋半径较小,与二类油层的配伍性较好;污水体系只要聚合物驱参数选择合理适当,也同样能够有很高的采收率;综合考虑,推荐使用清水配制,污水稀释的中分聚合物溶液质量浓度为1 500mg/L,注入段塞为0.6倍孔隙体积左右.  相似文献   

7.
喇嘛甸油田北东块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油试验效果与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喇嘛甸油田北东块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油是在先导性试验成功后进行的三元驱扩大规模的矿场试验, 为分析试验区的试验效果,对试验区油层沉积特征、剩余油分布状况以及三元复合驱油机理进行了研究,认识到将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对象确定为河流相沉积为主的河道砂且有效渗透率不小于0.1 μm2、有效厚度不小于1.0 m的油层具有可观的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通过采用"高浓度聚合物+三元体系"的注入方式,使油藏内驱替过程中残余油形成油墙,含水下降幅度大、稳定周期长,有效提高了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8.
大庆油田主力油层聚合物驱油技术已大规模推广应用13a,在油田后备潜力不足的情况下,开展了大庆油田首个上返二类油层工业化聚合物驱油试验。北一二排西部上返聚合物驱为一套陆相河流-三角洲碎屑岩沉积,由于储层发育的地质因素差异使得二类油层适合的聚合物驱油相对分子质量有别于主力油层。通过渗透率、孔喉半径、控制程度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关系研究,认为二类油层适合中分子聚合物驱油。  相似文献   

9.
以4个强碱三元复合驱工业性试验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注采能力、综合含水率、采油速度、油层动用状况、采出化学剂变化以及结垢与乳化规律,将三元复合驱全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结果表明:注采能力在前置聚合物段塞大幅度下降,整体水平略低于相近地质条件的聚合物驱;油层动用程度明显增加,含水率下降幅度高于聚合物驱,采油速度是聚驱的2倍左右;采出化学剂顺序是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三元主段塞后期开始结垢,随着pH值的升高,由碳酸盐垢变为与硅垢的混合垢,保护段塞以后结垢减轻;含水率进入低值期采油井开始乳化,主段塞阶段随含水率升高乳化类型由油包水型转变为水包油型,副段塞阶段为水包油型乳化.  相似文献   

10.
大庆油田主力油层聚合物驱油技术已大规模推广应用13年,在油田后备潜力不足的情况下开展了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油研究。北一二排西部上返聚合物驱为大庆油田首个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区块,由于储层发育的非均质性及井网因素导致了水驱阶段剖面不均匀吸水、储层水淹不均匀现象,形成了二类油层水驱后剩余油分布于厚层顶部、差油层内部及井网控制不住部位的特点。认识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可以指导二类油层在聚合物驱油阶段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进行剩余油挖潜。  相似文献   

11.
萨中开发区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试验效果及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庆油田随着主力油层聚合物驱开发潜力的减小,需要在二类油层开展注聚和三元复合驱以实现产量接替。在矿场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萨中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井网井距、注入参数,对其见效特征有了明确认识,并形成了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配套的增产、增注措施技术。实践表明,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是可行的,可提高采收率20个百分点以上,为油田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接替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二类油层复合驱配方中化学剂适应性及选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三元复合驱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将主要集中于剩余地质储量相对较大的二类油层.与一类油层相比,二类油层孔隙半径明显变小、黏土含量及泥质含量显著增加、粒度中值明显降低.针对二类油层储层物性条件相对较差的变化特点,采用多种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二类油层复合体系配方中化学剂的适应性及优选研究.通过研究给出了二类油层复合驱体系配方中碱及聚合物的选取原则,研究认为强碱对于储层渗透率的影响明显大于弱碱,二类油层复合体系配方中应以弱碱为主;同时给出了三元条件下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线性聚合物与大庆油田天然岩心渗透率的匹配关系,矿场应用中应根据具体的渗透率分布情况,选择满足80%以上储量分布的渗透率所对应的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前萨南油田南四区适合聚合物驱油的一类油层剩余油储量逐年减少,聚合物驱产量不断递减,该区二类油层不发育,三类油层大面积发育,因此三类油层注聚是实现产量接替的有效途径。结合萨南油田南四区东部三类油层聚合物驱现场试验进行了井壁取心和分析。通过井壁取心资料研究了剩余油分布特征,为该区剩余油分布研究提供了新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 S 区块二类油层注高分子质量聚合物溶液的可行性,通过实验确定出聚合物溶液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并分析其流动特征,建立了聚合物与油层匹配性的研究方法。 通过室内不同渗透率岩心流动实验,研究分子质量为 1 600×10~1 900×10聚合物溶液在不同浓度条件下与二类油层的匹配性。 结果表明:高分子质量聚合物溶液可有效改善二类油层的油水流度比,驱油效果较好,且注入过程中不会造成不可逆堵塞,与二类油层具有较好的匹配性。 该研究为 S 区块二类油层实施开发调整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庆油田三类油层聚合物驱现场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应用历经12年,聚合物驱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系统完善的油藏工程配套技术.聚合物驱对象逐步由主力油层转向二类油层,为了积极探索三类油层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大庆油田分别在萨南、萨中、萨北开发区,对葡萄花、萨尔图、高台子油层开展了三类油层聚合物驱现场试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井距条件下,三类油层可以实现低分子量聚合物的连续注入;聚合物驱在三类油层中的应用,见到了一定的增油降水效果,中心井区综合含水平均下降幅度为5~7个百分点;聚合物驱过程中,表外储层没有得到有效动用,表内储层动用厚度没有明显增加;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注聚参数条件下的储层动用状况认为,三类油层聚合物驱更适合采取低分子量、相对高浓度的注入方式;从各试验区的总体效果来看,大庆油田三类油层应用聚合物驱技术,预计可提高采收率5个百分点以上.  相似文献   

16.
针对油层非均质性影响复合驱开发效果、导致井组间动态差异大的问题,通过对2个二类油层复合驱试验区(BYDD、LBD)单井数据统计及数值模拟的研究结果表明,非均质越强油层动用比例越低、动用均衡程度越差,视吸水指数降幅后期下降速度越快,采液指数下降幅度越大、后期差异缩小,含水率下降幅度越小、下降越早且回升速度越快.通过分析不...  相似文献   

17.
聚合物驱含水率变化定量表征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实际聚合物驱含水率变化曲线的特征及定量表征模型的建立原则,建立聚合物驱含水率变化定量表征模型。刻画聚合物驱含水率变化曲线特征的主要参数包括含水率开始下降时注入聚合物孔隙体积倍数、含水率下降最大值时注入聚合物孔隙体积倍数、含水率恢复到初始注聚含水率值时对应的注入聚合物孔隙体积倍数及含水率下降最大值。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给出了定量表征模型参数的拟合方法。同时,综合油藏数值模拟、正交设计和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了考虑多因素组合影响的聚合物驱含水率变化特征参数预测模型。计算实例表明,应用所建立的模型,能便捷地预测聚合物驱含水率变化,把握其整体趋势,指导聚合物驱方案的实施。图3表3参16  相似文献   

18.
大庆油田三类油层聚合物驱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三类油层动用状况较差,采出程度低,是进一步增储上产的潜力所在。通过开展三类油层聚合物驱分阶段开采对象潜力及界限研究,在分析大庆油田三类油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以及对大庆油田正在开展的三类油层注聚合物试验区开发状况分析,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萨北开发区北二东研究区三类油层剩余油分布规律和注聚合物最佳组合开发模式等。结果表明:三类油层注聚合物开发,采用一期射开有效厚度小于O.5m油层聚合物驱,二期补开有效厚度大于0.5m油层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幅度及含水率下降幅度最大,能有效地挖潜油藏剩余油,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9.
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北一二排西部上返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区块为一套陆相河流~三角洲碎屑岩沉积,由于二类油层渗透率、孔喉半径、有效厚度分布相对于主力油层均匀,适宜采用分子量分布宽度指数较大的中分子量聚合物驱油,可提高聚合物驱油效果。经室内岩心模拟实验,采用分子量分布宽度指数为23的中分子量聚合物进行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油,相对普通中分子量聚合物可以多提高采收率1.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大庆油田老区已全面进入高含水期,二类油层注聚技术逐步开始工业化推广,为了监测和评价二类油层聚驱效果,摸索二类油层聚驱规律,在二类油层试验区内不同阶段录取了大量的测试资料.在对二类油层试验区测试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评价聚驱效果,总结聚驱规律,可为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油的全面开展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