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雷是近年受到业界相当关注的明星建筑师。2001年作为中国新一代独立建筑师的代表,张雷和他的作品参加了柏林“中国土木建筑七人展”,2002年他的作品——南京大学陶园02幢研究生公寓又获得了由《世界建筑》杂志社评选的“WA中国建筑奖”。  相似文献   

2.
2001年春,我们为了准备于同年在柏林Aedes展览馆的展览而来到中国,寻找新一代的中国建筑师。我们到访了北京、成都、南京和上海,在南京大学的校园里见到了张雷、丁沃沃、王骏阳和朱竞翔,并同他们探讨了建筑界的新思想和年轻一代建筑师的立场。在柏林的TU-MU(土木)展览中,除了上面这4位建筑师之外,  相似文献   

3.
王晖访谈录     
设计师描述王晖的设计实践形式是多样化的,他既是建筑师也是艺术家,另外他还担当着北大建筑学研究中心的教学任务。多种“身份”集于一身也使得王晖能够以不同的视角审视自己的创作。王晖作品中的空间处理总是充满变化并且极富创意,那么他是如何看待和理解“空间”这一概念的呢?  相似文献   

4.
吴峻访谈录     
吴峻是国内较早具有海外学习工作背景的室内建筑师,有着独特的理性思维方式和敏感的设计把握能力,故其作品显得概念而具时代气息。交流是愉快和受益的,希望读者通过文字和图片能有所感知。  相似文献   

5.
张永和与王澍作为当代中国建筑界举足轻重的两位建筑师,各具鲜明的创作风格及建筑思想。本文试以两位建筑师的二分宅和三合宅两个住宅建筑作品为出发点,分析并研究其创作中的异同之处。从思辨、归元、介入三个方面辨析张永和与王澍两位建筑师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6.
袁玮 《城市建筑》2009,(6):76-79
钟训正教授 1929年出生于湖南武冈。1952年毕业于国立南京大学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曾先后在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工作,自1954年起任教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至今。  相似文献   

7.
吴钢访谈录     
关注吴钢的作品是从亚运新新家园俱乐部开始的,建筑师对原有建设、景观的尊重,显示了其把握设计分寸的修养。在如今纷乱的建筑大潮下,理性的思维和纯净的设计平常心是这个时代所缺少的。  相似文献   

8.
黄艳 《建筑细部》2006,4(2):156-160
您在设计国际知名建筑师的项目和其他项目上有什么区别吗?  相似文献   

9.
刘家琨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关注刘家琨先生的设计作品,从画家别墅到佛像博物馆……作为实验性的建筑,建筑师对室内设计也有所涉及。ID+C特派记者赴成都对刘生先进行专访,请刘先生从建筑师的角度客观的分析国内的室内设计,希望对ID+C的读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城市环境设计》2010,(11):38-43
中国建筑师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实录 2000年建筑双年展 参展建筑师:张永和 2003年艺术双年展 参展人:王澍、展望、杨福东、刘建华,吕胜中 2005年艺术双年展策展人:蔡国强 主题:浮现  相似文献   

11.
张雷访谈     
张雷  冯仕达 《世界建筑》2013,(2):114-117
冯仕达(以下简称冯):能谈一谈精确性和控制的问题吗?张雷(以下简称张):控制和不控制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我的项目有这两种极端的状态。有些项目的策略可能需要非常精确的控制,有些项目虽然没有精确的控制,但是效果也在估计当中。比如,南京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4号住宅(图1),对我来说,控制不控制都无所谓,例如窗口的曲线,它如果差5cm也没问题。看起来是非常动人、对精确性要求很高的曲线,实际上对建造的要求很低。施工完成的曲线和我画出来的可能有差别,因为是地方上的、  相似文献   

12.
UED:谈一谈您对材料的理解吧?您觉得它在建筑中是什么样的角色?和建筑是什么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世界建筑》2009,(1):106-113
道格玛事务所由皮尔-维托里奥·奥雷利、朱亦民和马蒂诺·塔塔拉创办于2002年。事务所以鹿特丹和广州为基地,通过设计、竞赛和写作的方式致力于当代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建筑与城市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事务所的成员同时投身于建筑教育。  相似文献   

15.
SLO访谈     
概括我们的设计思想和风格的这个词,我觉得是“放缓脚步”.这算是我们的一个文字游戏吧:Swift Lee Office 的缩写为SLO(我们喜欢把Swift Lee读成“Swiftly")Swiftly有快速的意思,而缩写SLO却和Slow有着一样的发音.在我们的设计工作中,我们更倾向于这个“故意的慢”.  相似文献   

16.
策划:王舒展,《建筑创作》杂志社副主编特邀采访人:祁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所长副总建筑师张郁,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四所高级建筑师渡边隆见,北京飞亚国际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采访时间:2011年8月25日采访地点: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采访用语:日语摄影:王欣斌,《建筑创作》杂志社摄影师祁斌:您第一次来中国是什么时候?Qi Bin:When was the first time you came to China?妹岛和世:大概是10年前吧,当时奥运会相关的施工即将开始。  相似文献   

17.
早在报道九间堂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俞挺,不过俞挺当时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有距离感,后来通过网络慢慢地"了解"了俞挺,他的"毒舌"发言每每让人大呼过瘾,也凝聚了不少粉丝。他不仅仅勤于实践,而且有深刻的思考,他的实践及思考对反思我们的现状也许会有不少启发。  相似文献   

18.
《世界建筑导报》2013,(1):53-57
2012年10月26日,事务所首席执行官、世界建筑大师赫尔穆特·扬(Helmut Jahn)以亲笔手稿宣布全球顶级建筑事务所一一墨菲/扬(Murphy/Jahn)正式更名为JAHN.与此同时,建筑师弗朗西斯科·冈萨雷斯普利多(Francisco Gonzalez-Pulido)晋升为事务所总裁,与赫尔穆特·扬共同领导事务所.他们将一起带领JAHN建筑事务所,在世界建筑界建立新的卓越标杆.为此,世界建筑导报对JAHN建筑事务所进行了访谈. 访谈对象: JAHN建筑设计事务所首席执行官、世界建筑大师赫尔穆特·扬(Helmut Jahn) JAHN建筑设计事务所总裁弗朗西斯科·冈萨雷斯-普利多(Francisco Gonzalez-Pulido) 世界建筑导报(AW):2012年10月26日,您以亲笔手稿宣布全球顶级建筑事务所——墨菲/扬正式更名为JAHN.与此同时,建筑师弗朗西斯科·冈萨雷斯-普利多晋升为事务所总裁,与您共同领导事务所.对于事务所来说意味着一个全新的阶段,那么JAHN会有什么不同呢? JAHN:我和弗朗西斯科共同领导的成果将是这个全新阶段最显著的篇章.我们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和目标,核心的没计理念和方法保持不变,而我们的创意将不断发展,并会在我们一同设计的下一代建筑中展现出来. AW:您的事务所日常是怎样推进项目的?有一套基本模式吗? JAHN:当今的建筑需要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建筑要实现城市的职责和性能,而不仅仅是表现样式,需要结合工程、新型技术和可持续性.我们公司充分了解这些要求,并将继续推动建筑和工程的共同发展,重新定义什么是最先进的建筑.  相似文献   

19.
1.王丹丹(WANG Dandan,以下简称DW):为什么您将书的标题定为"拒绝再玩"(指迈克尔·毛赞的书《No More Play:Conversations on Urban Speculation in LosAngeles and Beyond》)?这句口号是提醒当下的建筑师们重新思考建筑与城市吗?还是说,我们将城市理解为"不,继续玩",以此来鼓励那些在图形、策略等方面试验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