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8 毫秒
1.
腐植酸缓控释肥的生产工艺及控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并完善了腐植酸缓控释肥的生产工艺,对腐植酸缓控释肥生产过程中的温度、风化煤粒度、黏结剂与风化煤质量比(B/H)等参数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腐植酸缓控释肥的养分释放特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生产时的温度显著影响其控释效果,70℃和80℃条件下制得的产品养分控释性能好;风化煤的粒度也是影响其释放率的关键因素,粒度越大,肥料养分释放越快;B/H越大,肥料养分释放速率越慢;黏结剂对腐植酸缓控释肥养分释放控制的贡献率大于风化煤。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浸提法对国内外6种缓控释肥料的养分释放特性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并探讨了土壤含水量对在水浸提试验中养分释放速率差异较大的两种肥料养分释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变换,可以从理论上对缓控释机理不同的肥料进行新的分类;土壤含水量不但与缓控释肥料的养分释放率显著相关,还影响到普通缓溶肥料养分释放曲线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和高分子聚合物包膜肥料的滞后期。  相似文献   

3.
缓/控释肥料的新进展及特性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缓/控释肥料具有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提高作物产量等特点,因而成为目前肥料研究与开发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各种类型缓/控释肥料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几种检测缓/控释肥养分释放特性的方法。此外,文章分析了缓/控释肥料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的正式实施将对约束缓,控释肥料生产厂家质量行为、规范缓/控释肥料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推动缓/控释肥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从概念、评价方法以及质量指标方面对该行标进行了探讨并针对我国缓/控释肥料研究与开发现状,提出了我国缓/控释肥料行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小麦专用控释拌种复合肥以改性废弃油脂为包膜材料,可以与小麦种子混播,能够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聚合物包膜控释肥施入土壤后,温度是其养分释放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同的控释肥在不同温度地方的养分释放速率不同。主要研究了不同温度与小麦专用控释拌种复合肥释放期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三种小麦专用控释拌种肥在不同温度下释放期快速预测模型,快速测定控释肥在不同温度下的释放期,为其生产和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包膜控释肥养分释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陈剑秋  张民  杨越超 《化肥设计》2006,44(2):56-58,61
以包膜控释肥为试验材料,通过静水释放试验测定其养分释放速率。结果表明,控释肥的养分累积释放曲线呈“S”形或“抛物线”状;影响控释肥养分释放的控释因子主要是温度、包膜厚度及添加剂等;提高浸提温度其释放速率明显加快,增加包膜厚度其释放速率显著降低。控释肥养分释放机理为:水蒸气透入包膜内,逐渐形成饱和养分溶液,同时包膜被水蒸气膨胀,导致膜上微孔增大,使养分逐渐扩散溶出。  相似文献   

7.
以3种养分释放期不同的控释尿素为供试肥料,采用化工行业标准《控释肥料》(HG/T 4215—2011)中规定的25℃静水浸提凯氏定氮法和100℃快速浸提凯氏定氮法,试验研究了不同养分释放期控释尿素的不同掺混比例对养分释放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几种控释尿素掺混后养分释放率的实测值与按比例加权值计算的释放率相当,通过100℃静水浸提法也可快速预测掺混控释尿素在25℃静水中的养分释放期;不同养分释放期的控释尿素掺混后,其养分释放期仍与养分释放期较长的那种控释尿素相同,养分释放高峰点出现时间与不同养分释放期控释尿素掺混比例有关;根据不同养分释放期控释尿素时段溶出的养分加权值计算不同时段的养分释放率,所得预测值与实测释放率基本一致;对于掺混控释尿素,养分释放期较长的控释尿素掺混一定比例的养分释放期相对较短的控释尿素,可在作物前期或在作物快速生长期出现养分释放高峰,更好地满足作物养分最大效率期对养分的需求,弥补单一长效控释尿素前期养分供应不足的缺点,使控释肥养分释放与作物各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相同步。  相似文献   

8.
包衣型缓/控释肥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缓/控释肥料作为传统肥料的替代产品具有许多优点,能够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因此,开发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且对环境友好的缓/控释肥是今后肥料领域研究的主攻方向之一。本文阐述了缓/控释肥料的类型,论述了国内外包衣型缓/控释肥料及其养分释放机理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国内外包衣型缓/控释肥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缓/控释肥料及其在水稻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20多年来,我国化肥用量持续高速增长,粮食产量却始终增加缓慢.而且,农田盲目施肥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水质、空气、土壤的污染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缓/控释肥是一种根据作物的需要缓慢释放养分的新型肥料,它为解决传统化肥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我国缓/控释的研究还处初级发展阶段,基础研究滞后,目前还没有真正的控释肥料推广应用于水稻等大田作物上.本文介绍了缓/控释肥的定义,阐述了我国缓/控释肥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综述了水稻专用缓/控释肥的作用机制及其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简要介绍了新型缓/控释肥-种子包衣肥;指出了缓/控释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控释肥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型肥料,不仅能控制养分释放速率与植物生长相匹配,而且能减少因肥料养分流失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综述了国内外控释肥包膜材料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了控释肥养分释放机制,分析了控释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控释肥在农业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应用电导率评价包膜控释钾肥的养分释放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山东农业大学“控释肥料中试车间”制作的包膜控释钾肥为材料,用静水浸泡法评价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养分释放特性,分别采用电导率法和火焰光度法测定其养分释放速率。结果表明,硫酸钾溶液浓度与电导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温度是影响包膜控释钾肥养分释放速率的主要因素,供试肥料40℃处理比25℃处理的释放速率快2.5~3倍,且包膜仍保持热稳定性,能有效控制养分的释放。因此,在40℃蒸馏水中用电导率法测定包膜控释肥料的释放率,评价其养分释放特性,快捷准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缓解肥料国家标准(GB/T23348-2009)已于2009年10月正式实施,标志我国缓释肥料进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标准中采用“25℃静水浸提凯氏定氮法”,规定肥料在25℃静水中浸泡24h的初期养分释放率质量分数应小于15%,28d养分释放率质量分数应小于80%,养分释放初期内的累积释放率大于80%,作为评价肥料养分释放特性的测定数据。但此测试方法浸取周期长、定氮分析繁琐耗时,不适用于缓控释肥料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的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13.
包膜型缓控释肥料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控释肥料作为一种新型肥料以其明显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养分流失量业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系统论述了缓控释肥料的概念、分类、评价方法、包膜工艺及作用机理。讨论了国内包膜型缓控释肥料发展和研究现状;综合分析了我国包膜型缓控释肥料在生产和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正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缓控释肥农业施用量估算为315万t左右,占中国复混肥施用量的5%。与国际缓控释肥料主要用于花卉、草坪相比,我国缓控释肥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缓控释肥广泛用于大田作物。2015年我国缓控释肥产量为330万t,90%用于大田作物,5%用于花卉、草坪,5%用于出口。经过10a的发展,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转变,龙头企业领衔制定了《控释肥料》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15.
包膜型缓/控释肥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阐述了包膜型缓/控释肥料的包膜类型、养分释放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论述了国内外包膜型缓/控释肥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合分析了我国包膜型缓控释肥料在生产和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研究 4种包膜型控释肥料养分释放及温度对释放过程的影响。供试 4种肥料具有指数线形和 S线形释放特征曲线。指数线型控释肥料与 SU GIHARA方程和 S线型控释肥料与 ISHIBASHI改进方程有良好的拟合性。4种包膜型控释肥料的养分释放曲线符合初始诱导期校正参数 tau的一级反应模型。具有指数释放特征曲线包膜型控释肥料的 tau可给出零。为了养分的开始释放 ,需要一定量的水分透入包膜肥料内 ,HCRF S70需要透入的水比HCRF E5 0的多。养分释放呈指数曲线形的 HCRF E5 0和养分释放呈 S曲线形的 HCRF S70在释放机理上没有差异。与指数曲线形的 HCRF E5 0相比较 ,S曲线形的 HCRF S70养分释放推迟是由于养分开始释放时所需水分量较大。因此 ,养分释放呈 S曲线形的控释肥料的诱导期依存于温度。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继高产农业、绿色农业之后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功能农业阶段,即通过科学技术手段生产出具有健康改善功能的农产品。施用缓/控释功能肥料,实现对作物的"精准给肥"是功能农业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缓/控释肥料凭借其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因养分流失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等优点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其中包膜型缓/控释肥料通过包膜材料的设计,可更好地实现对养分的控释。综述了国内外包膜型缓/控释肥料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包膜型缓/控释肥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包膜型缓/控释肥料在功能农业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聚合物硫包尿素的养分释放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聚合物硫包尿素(简称PSCU)产品的养分释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PSCU在抗冲击性和耐磨性上均明显优于硫包尿素(简称SCU);PSCU能明显克服SCU的“破裂释放”模式的缺点,使养分释放更加平缓;硫膜的厚度对PSCU的养分释放期起决定性作用,养分初期溶出率随着硫膜厚度的增加而降低, 养分释放期相对延长;在相同涂硫量的条件下,PSCU养分初期溶出率随着外层聚合物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养分释放期相对延长。因而可以通过改变硫膜和聚合物的厚度来调节其养分释放特性,生产具有不同养分释放特性的控释肥料。  相似文献   

19.
雾化状态对控释肥料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喷雾相转化法将聚乙烯和石蜡溶于四氯乙烯的溶液喷射到处于流化状态的大颗粒尿素上,制备控制肥料养分释放的控释膜,系统地研究了喷雾-相转化-成膜过程中雾化状态对控释肥料膜结构和养分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雾粒粒径由43 μm增加到120 μm,膜的平均孔径由25.1 nm增大到149.2 nm,包膜尿素释放期从360 d递减到96 d;说明了雾化状态可影响相转化过程中的成膜结构和性能,膜的微孔结构可影响控释尿素的养分释放速率,即雾粒大小对膜结构和控释性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了获得达标的控释肥,必须将雾化颗粒控制在40~120 μm的范围内,将膜的平均孔径控制在50~150 nm范围内,才能获得预期的控释性能。  相似文献   

20.
缓控释肥质量快速检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缓控释肥养分释放试验,研究了缓控释肥标准检测方法与快速测定方法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CRF1至CRF4样品快速测定方法与标准方法误差范围为2.7%~8.3%,完全满足GB/T 23348—2009养分释放期允许误差范围25%的要求;在改变包膜材料、添加剂和喷涂温度条件下,制成的CRF5至CRF16样品采用快速测定方法用原有预测方程预测养分释放期可靠性差,表明一个预测方程不能快速准确评价所有缓控释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