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     
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说中国经济过热为时尚早 在第四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上,有记者问前来参会的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约瑟夫·埃肯伯格先生:“近来,中国一些行业如钢铁、建材、汽车等行业出现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使人们开始怀疑中国经济是否过热,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埃肯伯格:“中国最近一些行业或地区的投资过热是很明显的,有的是货币政策造成的,有的是地方政府出于政绩因素的一种投资冲动,长期下去,这种投资速度不可持续。但我不赞同中国经济总体过热的说法,最多是行业性过热或区域性过热,从整个国家的总体层面来讲,还…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近年来居位区的兴盛,以商业带动居住,以商业塑市中心形象,被广泛频繁使用。而购物中心,由其自身的商业优势,成为各开发商的新宠。今天,购物中心被定义为“生活方式中心”。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购物中心空间是怎样一种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3.
"拆迁上访"警示城市化过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拆迁上访”的深层原因是城市化过热让拆迁户背负了城市化的成本。城市化的实质是投资活动,应遵循投资的一般规则。要解决城市化过热的问题.需要政府把城市化当成社会化的市场化的投资活动.转换自己在城市化中的角色与职能.宏观调控微观放手.并在城市化中自觉接受民主监督与法律约束。  相似文献   

4.
资讯快览     
《小城镇建设》2011,(2):8-8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指导、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发布的《2008年中国城市化率调查报告》称,城乡二元结构导致我国“半城市化”现象严重。这份报告认为,我同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以“民工潮”形式进城打工,这仅仅是劳动力的城市化,而非人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美国“Dead Mall”产生的原因、社会背景的分析,对中国大城市发展郊区购物中心的现状条件进行探讨。强调中国发展郊区购物中心的必然性和开发设计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1.超级购物中心在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推进,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大批居民迁出城市中心区域,移居至新建城区。新建的城市副中心往往以超大型城市综合体为中心向外延拓展并日益渗透至大众的日常生活。因此本议题讨论的研究对象选定为具有规模性、综合性、区域性等特征的超大型商业休闲娱乐一体化的第三活动空间-超级购物中心(Megamal)。这一时期的超级购物中心有着复杂的时代特性亟待关注。一方面,传统的城市公共空间日益的衰落而超级购物中心作为新型公共空间正悄然兴起。这一起一落的关系究竟对于市民的公共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另一方面,在粗放的城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城市化发展,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建设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本文结合现行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综合介绍了四个大型商业购物中心消防设计的具体措施和特点。案例分别从常规消防设计手段和消防性能化设计手段的角度,分析其空间形态与消防设计策略的关系,提出了基于不同消防设计策略的大型购物中心空间形态布局的可能模式。  相似文献   

8.
购物中心作为区域性的大型公共建筑,建筑形象是商业品牌价值的体现。购物中心的建筑立面承载着城市建筑个性与城市文化风貌,也成为城市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印记。文章通过结合实际案例与工作经验,将购物中心立面设计的诸多思路要点进行提炼,探讨立面创作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徐斌 《南方建筑》2006,(7):39-42
中国城市发展政策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不断演进,逐步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当前国情发展需要的新的城市发展之路.从20世纪80年代的“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到提出“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我国是在不断摸索城市建设道路.本文试图从城市化发展规律入手,论述如何正确把握我国城市化进程,并提出了我国在制定城市化发展政策时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发展趋势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与生态平衡是一对矛盾。城市化是一种发展趋势和过程,城市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而相随的是对城市环境的保护;进而促使人们研究、实践城市生态建设。虽然见解尚有不同或争议,但城市化、城市发展、城市环境保护、城市生态建设已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紧迫任务。城市化(城镇化)发展的若干趋势城市化(城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有人称之为一棵“常青树”—“根深”、“干壮”、“枝繁”、“叶茂”;也有人说是葱茏、茂密的“森林”。1 世界城市化和中国城市化的简况人口、产业集聚形成城市(城镇)。关于城市(城镇)的定义有几…  相似文献   

11.
利用地下空间建设“花园城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钱七虎  陈晓强 《地下空间》2003,23(3):302-305
2l世纪世界上最具影响的事件之一是中国的城市化,建设“花园城市”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对“花园城市”内涵的分析,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出利用地下空间实现土地的多重利用、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以解决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世界建筑导报》1997,(4):58-59
Apita购物中心处干一个正在城市化的地区边缘,计划成为今后几十年发展的标准。因此它反映了罗西在《城市建筑学》中长篇阐述过的关于纪念性建筑的不朽性作为“主要元素”在城市结构中存在的论点。罗西称之为元素的聚集,它们尤如催化剂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Apita购物中心将基本元素同建筑艺术融合起来,它不仅仅从日本传统建筑中汲取了某些特征,同时来自罗西自己的手法。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取得了快速、稳定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步伐明显加快。我们现在讲,中国的经济投资是过热的,但是中国其他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回顾、商业发展的纵览、购物中心模式的立体剖析,抛砖引玉,试图还原商业本质并与大家一同寻找下一代商业的发展方向。一.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商业的不断演化和发展商业活动自古延续至今,是实现社会分工,促进人类文明快速发展的动因之一,是重要的社会活动。近年来中国的商业日益繁荣,其高速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2012年2月2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比例达到了51.27%,城镇人口达到6.9亿。  相似文献   

15.
“商业地产”是一个中国式的概念,是相对“住宅地产”而言的,最初也是因为住宅地产开发商凯合觎商业地产潜在的高回报,从住宅产业渗透到商业建筑开发而出现的。他们打出的旗号就是“购物中心”或者shopping mail。当时,这个名词对中国人来说还比较陌生。  相似文献   

16.
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中国处于找市化加速发足的阶段城市化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大规模的城市化浪潮是在近代工业化之后,工业化促进了现代城市的发展,城市化反过来又促进了工业化的进展。工业化演进与城市化阶段存在显著的“同步性”。城市化处于初期的原因在于这一时期大量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工业化处于初期阶段。城市化中期,城市人口比重的迅速增加,是与工业化进入中期相伴发生的。城市化后期的城市人口比重基本稳定,原因在于工业化已进人后期,农业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的历史过程已基本结束。经过建国以来近50年的建设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  相似文献   

17.
《中州建设》2012,(9):31-31
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城市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和中小城市所具有的牵动和辐射作用日益明显。由于地域畅通,产业关联密切,人文历史相似,周边城市与中心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相似文献   

18.
《城市规划》2005,29(11):10-10
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05首届深圳\建筑双年展”将在今年12月举行。深圳双年展将是一个以城市(或城市化)为长期固定主题,重点关注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建筑活动,以现代视觉艺术的形式,面向大众,探讨和交流城市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的具有专题性和周期性的国际展览会。  相似文献   

19.
张玉鑫 《规划师》2000,16(3):67-69,73
规划是一把双刃剑,其龙头作用也具有鲜明的两面性。一个好的规划可能会带动一方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建设的繁荣昌盛,同样一个不合“时宜或地意”的规划也可能会毁坏一方风水,导致地方建设的萧条、衰败,成为诸恶之源……。近年来,由于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区域城镇发展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见不足,相应的规划编制、管理机制与法规建设不尽完善,一些地区出现了盲目开发、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工业区开发区过热、区域性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及相邻区县之间规划建设衔接不好等不合理现象,使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20.
王蔚 《时代建筑》2010,(1):12-12
2009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中国的发展受到世界瞩目。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深入.在未来的30年,我们的城市发展如何能走“绿色”的“可持续”道路,走中国的特色道路,这是备受关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