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随着城市雾霾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影响日益加剧,室内通风成为改善居住区室内空气品质和热舒适度的重要因素。窗户是室内外自然通风的中介,该文运用理论研究结合CFD模拟的方法,从平面布局、立面开窗洞口位置、开窗方式和遮阳方式四个方面对室内自然通风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类分析与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设计条件下,窗户对室内通风的影响差异很大。设计师应综合各个因素来进行合理的建筑室内布局和自然通风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三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多支盘桩在不同土质中的承载性能。对三组试验结果分别进行了以下比较分析:相同的双盘支盘桩当上下盘处在不同土体中的承载性能差异;在不同土体中增加盘体对支盘桩承载力提高的差异;在不同土体中改变双盘桩的盘间距对支盘桩承载力的差异,并分析了造成以上差异的原因。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得出了多支盘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盘体设在不同土质土层时的荷载传递规律,以及对承载力的影响因素,有关研究成果可为支盘桩的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炳南  赵忠超 《山西建筑》2009,35(28):15-17
针对室内顶面设计的重要性,根据不同类型空间的具体情况差异介绍了几种室内顶面形态的设计方法,分析了顶面形态设计的相关问题,强调了室内设计兼具整体性和个体性的双重特征,以提高人们对室内顶面设计的认识,提高室内设计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沈源 《城市住宅》2015,(7):37-42
不同类型的客户在室内精细化设计方面有不同的需求,在相同类型客户中也存在细微差异,这对室内设计本身也有相当的影响。逋过对我国青年置业人群、住房需求及行为活动的详细调研与信息分类归集,可对户型及室内精细化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性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空调设计中,往往把大面积的空调房间的冷热负荷视作均匀分布,事实上,在大面积空调房间的不同位置,冷热负荷不同,各处的温度将有差异,造成室内空调系统效果欠佳。针对此问题,采用TRANSYS软件,结合实例对分区温度分布和空调负荷进行了模拟与分析。应重视室内建筑冷热负荷分布的不均匀性,以此为依据来设计室内空调系统。  相似文献   

6.
孙中和 《园林》2000,(6):10-10
室内绿化装饰,实际上是室内的陈设物向大自然借景,将园林情调引入室内,在室内再现大自然的景色。不同的是室内绿化受到建筑空间的限制和室内其他陈设物的制约。因此在设计配置中,不仅要考虑植物本身在室内装饰中的效果,还必须与其他诸多因素取得整体的和谐,使室内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以清新明朗的艺术感受。根据美学原则,在具体配置中  相似文献   

7.
计算上海地区某被动式住宅客厅及卧室在冬夏不同室内空调设计温度下室内环境PMV值的分布范围,得出适宜于夏热冬冷地区被动式住宅的室内空调设计温度。结果显示,被动式住宅夏季室内空调设计温度不宜高于26℃,不宜低于23℃,以24~25℃为最优。当冬季室内空调设计温度不低于19℃时,即可满足被动式住宅室内环境人体热舒适的需求,考虑建筑节能等方面因素,以20℃为宜。  相似文献   

8.
韩胜利  姜龙  张会娟 《山西建筑》2006,32(4):178-179
研究了中、粗砂在不同含泥量、含水量、密实度、级配的冻胀特征,归纳了影响室内冻胀量的因素,提出室内冻胀的分类标准,从而指导路基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维护。  相似文献   

9.
这个项目受到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要对于高速路一侧的封闭性,另一个是鉴于周围的高层建筑,设计决定聚焦室内院落。首层被分为三个不同的体量,主要的设计元素包括:双层流通(室内室外);  相似文献   

10.
为比较以采暖空调能耗及室内热环境作为评价建筑围护结构设计优劣标准的差异,本文以长沙某宿舍楼为分析对象,采用热不舒适率(TDCR)作为建筑室内长期热环境评价指标,通过改变建筑的外墙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和窗墙比等围护结构参数,针对围护结构对采暖空调能耗及TDCR指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暖空调能耗和TDCR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但各围护结构因素对采暖空调能耗和室内热环境影响的趋势和灵敏度不同。  相似文献   

11.
张源  高本立  杜垲 《建筑科学》2012,28(4):96-102
加气混凝土自保温结构是建筑外墙自保温的重要结构形式之一,分析该种墙体热桥的内表面是否会发生结露现象是节能设计中不可缺少的计算环节.本文采用CFD软件Fluent,用有限体积法对南京地区冬季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典型自保温墙体结构的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典型结构内部的温度场,并得到如下结论:冬季时,加气混凝土自保温墙体内表面温度最低点均处于热桥部位室内表面宽度的中心处或阴角处,应重点考虑这些部位的结露问题;冬季时,各种加气混凝土自保温墙体内表面的最低温度均在13.5℃以上,高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不会出现结露现象.  相似文献   

12.
内、外保温对空调房间墙体得热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随着建筑节能的迫切需要,墙体内、外保温技术日益得到人们重视。本文分别分析了内、外保温墙体的动态传热特性,认为对于连续空调房间,墙体外保温技术更有利于改善室内热环境,对降低室内空调设计负荷也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3.
浅析建筑物节能和空调节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建筑物节能,空调节能做了初步探究,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浅析了建筑物节能,空调节能的现状及可行做法,例如,建筑物朝向、形状,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窗户隔热及建筑遮阳,室内设计参数,等等.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几种建筑外墙结构的数学模型,结合南京夏季室外综合温度,采用FLUENT软件对几种墙体的热工性能进行对比,并从传热学的角度对墙体的内部传热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保温材料或者空气问层均能够提高墙体的隔热性能;墙体采用外保温时,其保温层较高的热阻使热量集中墙体外表面,减小向室内侧的传热量,同时也提高了墙体的耐久性;通过对比几种具有不同隔热措施的建筑墙体,外保温墙体对温度波的衰减度最大,内壁面温度的波动幅度最小,抵御室外温度影响的能力强,热稳定性能好。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9J908-3中常见建筑外墙的热湿迁移特性及霉菌生长风险展开研究,以5个代表城市(沈阳、北京、上海、福州和昆明)为例,采用WUFI Pro 6.2软件模拟了外墙的非稳态热湿传递过程。结果表明:墙体内部的热湿动态迁移过程受主体材料、保温材料和当地气象条件等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加气混凝土(AAC)墙体表现出较好的保温性能和吸湿性能,在不同气候区都有良好的适应性;结构强度较大的钢筋混凝土(CON)墙体的保温性能和吸放湿性能相对较差,容易造成室内过多的湿负荷。霉菌生长风险计算结果显示:沈阳、北京和上海地区不同类型的外墙内表面霉菌生长风险较低;福州和昆明地区采用混凝土保温砂浆内外组合保温墙体时,内表面霉菌生长风险较高,在南方地区建筑外墙设计中应尽量避免采用该类型墙体。  相似文献   

16.
天津绮华里节能示范小区外墙采用 5种构造形式的保温墙体 ,供热系统采用铝合金制散热器、温控阀、差压控制器、直埋室外供热管道和在循环水泵上设变频调速装置等措施 ,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绿化屋顶因其特有的蒸发作用而展示出独特的隔热性能,其能力就如同给建筑增加了被动降温装置一样。本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来分析土壤水分在绿化屋顶隔热系统中的作用,比较分析了间歇灌溉、连续灌溉和不灌溉三种模式下不同含湿量对屋顶传热的影响。研究得出:绿化屋顶隔热能力与土壤湿度呈正相关;采用间歇灌溉,屋顶热流密度对土壤湿度反应更敏感,在土壤含湿量不超过0.2时,随着湿度的增大,热流显著降低,在含湿量超过0.3后,热流反应较为迟钝;采用连续灌溉,屋顶的隔热性能较间歇灌溉提高3—4倍。  相似文献   

18.
外墙外保温是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的主要方式。在外保温系统内部布置温度和湿度传感器,采集外保温系统在耐候性试验中内部温湿度的变化数据进而分析了保温系统的湿热特性。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保温材料,系统内的湿度变化规律不同;EPS保温系统保温层两侧的温度变化幅度显著。  相似文献   

19.
袁磊  张道真 《住宅科技》2008,28(5):24-28
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外墙内保温技术在我国华南地区住宅中的适用性,提出外墙内保温适合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外墙热工性能要求,在材料耐久性和施工技术上明显优于外保温形式。  相似文献   

20.
In tropical countries, the greatest thermal gain occurs through the roof of a house. In Brazil, the use of an asbestos-cement roof without a ceiling is very common. Thus, there is intense heat transfer to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which may cause thermal discomfort to the inhabitants. One way to reduce the heat flux is the use of radiant barriers, which reduce the heat flux through radiation. The use of this type of barrier in Brazil began in the mid-1990s and since then it has become popular for the thermal insulation of building roofs. However, there is a drawback regarding the experimental methods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these sheets. Many manufacturers show only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r give sparse information on the percentage reduction in radiated heat. There is currently no Brazilian normalization regarding the effective reductions in heat due to the use of these sheets. This study presents a compact apparatu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efficiency of insulation sheets based on the use of heat flux transducers. Also, two models using thermal resistances which give simple correlations of great usefulness are presented. The sensitivity of the efficiency in relation to the several variables involved can be verified by exploring these correlations algebraically. Test result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insulation sheets are repor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theoretical mod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