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淀粉改性阳离子多元共聚物对制浆造纸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淀粉、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通过反相乳液三元聚合技术制得淀粉改性阳离子多元共聚物。利用该共聚物与聚合氯化铝(PAC)配合使用,对制浆造纸中段废水进行处理,考察pH值、药剂用量及沉淀时间等因素对CODcr、SS、色度去除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废水pH值为6~7、沉降时间为25min、聚合氯化铝最佳投药量为200mg/L、多元共聚物最佳投药量为8mg/L。处理后废水CODcr、SS、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94.8%、97.1%和93%.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硫酸铝、三氯化铁和聚合氯化铝3种混凝剂对制浆中段废水的处理效果.实验表明:硫酸铝、三氯化铁和聚合氯化铝的最佳混凝pH值范围为6.03~6.35,此时3种混凝剂的最佳投药量分别为300、350、250 mg/L.在最佳pH和投药量条件下,硫酸铝对该制浆中段废水CODC r、浊度、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0.8%、96.2%、90%;三氯化铁分别为90.1%、98.0%、87.5%;聚合氯化铝分别为85.4%、97.9%、93.8%.硫酸铝是处理该中段废水的最佳混凝剂.  相似文献   

3.
吸附-混凝-紫外光催化氧化法处理利福平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吸附-混凝-紫外光催化氧化法处理利福平制药废水,实验表明:在活性碳用量为50g/L时CODcr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38.0%和33.3%.混凝实验选用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复合混凝,废水在pH为9,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的用量分别为400mg/L和10mg/L条件下,CODcr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32.2%和37.5%.在pH为8,加入3g/LTiO2,经紫外灯照射3h后,此时废水CODcr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92.3%和96.0%.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吸附-混凝-紫外光催化氧化法处理利福平废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经该方法处理的利福平废水,其CODcr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97.0%和98.3%.  相似文献   

4.
DDNP废水预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DDNP废水难于被微生物降解的特征,采用聚合氯化铝(PAC)对DDNP废水进行混凝预处理,考察了废水pH值、PAC投加量及混凝时间等因素对COD去除率、色度去除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对影响DDNP废水混凝效果的各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优化的处理工艺,用单因素实验验证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常温下,pH值为6.0,PAC投加量为7.5 g/L,混凝时间为4 h时,对DDNP废水处理得到较为满意的效果,COD的去除率为50.96%,色度去除率为80%.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合氯化铝(PAC)及其与PAN-DCD复配混凝剂将某染袜厂染料废水中的溶质胶体或悬浮物颗粒混凝沉淀,并考察了水样的pH、混凝剂的质量浓度、混凝沉降时间对混凝剂性能的影响,以水样的色度去除率和COD去除率的变化来评价混凝剂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复配混凝剂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混凝剂;复配混凝剂处理该染料废水的最佳操作条件为:混凝剂最佳质量浓度为10mg/L、混凝沉降时间为25min、pH为7。在最佳操作条件下,色度去除率为97.7%,COD去除率为67.2%。  相似文献   

6.
Fenton试剂氧化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Fenton试剂对某染袜厂两股含阳离子染料的印染废水进行了处理。考察了反应时间、双氧水用量、硫酸亚铁用量以及pH对印染废水的色度及COD去除率的影响。又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Fenton试剂处理该废水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 ,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 ,色度及COD去除率增大 ,最佳反应时间为 30min ;色度及COD的去除率随着双氧水 (30 % )的用量增加而增大 ,最佳用量为 4mL/L ;硫酸亚铁最佳用量为 30 0mg/L ;最佳 pH值为 4.0。在最佳实验条件下 ,COD浓度为 6 5 0mg/L的废水经氧化处理后可达标排放 ,COD值为 12 0 0mg/L的废水 ,需经絮凝预处理后再用Fenton试剂氧化 ,方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7.
对氯化钙、氯化铁处理低浓度含磷废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氯化钙做除磷剂时,控制参数为pH=10,最佳投药量为7.56 mg/L,总磷最高去除率达到36.4%;采用氯化铁做除磷剂时,控制参数为pH=6,最佳投药量为4.92 mg/L,总磷最高去除率达到65.4%;采用氯化钙、氯化铁联合处理时,控制参数为pH=8,氯化钙和氯化铁最佳投药量为4.98 mg/L时,总磷最高去除率达到83%.  相似文献   

8.
采用预处理的硼泥和改性淀粉絮凝剂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硼泥、改性淀粉絮凝剂的用量、pH及搅拌时间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当硼泥絮凝剂用量为250mg/L,改性淀粉絮凝剂用量为3mg/L,废水pH为11.7,搅拌时间(单指加完硼泥后的搅拌时间,下同)120s时,废水处理效果较理想,COD的去除率为82.4%,色度去除率为76.7%,浊度去除率为98.1%,处理后水pH为9.5。以金舟纺织集团的印染废水为研究对象,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9.
采用酸析结合铁碳内电解法对苎麻废水进行预处理,探讨了pH调节条件及铁碳内电解法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将废水pH调节至3.00时,由于其中部分有机物析出,CODcr可以从15789.47mg/L下降到11491.23mg/L,CODCr去除率达27.22%,色度去除率达83.58%;接着在pH=3.00,处理时间40min,铁碳加入量比废水(质量比)=1:5,铁比碳=3:1,温度30℃的最佳工艺条件下,用铁碳内电解法进一步处理废水,CODCr可以下降到6948.38mg/L,CODCr去除率接近80%.  相似文献   

10.
改性木质素除油絮凝剂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制浆造纸工业中的副产物——碱木素为原料,通过化学改性,制备出含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基团的改性木质素除油絮凝剂(MLOF),利用MLOF处理含油废水,并进行絮凝条件的优选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含油废水的pH值为6.7,絮凝剂的质量浓度为35 mg/L时,废水中的油、CODCr、固体悬浮物(SS)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8.2%,71.5%,90.5%和93.7%。不同类型絮凝剂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MLOF处理含油废水的用量少,且其絮凝性能明显优于聚丙烯酰胺(PAM)、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硫酸铁(PFS)等高分子絮凝剂。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采用污水快速净化器,以硫酸铝(AS)和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处理乳品废水,研究其投加量与浊度和COD去除率之间的关系,确定出硫酸铝的最佳投加量为390mg/L,聚合氯化铝的最佳投加量为320 mg/L。同时研究了最佳无机混凝剂(PAC)与有机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在废水处理中的协同作用,得出PAC(240 mg/L) PAM(0.5mg/L)是最佳、最经济的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水厂原水长距离输送的工艺特征,研究了黄河中下游地表水体单独投加粉末活性炭和二氧化氯以及两种水处理剂同时投加3种方法的除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10 mg/L,接触2h时,臭阈值的去除率可达到83.1%;二氧化氯投加为0.5 mg/L和1.0 mg/L,接触160 min,臭阈值去除率分别为50.2%...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BAF)工艺不能有效除磷的问题,采用向缺氧-曝气生物滤池工艺(anoxic-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A-BAF)缺氧段投加聚合氯化铝的方法以提高除磷效果.通过小试试验考察聚合氯化铝(poly aluminum chloride,PAC)对A-BAF工艺运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PAC能有效提高A-BAF工艺的除磷效果,对有机物的去除、硝化和反硝化均无明显影响.在进水TP为3.5 mg/L、PAC投加量为100 mg/L的条件下,出水TP由2.57 mg/L降至0.34 mg/L;而出水COD、NH4+-N和TN质量浓度均在30、1和11 mg/L左右.同时,投加PAC有利于延长BAF滤柱的反冲洗周期,反冲洗周期由原来的4 d提高到10 d,剩余污泥的比阻也由未投加药剂时的210×1012m/kg降至125×1012m/kg.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强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采用载银粉末活性炭与超滤( ultrafiltraction,UF)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研究了溶解性有机炭(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和紫外吸光度( ultraviolet absorbance,UV254)的去除效果、三维荧光特性、影响因素以及膜污染控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粉末活性炭相比,载银活性炭对DOC和UV254的去除效果有较显著改善;在载银量0.10%、0.50%、1.00%和投炭量50、60、80、100 mg/L的条件下,随着活性炭载银量和投炭量的增加, DOC和UV254去除率呈现增加的趋势;单位质量的载银活性炭对UV254和DOC的去除率随投炭量的增加而下降,投炭量80 mg/L、载银量0.50%符合出水水质要求;载银粉末活性炭可以更有效地去除紫外区类腐殖质物质;吸附时间2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活性炭在酸性条件下更有利于对有机物的吸附.载银活性炭对膜污染的控制较好,超滤膜经反洗后膜通量恢复较好,膜污染指数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混凝法去除水中纳米颗粒的可行性及最佳条件,研究了无机混凝剂(PAC、PFS、PAFC)和有机絮凝剂(CPAM、APAM、NPAM)对TiO2纳米颗粒的去除效果,并考察了投加量、pH、沉淀时间、水力条件及有机无机复配对TiO2纳米颗粒去除效率的影响。单独投加PAC、PFS和PAFC时,三者对应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92.51%、84.43%、95.66%。单独投加CPAM、APAM、NPAM时三者对应的去除率仅为61.72%、29.06%、55.37%。复配最佳混凝条件为:投加40 mg/LPAC和3 mg/LCPAM,pH值为9,G值143.5/s,沉淀时间15 min,此时,TiO2纳米颗粒去除率为99.6%。  相似文献   

16.
微污染源水的处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其中的浊度、腐殖质等影响到了饮用水水质。混凝是一种安全、实用、高效的水处理技术,而混凝剂是混凝技术的核心,选择一种合适的混凝剂至关重要。以硫酸铝(AS)、聚合氯化铝(PAC)、氯化铁、聚合氯化铁(PFC)等4种混凝剂处理微污染源水,再分别与助凝剂PAM、活化硅酸(ASI)复配使用,PAM与ASI具有较好的吸附架桥能力,大大提高了絮凝效率。通过检测浊度、UV254、絮体粒径3个指标,得出这4种混凝剂单独使用时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22、18、16、8 mg/L;与PAM复配使用时PAM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0.1、0.1、0.05、0.2 mg/L;与ASI复配使用时ASI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0.5、1.5、1.0、1.0 mg/L。另外,自然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会产生腐殖酸,从而污染水质。分别使用聚丙烯酰胺(PAM)、PAC以及两者复配,通过检测混凝后的UV254以及絮体粒径指标,得出PAM、PAC单独使用时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8、100 mg/L,PAM与PAC复配时PAM的最佳投加量为0.8 mg/L,证明复配可在低投加量下有效增强混凝效果。  相似文献   

17.
应用响应面法分析磁絮凝工艺处理微污染河水的影响因素和去除效果.以聚合氯化铝(PAC)、磁粉(MP)和聚丙烯酰胺(PAM)的投加量为因素,利用中心组合设计(Box-Behnken)和响应面法(RSM)分析了3个因素对响应值(浊度、正磷酸盐(PO34--P)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的影响,并通过拟合回归模型来描述河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磁絮凝工艺处理微污染河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AC为51.31 mg/L、MP为176.47mg/L、PAM为0.10 mg/L.在该条件下,浊度、正磷酸盐和COD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6.80%、86.25%和51.00%,与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2.12%.建立的统计学模型确信可靠,同时表明磁絮凝工艺具有较高的河水污染物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深圳水库水为原水,选用聚合氯化铝(PAC)、硫酸铝和氯化铁作为气浮工艺的混凝剂进行分析处理,选择出适合深圳水库水的最理想混凝剂.试验结果表明:PAC、硫酸铝、氯化铁三者的最佳投药量分别为1.25、1.25、4mg/L;在各自的最佳投药量下,PAC对浊度、色度、CODMn的去除率都要优于硫酸铝、氯化铁,且使用PAC生成的浮渣量最少.因此选用PAC作为此气浮工艺的混凝剂进行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19.
PAC-UF工艺处理沉淀池出水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粉末活性炭(PAC)和浸没式超滤膜组件联合处理净水厂沉淀池出水,并对处理前后水样的浊度、CODMn、UV254、TOC和三氯甲烷生成势进行检测.结果表明:PAC能够加强超滤膜对水中颗粒及胶体物质的控制,使出水的浊度保持在0.10NTU以下,去除率在95%以上;PAC能有效提高超滤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PAC的最佳投量在20~30mg/L;PAC和超滤膜联合使用还能去除三氯甲烷的前驱物,在投量为20~30mg/L时能降低23.9%~31.4%的三氯甲烷生成势.通过分析PAC投量对膜通量下降的影响可知,PAC投加可以降低膜污染,同时,PAC-UF工艺中形成的膜污染以粉末活性炭颗粒泥饼层为主,可以通过简单的水力反冲洗实现通量恢复。  相似文献   

20.
正交法混凝试验对造纸废水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造纸废水的混凝处理最佳试验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三种无机混凝剂(PAC、FeSO4、Al2(SO4)3)和三种有机助凝剂(PAM、D1、D2)对造纸废水处理效果的研究,证实在不昆凝试验的影响因素中混凝剂的种类、投加量、投加方式都起着重要作用,断定PAC和PAM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加入PAC120mg/L,30s后加入1mg/L的PAM,慢速搅拌24min后,对造纸废水COD的去除率可以达到5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