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型变电站中 ,由于接地导体自身的电阻和电感的作用 ,使得接地导体上各点的电位不相等。变电站内许多仪器的接地端或电缆外皮都接在接地网上 ,接地网的网内电位差可能产生严重的电磁兼容问题。采用接地网接地参数数值分析软件 ,计算了接地网的内部电位差 ,提出了减小网内电位差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此文提出了等效矩形接地网的变换公式和矩形接地网的最大接触电位差公式,并利用这两个公式导出了L形、T形和锯齿三角形等任意形状接地网的最大接触电位差公式。  相似文献   

3.
几种接地网最大接触电位差的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等效矩形接地网的变换公式和矩形接地网的最大接触电位差公式 ,并利用这两个公式导出了 L、T形和锯齿三角形等任意形状接地网的最大接触电位差公式  相似文献   

4.
刘战平 《电气技术》2011,(8):70-71,78
电厂接地装置的设计很重要,接地电阻必需符合规范要求,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运行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本文就湖南大源渡水电站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进行了计算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校验。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把任意形状的接地网变换成等值矩接地网的方法,并提出了接地网“不对称系数”的新概念。基于接地网不对称的概念和等值矩形接地网的变换方法,导出了计算任意形状接地网的最大接触电位差的新公式。  相似文献   

6.
国家电力行业标准DL/T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给出的方孔接地网的最大接触电位差计算公式,从原理上看,它只适用于计算正方形接地网的最大接触电位差。为此,用该公式作基本数学模型,以文献〔1〕提出的等效矩形接地网的变换公式为依据,引入多变量的修正函数,并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归纳出任意形状接地网的最大接触电位差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变电站的智能化发展,大量二次设备分布式布置于高压一次设备附近.这些二次设备的外壳就地与接地网连接.当故障电流注入接地网导致地电位升时,在接地网上两点之间存在电位差.对于2个由二次电缆连接的二次设备,该电位差可以在二次电缆端口感应共模和差模骚扰电压,严重时影响到二次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针对某220kV变电站接地网,计...  相似文献   

8.
王洪泽  杨丹 《广东电力》2006,19(12):4-9
中国电力标准DL/T 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所推荐的接地网最大接触电位差计算公式的缺点是不宜用于面积S<30 m×30 m的小型接地网。为此,提出了以正方环为基本几何模型的接地网最大接触电位差新计算公式,它既适用于小型接地网,又适用于大型接地网,而且,它还比以平行导体为基本几何模型的美国《交流变电站接地安全导则》的最大接触电位差计算公式更符合接地网的实际情况,且物理概念和几何概念也更清楚。新计算公式与计算机数值算法比较,相对误差较小,且适用范围大,可供有关工程人员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9.
王洪泽 《电力建设》2001,22(4):29-0
电力行业标准DL/ T621 - 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推荐的方孔接地网最大接触电位差公式,仅适用于正方形接地网。公式(5) 引入“修正系数K”后,解决了矩形接地网的最大接触电位差计算,更重要的是通过等值矩形变换,解决了任意形状接地网的最大接触电位差计算。其误差通常小于10 % ,它比B. Thapar 方法更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火力发电厂接地网设计的基本要求,提出不同电气装置及不同接地系统的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和接地电阻值的计算方法及设计标准。通过实际工程应用,对不满足一般设计规定的接地网提出了降低接地电阻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于一座500kV变电所接地设计和改造工程的分析,总结了设计了和改造接地网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并指出了设计和改造变电所接地网时应注意的相关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变电站接地网设计中,考虑到切合站场母线会对通信设备产生强大的电磁干扰,通常会将电缆屏蔽层两端接地。然而,在变电站受到雷击或发生短路故障情况下,电缆芯线与屏蔽层之间会产生巨大的转移电位差。这种电位差一方面可能会破坏电缆芯线与屏蔽层之间的主绝缘,形成电树枝或介质击穿,另一方面转移电位差会在铠装层形成回路,产生很大的暂态电流,干扰通信设备导致设备误操作。因此,转移电位差对变电站设备的影响亟待更深入的分析。笔者针对发生对地短路故障的变电站,建立铠装电缆的电气模型,给出变电站短路故障下芯线和屏蔽层之间的转移电位差解析式,分析电缆参数对转移电位差的影响,并且通过接地工程软件CDEGS分析接地网、土壤等参数对转移电位差的变化规律,提出抑制转移电位差的措施,为实际施工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天津勤俭道220kV变电站接地电阻、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的分析计算,总结城区全户内变电站的接地网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14.
张化良 《电力设备》2004,5(8):23-26
章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变电所接地网设计原则,总结了降低接地电阻的多项措施,对与接地相关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运用EMTP预测变电所接地网雷电暂态效应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根据雷电流频率下的接地体通用数学模型搭建了EMTP接地体单元模型,并就某500kV变电所实际接地网建立仿真模型,仿真预测该地网的雷电暂态效应;然后优化设计500kV变电所接地网,给出了相应参考数据。仿真试验表明,优化设计垂直接地体和不等间距布置局部接地网,可有效降低接地网中单位长度的雷电流感应电位差,均匀接地网电位分布,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6.
对当前大型接地网的测试参数进行了介绍,结合相关的标准、规程规定对每项参数测试的意义进行了分析。为了全面地了解地网的运行状态,提出在进行接地电阻的常规测试项目外,应根据接地网的运行情况开展接地网电气完整性测试,场区地表电位梯度测量,跨步电位差、接触电位差、跨步电压、接触电压的测量,必要时还要进行开挖检查和热稳定校核。对大型接地网进行全面的测试评估可以掌握接地网的运行状况,确保变电站内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和运维人员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7.
当引外接地体距主接地网较远时,其与主接地网的连线可能会对接地系统的整体接地电阻及沿线的跨步电位差等产生影响。基于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建立接地网及引外接地的分析模型,通过仿真计算,研究连接线材质、数量、埋深等对接地电阻、跨步电位差等的影响。由计算结果可知,连接线导电性越好、埋设越深、数量越多、则连接线附近的跨步电位差越低;当连接线的间距与其埋深一致时,连接线附近的跨步电位差最低;采用绝缘线作为连接线并不能有效降低其附近的跨步电位差。当土壤电阻率较高时,建议使用铜材连接引外接地网,连接线埋深和间距均以1 m为宜。研究结果为有效选择引外接地连接方式、保障人员安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锴  熊洁  丰有刚 《华中电力》2010,23(1):23-27
针对接地计算过程较为繁琐,有些参数在规程中没有明确计算方法等原因通过实例介绍了接地网的工程计算。并根据入地短路电流对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的影响,对接地电阻的要求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葛洲坝换流站母线过电压保护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在超高压变电所中,有关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二次回路的接地问题,“反事故措施”中已明确要求[1]:除了安全要求外,在有电连通的几台电流互感器(TA)或电压互感器(TV)的二次回路上,必须只能通过一点接于接地网。因为一个变电所的接地网并非实际的等电位面,因地中电流场分布的不均衡会出现电位差。特别是当大的接地电流注入地网时(例如电力系统接地故障),各点间电位差值可能很大。在有的情况下,可能将在一次系统中并不存在的电压引入继电保护的检测回路中,或因分流而引起保护装置在故障过程中的拒动或误动。另外,当一次系统无故障,…  相似文献   

20.
接地网网内电位差的均衡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接地网电位均衡性对接地网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大接触电压和网格电压的计算结果显示出采用按指数规律布置接地导体对降低接触电压和改善电位均衡性具有显著作用。将接地网四角做成半径为D/2(D为均压带间距)圆弧的方法和按指数规律布置接地网的方法结合起来,可以显著降低边缘的电位梯度,更近一步降低地表电位差。文章还阐述了保证接地网电位均衡性的措施,并指出接地网防腐对维持接地网电位均衡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