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Planning》2014,(6)
中华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全社会的文化自觉会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思想基础和理论保证,媒体人作为时代舆论的先锋,能够引领社会发展趋势、凝聚社会共识,推动时代变革,因此亟需提高媒体人文化自觉意识,意识到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2)
中华民族作为自在民族实体数千年即已存在,而作为自觉民族实体仅逾百年。各民族发展的差距过大、建构和引领举措的缺位、境外民族分裂势力的破坏是当前中华民族认同提升面临的困境。促进中华民族认同要靠民族文化展现民族影响力,要靠中华文化精神家园彰显内在吸引力,共同构筑中华民族认同的共有精神家园。因此,弘扬中华文化、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和完善中华民族引领举措是促进中华民族认同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9)
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支流,由于历史、地理和政治等因素导致两岸文化产生差异性,但中华文化仍是台湾文化的主体。对此,海峡之声闽南话广播针对台湾民众的特殊心理,从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上寻找共同点,以中华文化维系民族情感,努力增强台湾民众的文化认同和意识。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居》2012,(1):68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这种虚构的超自然物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当代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诞生、成长、发展深深地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同时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性,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1)
人类学界普遍接受这样一种观点,即在世界互联日益增强的几十年来,也就是说,在全球化的时代里,对文化的识辨应该采取多视角的方式。本文首先在全球化的视野里对文化的层次作一概要性的陈述;继而将认同作为剖析对象,以理解为何民族国家在民族认同(national identity)建构上要有文化之诉求?不同的文化层次在那些方面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持续互为因果?而对现代民族国家如何整理多样性的讨论则构成本文第三部分。本文的中心议题是:民族共同体在如何在网状互联的今日世界独善其身,持续寻求其民族/国族认同(quest for national identity)。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5)
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是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小学的立项课题,主要是以"青年夜校"为载体的"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以"学科文化大讲堂"为特色的"学科教师学习共同体"、以"阳光轮训"为平台的"骨干教师学习共同体",等等。文章结合佐藤学的一些观点,辅以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小学的具体做法,重点阐述基于学科文化大讲堂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6)
中华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风俗习惯、文化价值、语言特点的集中体现,凝聚着悠久的物质与精神文化财富。在地理学科中渗透文化传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使其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形成文化认同感和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2)
<正>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源源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小学生抓起,从根基抓起,夯实中华文明的基石,意义重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那么,如何在小学阶段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更有效,事半功倍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一、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让国学教育走进课堂,是学校进行国学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23)
"农耕文化、农耕文明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主要贡献,是乡风文明的根和魂,而乡风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主要纽带。"学校是传播中华文化的前沿阵地,农耕文化"二十四节气诗歌"的传承是弘扬文化自信的成功尝试活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5)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但博大精深,更是中华名族得以崛起的根基,其在国人的内心中扎根,进而对国人的思想与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此,从小学阶段就重视对中华文化的培养和弘扬,有助于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优良传统和建设者和接班人。数学作为小学的重要科目,在传统和的弘扬中具有重要的职责,基于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助力弘扬和培养小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每名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和职责。本文通过将爱国、敬老爱幼传统美德教育,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欲望,对学生进行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教育;通过对我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领略,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以及通过知情两种心理应的相互促进,让学生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三个方面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助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