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CO2气氛下在热重分析仪上对3种典型煤种分别进行了气化实验,与便携红外分析仪连用,详细研究了煤气化产物与温度、煤种的关系。结果表明:气化温度在500~800℃之间,C煤的甲烷生成速率较高,但焦炭与水蒸气的气化反应较慢,但温度达到1 000℃时甲烷会分解;在热重分析仪中,高灰分阻碍了气化反应的进行,400~1000℃过程中失重曲线较平缓,在1 000℃之后,TG曲线有了明显的变化;煤化程度越低,越有利于挥发分的析出,有利于提高气化过程中CO和CH4的析出量,而且降低了有机硫(COS)的析出量。  相似文献   

2.
甲烷制备高纯度氢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甲烷制备可供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用的高纯度氢气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不同蒸汽/碳比值时甲烷的转化率、不同过量空气系数对制备气体成分的影响、不同压差时氢气在选择性膜中的渗透率以及不同系统压力对氢气反应焓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蒸汽与甲烷中的碳比例一定时,蒸汽重整反应器内的反应速率和它出口处CO的浓度,随甲烷的流量的增加而提高.提高甲烷蒸汽重整系统的工作温度和压力,可以提高甲烷的转化率,在S/C比值不变的情况下,仅提高温度可提高甲烷的转化率约10%;而将工作压力由0.1MPa提高到0.6MPa,甲烷的转化率提高约21%.甲烷的理论转化率为84.6%,本文实验研究中的最大实际转化率为78.03%,实验研究系统的系统完善度为92.23%,说明该系统还有待完善之处,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甲烷的转化率.增大PEMFC中选择性膜两侧的压差或提高氢气的纯度,均利于提高氢气混合物的渗透率.该研究为制备符合PEMFC使用条件的氢气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为综合利用煤层气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出口直径为1.6 mm的石英渐缩喷管中进行预混燃烧实验,研究不同当量比(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与理论上可完全燃烧需要空气量之比)以及混合比R(甲烷体积与燃料总体积比)下氢气/甲烷/空气在微尺度喷管内稳燃范围、输出推力、壁面温度分布等特性.通过实验发现,混合比越大,对应的稳定流速下限越小,当量比越大,对应的稳定流速下限越大,其中Φ=0.7,稳燃流速范围最大.当Φ=0.6时,壁面最高温度随着R的增大而减小,但是当Φ=0.9时,壁面最高温度几乎没有变化.壁面最高温度出现在Φ=0.7时,为761 ℃.火焰分为2层,内层颜色基本为淡蓝色,表明燃烧中氢气被点燃.当输入功率(由氢气和甲烷的热值与各工况体积流量计算获得)Q=13 W时,Φ=1.0时得到的比冲最大,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烷烃类混合气体中甲烷的爆炸极限,设计了混合气体爆炸实验系统.在实验系统中,采用高精度计算机配气系统配气,其所得到的混合气体含量误差小于1%,从而使气体爆炸下限更加精确.运用该实验系统研究了丙烷、异丁烷混合气体对甲烷爆炸下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混有丙烷的体积分数达到0.60%时,甲烷的爆炸下限可以降到1.35%;当异丁烷的体积分数约为0.30%时,甲烷的爆炸下限可降到1.80%.研究结果对煤矿瓦斯监测的可靠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探讨受限空间或管道中气体燃爆泄放的安全设计方法,为工程防爆、泄爆提供借鉴意义和理论支持,结合气体爆炸传播机理,利用AutoReaGas软件对甲烷-空气的混合气体在管道内爆炸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每个测点在不同泄爆位置和压力时甲烷气体爆炸产生的压力峰值和温度峰值的相关数据,分析了不同泄爆条件对甲烷气体爆炸特性的影响,得出:泄爆膜距点火点越近,管道内甲烷气体爆炸的压力和温度的最高值相对较高;泄爆压力由0kPa升至10kPa,管道中甲烷爆炸产生的最大压力的下降趋势变缓,不同泄爆压力对最高温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蓖麻油(C.O.)、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反应合成了水性聚氨酯(WPU)分散体,研究了n(-NCO)/n(-OH)、DMPA含量对聚氨酯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当n(一NCO)/n(0H)为2.2:1,DMPA添加量为7.0%,反应温度为70℃,乳化温度为30℃时合成的水性聚氨酯涂料具有优良的成膜性、较高的硬度、良好的柔韧性和较好的疏水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自制的二甲醚部分氧化重整制氢的实验及测量系统研究了催化剂、温度、空醚比与流速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活性碳为载体的金属Fe催化剂能够提高二甲醚部分氧化反应的反应速率;在常压、温度550~650℃条件下,随温度的升高,二甲醚转化率及氢气产率、甲烷、一氧化碳含量都呈增加趋势;在空醚比0.6~2.5条件下,空醚比的增加能够提高二甲醚转化率,减少甲烷的体积百分含量;随流速的增加二甲醚的转化率和氢气产率同时降低.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共沉淀法制备Au—NiO/TiO2甲醇制氢催化剂,考察了甲醇自热重整和水蒸汽重整制氢反应条件如反应温度、氧(或水)醇比等对甲醇转化率、氢气产率和二氧化碳选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甲醇自热重整反应,当温度为200℃,进料空速(WHSV)为3.42h^-1,n(O2):n(CH3OH)=0.30时,催化剂活性最好;对于甲醇水蒸汽重整反应,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75℃,n(H2O):n(CH3OH)=1.0,液体进料空速为3.42h。  相似文献   

9.
天津盘山发电厂一期工程制氢系统1995年以来采用大连催化剂厂生产的活性氧化铝钯脱氧催化剂提高了氢气纯度,以避免氢气中混入氧气产生氢气爆炸危险,从而提高了电力生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自行建立的可燃气体动态爆炸特性试验装置,通过试验研究了甲烷、液化石油气(含杂质)和氢气的动态爆炸极限.测试数据表明,甲烷的动态爆炸上限为5.25%,动态爆炸下限为17.05%;液化石油气(含杂质)的动态爆炸上限为2.55%,动态爆炸下限为12.85%;氢气的动态爆炸上限为4.35%,动态爆炸下限为76.05%.通过比较发现这3种可燃气体在动态条件下的爆炸下限值比静态时的爆炸下限高,动态条件下的爆炸上限值比静态时的爆炸上限低,说明动态条件下的爆炸极限范围比静态爆炸极限范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