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西藏多龙矿集区地质背景、区域地球物理和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以区内典型矿床之一——多不杂铜矿为代表,分析矿体特征,确定矿区主要成矿类型为斑岩型,以及它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
宝兴厂斑岩型铜钼金矿床位于丽江-大理斑岩型矿床矿集区内,该矿集区是滇西新特提斯构造-成矿域上一个成矿系列较全、成矿元素复杂、成矿条件独特的斑岩型矿床矿集区。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复杂,构造、岩浆活动频繁,由NW 向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和NNE 向程海-宾川断裂带共同夹持构成的三角形构造变形区,成为贯通岩石圈底部的通道,喜马拉雅期区域性走滑造山活动导致幔-壳源浅成富碱斑岩侵入,成矿与马厂箐富碱斑岩体密切相关。金厂箐-人头箐、乱硐山-宝兴厂、双马槽等一系列背、向形构造是矿区的控岩控矿构造,马厂箐富碱斑岩体及其与围岩的接触构造体系是铜钼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3.
冷水沟—南沟矿区位于南秦岭印支期褶皱带东段。区内发育有冷水沟斑岩型铜矿床和南沟构造热液脉型金矿床。本文通过对南沟金矿区的成矿地质特征进行总结,发现区内金矿体主要赋存在斑岩体外围的基底构造层及与岩体的外接触带中。矿床成因属岩浆热液蚀变型、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结合冷水沟斑岩型铜矿成矿特征构成斑岩型矿床的成矿系列。综合分析认为本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在柞水—山阳矿集区有望形成大型铜金矿床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西藏多不杂铜金矿床是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的一个大型斑岩型铜矿床。多不杂矿体为向南陡倾的板状体;成矿斑岩为花岗闪长斑岩,具黄铜和黄铁矿化;以斑岩体中心向外依次划分为钾硅化带、粘土化带、角岩化带以及硅化-绿泥石化带。通过对多不杂矿床矿床地质、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蚀变特征等方面分析,认为多不杂铜金矿床与多不杂斑岩关系密切,应先成岩后成矿;后期含矿热液以细脉或细脉浸染状溶在褶皱轴部节理(为主)及褶皱相关节理裂隙系统;矿床类型为斑岩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抛刀岭东部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庆—贵池矿集区,北东向深断裂高坦断裂、张溪—墩山断裂和周王断裂及北东—北北东向盖层断裂发育,控制了区内岩浆—成矿作用,成矿地质背景优越。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模式及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对抛刀岭东部地区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并指出下一部找矿工作应以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金多金属矿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6.
祁雨沟金矿床位于熊耳山矿集区中部,目前在熊耳山矿集区已发现4种金矿床类型,斑岩型金矿床为其中之一。斑岩型金矿床目前在祁雨沟金矿区内仅发现了189矿体,该矿体赋存于燕山期花岗岩复合岩体中,主矿体产于祁雨沟400 m水平以下细粒花岗岩复合岩体深部的角砾化、硅化核顶部,其他支矿体以脉状、网脉状产出。矿体围岩蚀变极为发育,硅化、黄铁矿化、钾长石化及黑云母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斑岩型金矿床受花岗岩复合岩体和蚀变带控制,二者可作为最主要的找矿标志。根据祁雨沟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及物化探异常特征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认为矿区范围在现有矿体的深部和外围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7.
新疆吐哈盆地南缘东戈壁巨大型钼矿床是自治区钼多金属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梳理矿床的控矿地质条件可以发现:(1)矿区位于塔里木—敦煌板块向吐哈板块俯冲的对接带上;(2)在深大断裂切割的断块边缘,区域断裂构造较发育,从而造成地壳的软弱地带,有利于地幔柱的上侵和演化;(3)矿床全部产于古生界石炭系干敦组下段地层中;(4)赋矿岩石为一套陆源碎屑岩,具体岩性为变质砂岩、变质砂质泥岩及变质泥质砂岩;(5)岩体控矿:地下深部隐伏的花岗斑岩岩体分布地段即为主要工业矿体的分布地段,岩控特征十分清楚;(6)年代控矿:东戈壁成矿母岩—花岗斑岩锆石U-Pb同位素SHRIMP法测年年龄为(227±1. 3) Ma,系古生代二叠纪末期侵入体。总而言之,斑岩型钼矿床系一系列控矿地质条件在一个成矿系统内各种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三江北段斑岩型多金属成矿带找矿研究引起了广大学者的重视,已发现玉龙斑岩铜矿带,含矿岩性主要为花岗斑岩及二长花岗斑岩等,多为SiO_263%的富碱斑岩,成矿时代大概为40 Ma,其西延已发现纳日贡玛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成矿时代为42 Ma。沱沱河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地质工作相对滞后,近几年的矿产勘查工作,发现了扎拉夏格涌等具有斑岩型成矿特点的矿区,玉龙斑岩Cu带有望进一步西延。  相似文献   

9.
河南金源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建矿已近40年的老企业,保有储量持续下降,急需增加新的矿产资源。通过对祁雨沟金矿区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的深入研究,发现该矿区内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体、石英脉型金矿体、花岗斑岩网脉型金矿体,均分布在一个成矿系统内,并以此建立祁雨沟次火山斑岩型金矿床成矿系统,应用该成矿系统指导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0.
赣北斑岩多金属矿床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区。通过对矿床的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矿区是在新元古代时期形成,形成原因是不成熟火山喷发碰撞。本文首先对赣北斑岩多金属矿床地质概况进行分析,对矿区内的矿床断层进行研究,然后介绍了整个矿床的地质特征,其目的是了解赣北多金属矿床的地质条件与成矿规律,为以后勘测开发更多和更大规模的多金属矿床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斑岩型铜矿一直以来是广东省重要的铜矿资源占广东省铜矿储量90%上,粤北地区一直是斑岩型铜矿突破的重点地区,本矿区分别从地质特征、矿体特征、控矿因素、成矿规律、矿化富集规律、成矿模式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其成矿规律,为粤北寻找斑岩型铜矿提供一些思路,也为相同类型的斑岩型铜矿提供找矿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区位于重要成矿区——赤峰—朝阳矿集区的西段,矿集区内金、钼及多金属矿床集中发育。通过对研究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典型矿床特征、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成矿条件及找矿标志的分析与总结,认为研究区具有良好成矿条件和较大找矿潜力;确定了研究区着重寻找的矿种应为Au、Ag、Zn、Mo等;主攻矿床类型应为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和火山岩—次火山岩型多金属矿床;研究区有多处成矿有利地段,如燕山期花岗岩体与闪长岩体接触带附近,火山断裂与区域断裂的复合部位,蚀变带内等。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栾川县罗村钼矿为一处隐伏的中小型斑岩型爆破角砾岩钼矿床,对该区成矿地质背景、钼(铜、铅)矿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着重研究矿区的重磁电物探找矿成果,建立了找矿模式,总结物探综合找矿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研究矿区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依据控矿因素、矿床成因,成矿规律等,探讨了矿区成矿模式,认为矿区的主矿体位于远离岩体的外接触带,矿区的找矿工作应以侧、深部为主,深部可能存在规模较大的斑岩型和矽卡岩型盲矿体。  相似文献   

15.
载金河矿区位于加拿大BC省西北部Stikine斑岩铜多金属成矿带。在总结该成矿带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区内地质特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和区内已发现的矿化蚀变特征,圈定找矿靶区。其中在区内财富山脊新发现长2000m,宽500m左右的矿化带,矿化带具有斑岩型矿床矿化蚀变特征,且与深部物探异常相吻合,显示深部有斑岩体存在,具有大型斑岩型矿床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卡而却卡外围地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背景的研究,在分析地球物理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等资料基础上,通过近两年的研究工作,对该地区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地区与东昆仑地区这一时期的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所属同类的成矿系列。成矿主要元素为Cu、Pb、Zn、Mo,伴生Au、Ag,成岩年龄和成矿年龄形成于中三叠世至晚三叠世,成矿岩性主要为印支期的中酸性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矿体主要产于斑岩性岩体及矽卡岩带中,二者严格受北西西向断裂控制,并建立了各自的找矿模型,为典型斑岩型、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为以后东昆仑地区寻找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找矿潜力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兴安岭地区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成矿集中区之一,研究区为该区最具代表性的铅锌-铜-钼-锡-银-金集中区.结合研究区成矿的地质等主要特征,将主要多金属矿床区域成矿系统划分为2个成矿系统.即晚古生代-中生代斑岩-热液成矿系统和中生代构造-热液成矿系统.进而讨论了各成矿系列的主要矿产类型、地质特征、成因等.总结得出研究区成矿规律为:① 从含矿地层上看,矿床含矿围岩主要为二叠系、侏罗系酸性火山岩及次火山岩;② 从构造控矿上看,复背斜轴部的虚脱带、北东向与北西向断层交汇处是赋矿的有利场所;③ 从成矿时代上看,印支期和燕山期是重要成矿阶段;④ 从找矿类型看,主要产出与火山-侵入杂岩有关的矽卡岩型-斑岩型-浅成热液型多金属矿床,可能发现其他新的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毛登钼多金属矿为一处大型的斑岩型钼锡铜多金属矿床。文章介绍了该钼矿床的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成矿地质条件,阐述了矿体地质特征,分析了矿床的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总结了找矿标志,为该类型的钼矿床勘查工作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初步概括了厄瓜多尔艾尔奥罗省Coloradov矿区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并进行了成矿阶段研究,总结了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Coloradov矿区位于厄瓜多尔西南地区的构造-岩浆岩带中,通过分析其成矿地质背景,划分出六个主要的蚀变及成矿阶段,总结概括了该矿区的典型成矿地质特征,确定其矿床类型为斑岩型金矿床。从矿化富集规律、蚀变矿化分带规律、构造控矿规律和岩体控矿规律四个方面阐述了该矿区成矿规律。最后提出了该矿区的六个找矿标志,用以指导下一步探矿工作。  相似文献   

20.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于开心岭—杂多中二叠世岛弧带,成矿地质条件较好。通过对地质、1∶5万水系异常、矿(化)带、矿体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对矿床成因进行深入探讨,喜山期含矿岩体的侵入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已发现的矿(化)体多赋存在斑岩体及斑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附近,岩体中心多以钼矿化为主,岩体接触带在火山岩中多以铜为主,矿床为斑岩型矿床,研究结果为以后的地质勘查提供了很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