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结合综合医院的特点以及几个医院数字化建设进程,分析提出数字医院建设过程中应该特别重视的几个问题,并针对目前在诸多地域即将建设数字医院有关项目的推进、沟通、规划、实施的经验,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8)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逐步实现开放化、规模化、规范化趋势,同时也存在项目定位模糊、办学理念不清晰、配套设置落后、办学实践不细致等问题,亟须在定位回归、制度建设、项目实施等方面做好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5)
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各专业的特色,通过"四个一"来实现了数字化校建设,一张网:校园网、一个平台:数字校园平台、一个库:教学资源库、一套制度:各项网络化管理制度。在建设过程中我校探索出一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新途径。本文总结了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特色与创新,并找出了我校数字化校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新世纪大学新的办学理念,大学校园的规划目标等层面,探讨大学规划的新思想,新的设计手法。以理想的大学校园为规划目标,以达到适应现代化大学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设一个完善、高品质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5.
《风景园林》2018,25(3):71-77
正以重新规划校园未来20年的发展和投资方向为契机,Sasaki事务所为雪城大学校园打造了一个大胆创新的规划框架。本规划项目连同"学术策略计划"和"卓越运营计划"一起组成了雪城大学的"雪城快进"(Fast Forward Syracuse)发展策略,以呼应大学的办学精神—吸引全球的优秀学者,贯彻严谨治学态度,并为学生提供个人化的体验。规划方案将透过21世纪校园设计,利用一系列优化措施来支援大学的  相似文献   

6.
黄丽程 《四川建材》2018,(1):237-23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化成为了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与持续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推进校园数字化建设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设想,为高校智慧型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发展提供规划参考,推进高校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与服务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7.
正宝鸡运用现代化、科学化、人本化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城市管理制度化、长效化,高效化,保证城市干净整洁,文明有序,安全运行。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宝鸡市在城市管理方面进行的成功实践。一、建设数字化系统,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一)规划先行,超前设计数字化城管建设方案按照"夯实基础、循序渐进、拓展提高,做好示范"的要求,宝鸡市坚持"立足实际、满足应用、提升水平,创出特色"的原则,高标准规划设计,高水平建设。对数字化城管的项目可行性、技术参数、保障措施进行了充分论证,确定了规划建设方案,邀请专家对建设方案进行了评审并获通过。规划建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线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州市轨道交通建设及网络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为例,分析了轨道交通建设的环境资源承载力,从声环境、振动环境、水环境等方面预测评价了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对于与城市相关规划中存在的不协调问题,评价建议采取线路绕避、调整敷设方式及埋深、减振降噪措施等规划优化方案及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建议规划环评在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的早期阶段介入,同步编制规划环评报告,从源头上减少项目实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使城市轨道变通项目成为真正的环境友好型项目.  相似文献   

9.
刘永红  刘秋玲 《规划师》2011,27(3):66-69
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制度作为城市规划实施的平台,通过创新城市规划年度实施序列,促进与政府管理体系的有效结合.在实施成效和制度创新方面,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制度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针对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构建市区两级计划体系、建立常态化项目审查机制、搭建计划的官方信息平台、加强计划的中期调整...  相似文献   

10.
建设项目管理数字化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征 《建筑》2001,(7):38-41
随着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日趋庞大、复杂 ,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项目建设的要求 ,新兴的数字化技术则为建设项目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首先论述了数字化的概念和特点 ,然后在分析传统项目管理方式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项目管理数字化的实施原则、实施方案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和城乡住宅建设迅猛发展的要求,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肩负重任,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则是建筑业发展必须把握的重要课题,它包括建筑管理的信息化和建筑技术开发的信息化。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须致力建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信息系统;建立土木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建立土木工程基于互联网的方案优选、施工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人才招聘的企业商务贸易信息系统。以实现更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和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面对“转企”的压力下,又面临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重视和研究信息技术在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与开发中的应用是一项紧迫的任务,这也是非传统的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与开发的主要发展方向。从靶区优选→概查→详查→勘探→初期开发( 矿山生产勘探) →中期开发( 矿山动态虚拟分析) →末期开发等一套系统集成的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系统是一项急需开拓性研究课题。已具备的有色金属矿产空间信息技术( 如数据库,图形库) 及空间信息统计学,为开展这项开拓性研究工作提供了必须的基础。搜索理论(STT) 、专家系统(ES)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DS) 和虚拟分析技术是建立上述系统基础化的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系统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环球影城项目紧张的工期、快速的工程资料传递,造成了工作交界面多且问题复杂,不断出现的多层面工作协调信息等,都对项目的信息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一个畅通而有效的信息传递和内部信息共享系统,科学化地处理工程信息成为保证项目顺利完成的关键。对新加坡环球影城项目中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使用及主要作用进行详细的介绍,从而为后续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海事博物馆建造在临海填海地块上,基坑开挖阶段存在较大施工风险,施工措施控制不当会导致基坑支护结构较大变形和出现基坑涌水的风险,必须在深基坑开挖全过程中开展以风险控制为中心的信息化施工。以海事博物馆项目基坑工程的施工为例,从海墙水平位移、基坑外侧土体水平变形、土体内水位以及建设场地环境振动等方面,对信息化监测技术的成功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5.
毛路  荣慕宁  姜义力 《建筑技术》2012,(11):1009-1011
中国人寿研发中心F-05地块(数据中心)工程是国内首个模块式服务器机房,建筑形式复杂,夹层错层多,机电专业管线全部集中在相邻模块之间的走廊中。专业多、图纸多、可利用空间小成为数据中心服务器机房深化设计的重点与难点。利用Autodesk Revit系列软件建立建筑信息模型(BIM)解决机电管线综合排布问题,通过观察与实行碰撞检查找出工程中全部交叉点,并按方便施工、布置合理的原则对机电管线进行深化设计。通过深化设计,对各机电各专业管线、设备进行整体规划,使管线的安装工作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6.
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面向对象建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文献归纳和实地调研,应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构筑了一个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框架模型,并在此框架中提出了一系列的领域模型,同时举例说明了这些模型的应用方法.这些模型覆盖了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可直接应用于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17.
王全春 《中国电梯》2011,(16):22-25
结合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理论及信息系统的攀性提出了信息系统项目评估的整体模型。对整体模型中的四大阶段评估,即立项评估进展评估、绩效萨估和企业信息化状况评估进行了解释。并阐述了在四个阶段评估中适用的评估方法。提出了有必要建立实现阶段评估有效衔接的评估链,使信息系统项目的决策,规划、管理和使用者能在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各个阶段较好的控制风险和提升信息系统的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18.
余绍宾  张克  陈涛 《钢结构》2011,26(2):61-63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跨越既有高速铁路的桥梁越来越多.由于铁路建筑界限及安全的要求,与跨越普通铁路的桥梁相比,跨高铁桥梁的跨径一般都较大.研究跨高铁桥梁设计及施工,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黄霭明 《山西建筑》2012,(23):275-276
通过对高校基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高校基建项目管理制度的建议和措施,包括重视前期可行性研究、建立全过程审计、加强合同管理、健全信息管理、推行使用后评价等,对完善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锚杆静压桩加固工程的信息施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信息论的角度 ,提出了锚杆静压桩加固工程的信息施工法 ,介绍了此方法在某建筑物锚杆静压桩加固工程中的实施过程以及该方法对施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