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50CrMo钢和70CrNiMoV钢不同热处理状态的显微组织,探讨了合金化元素配伍对两种钢显微组织的影响,分析了两种钢的显微组织与其强韧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50CrMo钢有较明显的自回火现象-淬态组织中有ε碳化物析出,回火时板出物易于聚集长大,造成强度,硬度迅速下降,但有较高的韧性;70CrNiMoV钢的淬火组织中亦有少量弥散析出物,但析出物不易聚集长大,回火稳定性好,另外,Ni加入含C  相似文献   

2.
4145H 钻挺钢中 MnS 夹杂物的含量和分布对开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准动态拉伸方法,在试样的化学成份、金相组织和晶粒度基本一致的条件下,分析了4145H钻挺钢中MnS夹杂物的含量和分布对夹杂物开裂尺寸和开裂百分数的影响。随着应变的增加,MnS开裂百分数增大,开裂尺寸减小。MnS含量越高,裂纹萌生越容易。夹杂物分布的影响大于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50CrMo钢和70CrNiMoV钢不同热处理状态的显微组织,探讨了合金化元素配伍对两种钢显微组织的影响,分析了两种钢的显微组织与其强韧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50CrMo钢有较明显的自回火现象——淬态组织中有ε碳化物析出,回火时析出物易于聚集长大,造成强度、硬度迅速下降,但有较高的韧性;70CrNiMoV钢的淳火组织中亦有少量弥散析出物,但析出物不易聚集长大,回火稳定性好。另外,Ni加入含Cr钢中有促进M_(23)C_6型碳化物形成而减少MC型碳化物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Al、Si元素对Cu-Ni-(Al/Si)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利用高频炉制备4种不同Al、Si含量的Cu-Ni-Al-Si合金,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对合金的显微组织及相组成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合金除基体相外,主要析出相由Ni_2Si相和一些针状析出物构成;当Al、Si含量发生变化,4种Cu-Ni-Al-Si合金的组织形貌相似,但粗大的Ni_2Si相会随着Si含量的减少而逐渐减少,针状析出物并未增多;合金的导电率随着Al元素的增多而变大,而合金的硬度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5.
<正> 一、绪言 在钢的热处理组织中,有淬火时残留的奥氏体(以下以γ表示),也有马氏体对效钢在时效处理时马氏体(以下以α′表示)发生分解而析出的γ。这些γ与α′或与回火α′,并存时钢的强韧性受如下几个因素的影响:①γ的热稳定性以及在外力作用下的稳定性,②与γ共存的α′的性能,③γ与α′的形状,④γ的存在形态,⑤与γ和α′共存时析出相的种类等。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高氮钢焊接质量和优化焊接工艺,研究焊丝氮、锰含量带来的焊接工艺稳定性。采用冷金属过渡加脉冲(Cold Metal Transfer plus Pulse, CMT+P)焊技术对5种高氮钢焊丝进行焊接试验,研究焊丝成分对电信号、熔滴过渡、飞溅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氮含量的增加会引起电信号波动变大且分布离散,而锰含量的变化对电信号的影响较小,焊丝中氮含量对高氮钢CMT+P焊接稳定性影响大于锰含量的影响;随着氮含量的增加,熔滴过渡模式由一脉一滴转变为多脉一滴,熔滴形状不规律且尺寸变大,焊丝工艺性变差;当焊丝中氮、锰含量较小,分别为0.42%、7.19%时,焊接工艺稳定性较好;氮逸出、锰蒸发导致高氮钢熔滴剧烈爆炸产生大量飞溅,焊接飞溅率随着氮、锰含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7.
稀土对异种钢焊缝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研究了氟化稀土对35CrNi3Mo钢具种钢焊缝韧性的影响,深讨了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焊件经热处理时,氟化稀土对焊缝中碳化物析出过程的延缓作用和对σ相析出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夹杂物的改性、细化作用,是异种钢焊缝韧性有所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用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对30CrNi2MoVA高强钢进行单因素铣削试验,研究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切削用量选择范围内,高效铣削高强钢的切削温度随切削速度、进给量、轴向切深的增大而升高,进给量对切削温度的影响较小;轴向切深对切削温度影响较大,随轴向切深增大,温度升高明显;切削速度大于250 m/min时,切削温度升高明显。  相似文献   

9.
实验表明,预热之后施焊由于熔池表面积相对增大,焊接过程中熔池从电弧气氛中吸收的总氢量增加,因而焊缝中的初始氢含量提高;残余氢含量的大小取决于预热对初始氢含量及氢逸出速度的综合影响,后热对粗晶区组织韧性的影响与材料成分有关,对于18MnMoNb钢,后热过程中由于粗晶区马氏体板条间过冷奥氏体分解析出渗碳体,因此经过后热的粗晶区的韧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对1 mm厚汽车用TRIP590和CP780异种高强钢板进行电阻点焊试验,研究TRIP590/CP780异种钢电阻点焊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分析了焊接电流对异种钢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在焊接时间为0.4 s,电极压力为2 kN,电流为6~11 kA时,接头成型良好,内部无熔核偏移、缩孔等缺陷,熔核区组织以板条马氏体为主。当电流为6、9 kA时,两侧热影响区均以回火马氏体和少量铁素体为主,晶粒尺寸分别为1~4μm、2~6μm;当电流为11 kA时,两侧热影响区均以板条马氏体为主,晶粒尺寸为8~15μm。熔核区硬度、CP780侧热影响区软化程度、接头最大拉伸剪切力均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当电流为6、9、11 kA时,接头拉伸断裂分别在熔核区结合面、TRIP590母材、TRIP590侧熔核区。综合分析,当电流为9 kA时,TRIP590/CP780异种钢电阻点焊接头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正> 前言 钢基体和碳化物等析出物的稳定电极电位(E_0)、活化电极电位(E_a)和E-I极化曲线这些电化学参数,是从事物理-化学相分析、金相腐蚀制样及防腐等工作人员所关心的。利用基体和碳化物极化阻力不同的特点,也可以有效地进行定量电解分离提取碳化物,同时还可以作恒电位腐蚀显露钢中析出相的形貌。  相似文献   

12.
EA4T钢冷却过程中脉冲电流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EA4T钢车轴淬火过程中心部会析出大量大尺寸先共析铁素体的问题,采用脉冲电流辅助加热方法,研究冷却过程中脉冲电流与先共析铁素体析出的关系。EA4T钢试样加热至900℃保温20min后,以25℃/min冷速冷却,并在冷却过程中通入一定参数的脉冲电流。结果表明,由于脉冲电流辅助加热的热效应,推迟了相变过程中先共析铁素体在奥氏体晶界处的析出。与未通脉冲电流的试样相比,先共析铁素体的含量降低,尺寸减小,试样的强度、伸长率及冲击值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钢中夹杂物的定性,定鲁和钢的常规机械性能、断裂韧性的测试,表明42CrMo钢的拉伸和冲击性能与夹杂物的含量之间无明显规律性,但断裂韧性随夹杂物含量增加而下降,夹杂物的尺寸与断裂韧性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实验结果还表明,42CrMo钢的断裂韧性与夹杂物间距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证实了D.布洛克方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在A380合金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0.5%的稀土Sc进行高强超声振动,研究Sc及高强超声振动对A380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加入Sc及高强超声振动可以使A380合金显微组织中的初生α相明显细化,由粗大的树枝晶变为细小、无定向的枝晶,并且形态变为圆整;Sc质量分数为0.3%时,对α相的细化效果最佳,Sc与高强超声振动还使A380合金显微组织中的共晶Si和Al3Fe Si2相尺寸显著减小,由粗大的针片状变为蠕虫状和点状;Sc质量分数为0.3%的A380合金铸造状态下的抗拉强度、伸长率、硬度分别为299 MPa、3.68%、104BHN,高强超声振动作用下则分别为314 MPa、3.7%、109BHN,此时,单位面积晶粒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 1 4MnMoVN钢正火后在不同温度回火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该钢正火后的“中温块状组织”在回火过程中第二相的析出是提高 1 4MnMoVN钢强韧性的主要因素 ,并提出最佳正火 +回火工艺。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Al-Sc-Zr合金中Sc、Zr含量对Al3(Sc,Zr)-LI2相和Al3(Sc,Zr)-DO23相析出的影响,使用Thermo-Calc软件计算分析不同Sc、Zr组分的Al-Sc-Zr合金平衡和非平衡热力学凝固行为。结果表明:Al-Sc-Zr合金中Sc含量主要影响Al3(Sc,Zr)-LI2相的析出温度和含量,Zr主要影响Al-Sc-Zr合金液相线温度和Al3(Sc,Zr)-DO23相的析出。通过对合金中Sc、Zr含量的设计,可以实现对Al-Sc-Zr合金中Al3(Sc,Zr)第二相析出温度和含量的控制,用以指导含钪铝合金的成分设计和熔铸工艺。  相似文献   

17.
通过铸锭冶金工艺,制备不同Ag含量的Al-Cu-Mg-Mn合金。采用显微观察与拉伸测试,研究其时效析出与力学性能。结果显示,Ag的添加改变了基体合金的时效析出过程,使合金的室温强度从470MPa增大到572MPa,300℃时的抗拉强度从95MPa增大到217MPa。含Ag合金在峰时效下的强化析出相由与基体共格的片状O相及少量θ′相组成。微量Ag促进Al-Cu-Mg-Mn合金强化的原因在于Ag的固溶强化和O相的沉淀硬化,其高强耐热性能主要是由于O相比θ′相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P92钢的高温抗氧化性,采用电镀镍+低温粉末包埋渗铝技术,在其表面制备Ni-Al双层复合涂层,研究其在650℃下空气中的氧化行为及机理,并与P92钢基体的氧化行为做对比分析。用X射线衍射仪及配有能谱仪探头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涂层氧化前后的显微组织、物相组成及元素沿截面的扩散规律。结果表明:复合涂层的渗铝层致密无孔洞,物相组成物为Ni-Al金属间化合物,且由Ni2Al3到β-NiAl的物相转变受Ni/Al互扩散控制;经132 h氧化后,P92钢表面生成双氧化层,外层主要为疏松多孔的Fe2O3,内层为(Fe0.6Cr0.4)2O3,而Ni-Al复合涂层表面则形成保护性的Al2O3,在氧化过程中无明显裂纹,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包覆Ni-Al涂层处理后,P92钢单位面积氧化增质量由11 g/m2降低到2.713 g/m2,明显提高P92钢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改进的电弧喷涂工艺在钢基底上制备W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涂层,并对其进行钨极氩弧重熔以获得与基材呈冶金结合的耐磨复合涂层。利用光学显微镜、SEM、XRD、显微硬度计对涂层成分、组织、相结构及显微硬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电弧喷涂WC-钢基复合涂层经钨极氩弧重熔后,涂层的致密度提高,组织细小均匀,熔覆层与基材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熔覆层由F、P和其上分布的均匀、细小WC颗粒组成,无二次析出相,涂层的组织较之重熔前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0.
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冲击试验机研究了强化固溶对7075铝合金组织和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固溶处理后仍有1.5~5μm的析出相粒子未固溶;这些析出相粒子在内应力作用下会成为裂纹源,恶化合金性能。含较多Fe、Cu、Zn的析出相粒子热稳定性较高,若回溶基体需强化固溶热处理。强化固溶后,绝大部分粗大的析出相固溶进基体,减少了形成裂纹源和应力集中的可能。同时强化固溶使基体内的溶质原子含量增高,在时效过程中可促进更多弥散相的析出,提高了合金的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