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震 《景德镇陶瓷》2010,20(3):19-19
一、“书法”与“陶瓷” 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是社会步入文明的重要标准之一。中华民族文明的源远流长,在很大的程度上归功于汉字的悠久和延绵不绝。汉字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象征。没有文字,就很难了解过去的文明。而真正意义上的陶瓷书法从唐代开始。唐代书法艺术繁荣,唐诗盛行,诗文大量出现在装饰领域,丰富了陶瓷装饰的内容和形式,打破了仅仅以图案和绘画来装饰陶瓷的内容和形式,开创了陶瓷装饰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2.
陶瓷书法与现实社会的审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雪 《陶瓷研究》2006,21(4):30-31
社会文化的发展,必然产生符合时代风尚的审美观,历史上有“宋人尚性,元人尚意”的轨迹。“笔墨当随时代”,陶瓷书法作为陶瓷装饰中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形式,也成为陶瓷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时代的社会审美观念的范畴之一。  相似文献   

3.
广西书法在其发展历程中,对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及骆越文化有广泛而充分的吸取。宋代的书法四家“苏黄米蔡”中有三位(苏轼、黄庭坚、蔡襄)到过岭南,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和书法碑帖名迹,为广西书法艺术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本世纪初,随着经济的变革、文化的繁荣、艺术策展机制不断完善,广西书法活动日益频繁,成果显著。其中,罗殿龙就是佼佼者。他是引领“八桂书风”的领导核心,主要推动者,也是代表性书家。2022年,《罗殿龙书法》著作的出版和“敬畏经典”系列书法展览的举办为拓展“八桂书风”影响力、打造广西地域书风、助力广西书法产业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书法艺术和陶瓷艺术这两门艺术相互之间的交叉渗透为引线,着重对宜兴紫砂陶刻的刀形、执刀和运刀作了祥尽的阐述,并提出表现书法艺术的“笔味”是传统陶刻的主要追求。笔者还从历史角度把紫砂陶刻和磁州窑书法,明清瓷器书法进行了纵向比较。进一步论证了紫砂陶刻在文字内容上的深厚文学意蕴,在书法艺术上的较高审美层次,从中还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背景。横向的比较是在紫砂陶刻和碑刻、砖刻、竹刻、木刻、现代陶艺之间开展的,最后提出了对紫砂陶刻的新的观念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林雪 《陶瓷研究》2011,(2):68-68
在景德镇,传统意义上的书法,应该有瓷上书法与纸上书法两种。然而,纸上书法则是瓷上书法的基础,要写好瓷上书法,必须先要在纸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吴仕超 《陶瓷研究》2022,(1):118-120
陶瓷釉上书法作为书法与陶瓷艺术的桥梁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同时也是历史考证的重要依据.陶瓷釉上书法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它的装饰形式与器物的型制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的器型文字装饰的位置及字体都会发生改变.同时立体与平面的装饰手法也有较大差异,本文以笔筒、壶、瓶为例,通过研究瓷上书法的材料使用,与技法的变化探讨釉上陶瓷书法的形...  相似文献   

7.
沈小芳 《陶瓷研究》2023,(1):136-138
书法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陶艺更是陶瓷在当下中国的创新延续,二者如何突破传统,结合成新的生机,是我们要探讨的话题。书法的创作特点是气脉延绵,陶艺的泥土性讲究的物的空间和成型过程,及周期特殊性,书法与陶艺在各自的语境中都有不同和类似。不同的“兴”在相似的“空间”中各自萌芽,却可结下相同的果。  相似文献   

8.
陶瓷书法是指在陶瓷上进行创作的书法,它是一种文化创作技艺,其创作载体材质是陶瓷,包括各种形状的陶瓷平板,以及各种具有立体感的瓷瓶、瓷碗、瓷壶等。通过陶瓷书法这种技艺进行创作的作品就是陶瓷书法作品。具体来说,陶瓷书法作品就是在陶瓷上进行书法创作,在陶瓷上表现出书法的美妙艺术。在这个创作的过程,还需要对陶瓷进行烧制,让书法作品永久呈现在上面。陶瓷书法是从书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陶瓷和书法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和书法作为中国文化两大国粹,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热爱。陶瓷制作工艺复杂,既要求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又要精通烧制技术和造型能力,自古就有“土与火的艺术”之称,难度较大,成功率低;书法在宣纸上用墨书写,难度较小,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0.
在紫砂壶上镌刻书画,当从元代末年伊始,孙道明在订制的茶壶上刻“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是目前知道的最早的陶刻词句。明代天启年间,陈用卿在紫砂大壶上镌刻“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清代制壶名家陈鸣远的书法造诣也很深,其款字有晋代风格。不擅落墨的壶工则请擅书者代为署款或用印钤。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我们尝试着运用陶瓷表现书法艺术并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创作的部分陶瓷书法作品有幸被一些美术馆和鉴赏家收藏。 在创作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深深感到,它不仅在材质和工艺上显示了无穷的奥妙,而且由于它是书法艺术与陶瓷艺术的结合,它有许多新鲜的审美特征以及有待发掘的美学意义,极有可能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估且称之为“陶瓷文”艺术。 创作分两个阶段。第一个创作阶段是把古代和现代的书法名家的字通过书写表现形式“搬”上瓷板,很有点类似“碑”和“帖”,陶瓷  相似文献   

12.
陈文增 《中国陶瓷》2001,37(5):46-48
定窑刻划花艺术的形成,迎合了社会审美趋向,符合物质材料这个前提条件,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演绎。同时,与中国书法有着密切联系,其以刀代笔,刀尽其美,是一种用刀在物质材料上发挥艺术创伤的功能表现,通过刻划花构图的虚实和空间处理,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填补了中国陶瓷文化史上一项极具艺术价值的和美学思想的空白,属于定窑艺术家呕心沥血所完成的一项历史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13.
横跨雍、乾两朝的督陶官唐英不仅在陶瓷、戏剧、文学、文字、书画等多个领域成就突出,他亲手设计制作的瓷器更是展现了其别具一格地陶瓷书法艺术。唐英书法四体兼善,“师古但不泥古”,擅长以书法装饰瓷器,将陶瓷工艺和书法艺术之美融为一体。作为诗书画印皆擅长的全能型传统文人,唐英陶瓷书法不仅在于形式上的装饰性,更寄托了他的文采、思想和情感,体现了唐英的文人品味。  相似文献   

14.
1979年9月,淄博陶瓷赴京汇报展在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展出,历时一个月的时间里,在京的著名画家们应邀出席,各自以不同的欣赏角度或书或画,表达了对淄博陶瓷的赞誉。如:啓功先生的书法“艺广甄陶”、李可染先生的“传统新花,匠心别具”、董寿平先生的国画“雨后墨竹”、李苦禅先生的书法“瓷超琳琅”等等。  相似文献   

15.
陶瓷书法是我国一门传统、古老而又独特的艺术,世界上绝无仅有。陶瓷是泥火的艺术,书法是笔墨的艺术。艺术都是相通的,陶瓷与书法原本属于独立艺术,然而艺术间不乏契合。陶瓷同书法艺术的契合给欣赏者感觉无疑是锦上添花。对两者成功的驾驭,在于对两门艺术的解读和深掘,而后达到综合艺术的完美和统一。一、陶瓷书法与陶瓷书法作品的差异陶瓷书法,顾名思义,就是表现在陶瓷上的书法,它是陶器  相似文献   

16.
论书法艺术在陶瓷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书法是以汉字为书写对象,汉字又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是世界文字史上使用最悠久的文字.同时,它又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作为艺术品的文字.  相似文献   

17.
信息库     
宜兴市亚达艺术陶瓷有限公司捧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宜兴市亚达艺术陶瓷有限公司是国家旅游局的定点生产企业,曾多次为国家领导人出访配备礼品。1995年9月初在上海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装饰产品及建筑材料展览会上公司经理和其父吴莲芝携手首次推出多种“紫砂陶壁画”,随后申请了专利。宜兴紫砂素有“人间宋玉安足取?不如阳羡一丸土”之赞誉。紫砂壁画即在紫砂底面上用多种篆刻手法书法绘画,经防水防潮处理后再以红木镶框,锦绿装婊。在居室中挂上“博览群书”、“梦断酒醒”的字或“江山磅礴’、“绝代佳人”之图,名士之风顿生。故…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讲述了中国陶瓷书法的文化基础,书法与陶瓷结合的缘起,重点探讨了书法艺术在陶瓷装饰中的作用以及陶瓷书法装饰在现代社会的趋向性。  相似文献   

19.
郭立     
《景德镇陶瓷》2011,(1):I0066-I0066
郭立1960年1月生。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书法老师,景德镇市政府首批授予“民间文化艺术家”称号。中央美院“书法研究”访问学者。景德镇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20.
庞妮 《陶瓷》2021,(3):68-69
紫砂陶刻能够在紫砂泥坯体上表现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意境。这种表达是基于紫砂自身优良的可塑性,在紫砂陶刻不断地发展衍变中,对于所刻内容的形与神,都具有了一定的积累。笔者主要通过对作品“兽耳扁瓶”上的陶刻创作分析,来阐述陶刻创作中的形神之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