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琦 《人民黄河》2012,(9):115-117,120
以上海杨树浦泵站为例,对立式轴流泵和潜水贯流泵进行了比选,并对推荐的潜水贯流泵进行了装置性能研究。结果表明:S形叶片潜水贯流泵避免了潜水泵整体掉头,装置结构简单,安装容易,流量充足,与采用双向流道的立式轴流泵相比,其土建工程量和费用都较小,易与周围景观配套。S形叶片潜水贯流泵正、反向运行时最高效率差异很小,大大提高了反向运行的水力性能,且能够适应低扬程运行,尤其在土地资源紧张的城市防洪工程中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淮安四站、淮阴三站泵型比选,对低扬程泵站选用立式轴流泵和灯泡贯流泵进行了选型对比研究。提出了在目前条件下,立式轴流泵和灯泡贯流泵的选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陆迎辉 《陕西水利》2009,(5):113-113
本文结合通州城区活水工程中水泵选型问题,分析立式轴流泵和卧式贯流泵的优缺点,对低扬程泵站的泵型选择进行了探讨,可供泵站选型时借鉴.  相似文献   

4.
泵装置的各过流部件对装置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对贯流泵装置能量相关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出水流道型式、导叶体及转轮叶片数对泵装置能量性能的影响,并对贯流泵装置与立式轴流泵装置进行能耗计算,论证在特低扬程(2.0 m以下)工况时,贯流泵装置具有明显的高效节能优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32年水文系列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了二级坝泵站的主要设计参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泵型选择的论证。本文通过对立式轴流泵、轴伸式水泵和灯泡贯流泵在泵站装置效率、控制高程与流道长度、土建工程量等方面的比较,认为灯泡贯流泵具有效率高、年运行费用低、工程量少、便于施工等优点,是适用于二级坝泵站的理想泵型。本文通过分析,认为灯泡贯流泵是适合于低扬程泵站的泵型。本文还论证了灯泡贯流泵生产的可行性和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对上海市薛家泓泵站立式潜水轴流泵模型泵装置进行了能量特性和空蚀特性试验,得出了叶片角0°和±2°时的能量特性和空蚀特性试验结果,探讨了不同消涡导流措施对潜水轴流泵模型装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工况能量试验中泵装置运行平稳、无振动;隔涡板和导水锥两种消涡导流方案对泵装置能量特性无明显差异;泵装置空蚀安全裕量较大,在常遇扬程条件下运行不会产生危害性叶形空蚀;提出了减少立式潜水轴流泵装置流经电动机灯泡体、Γ形弯头及出口等处水力损失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结合上海北横泾双向潜水贯流泵,进行了模型泵正、反向能量和振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正向工况水力损失比反向工况偏大, 效率比反向工况要低一些;高扬程下模型泵容易发生空化,流态出现紊乱,装置振动又加剧了空化形成和汽泡溃灭,导致水泵效率有所下降,低扬程(H=1~2 m)下双向潜水贯流模型泵具有良好的水力性能;正向工况模型最高效率区为59%~60%,反向工况模型最高效率区为60%~62%,且在高效率区附近,试验装置振动平稳,振幅较小,适用于低扬程双向泵站.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全贯流泵(电机泵)的性能,采用CFD软件对全贯流泵模型装置进行三维流动数值模拟,分析了全贯流泵内部流态和整体性能。结果表明:全贯流泵模型装置在各个工况下前导叶进口流速均匀度均在97%以上、叶轮进口流速均匀度均在91%以上,均匀度足以保证水泵性能。进水喇叭管、前导叶水力损失小,后导叶、出水喇叭管水力损失大。出水喇叭管出口断面流速分布不均匀,流态差。该装置最高效率为69.47%,对应工况流量为290L/s时,扬程为4.855m。在各个工况下,全贯流泵模型装置扬程比对照轴流泵装置扬程小,效率比对照轴流泵装置效率低,消耗的轴功率比对照轴流泵装置消耗的轴功率多。全贯流泵管路短,出水喇叭管出口流速大,扩散不充分,水力损失大,这是全贯流泵装置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江苏水利》2010,(10):49-49
通过调研、CFD数值仿真和物理模型试验,对特低扬程双向泵装置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特低扬程双向泵装置选型和设计的方法及技术路线,推荐平面轴伸泵和潜水贯流泵作为城市防洪泵站建设的基本泵型。以苏州市城市防洪泵站工程为依托,对推荐的泵型型线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刘金生  丁平  杨澎  吕玉婷  杨帆 《江苏水利》2023,(1):13-17+27
为确保扬州闸泵站双向潜水贯流泵装置水力性能的优异性,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测试了配有双可调导叶的双向潜水贯流泵装置的能量性能、空化性能和飞逸特性,并对比分析灯泡体位置对双向贯流泵装置水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排涝工况时泵装置采用后置灯泡体(HZ),引水工况为前置灯泡体(QZ)的技术方案。叶片安放角-2°时,扩散可调导叶的调节角20°下HZ泵装置效率为66.2%,流量为267.03 L/s;直可调导叶的调节角12°下QZ泵装置效率为64.1%,流量为250.46 L/s。在排涝工况最高扬程3.81 m时,叶轮的必需汽蚀余量为6.9 m;在引水工况最高扬程1.2 m时,叶轮的必需汽蚀余量为5.8 m。在校核电机和水泵强度时建议采用2.5倍额定转速,确保电机和水泵能在排涝工况381.42 r/min时运转2 min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