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5,(11)
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工作。高职院校的就业创业教育越来越重要,如何帮助大学生顺利的就业,帮助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社会,是高职院校就业创业研究的重点工作。本文阐述高职院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现状、取得的成绩、指导能力职能发挥、对象定位三方面对共青团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思考,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以上三方面分别提出了建议,以期发挥共青团的作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
随着高等教育就业体系不断深化,河南高职院校不断创新大学生就业服务政策、开拓就业新举措、新模式,探索出来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做法。逐步建立了适应河南高职院校发展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为实现高职院校的顺利就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已占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数量在逐年上升,高职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导致了高职院校毕业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就业思想问题和就业心理障碍。为了缓解和减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在必行,只有提高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使他们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才能有效地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高职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在高职院校就业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探究了加强高职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以期对提高高职院校毕业学生的就业思想政治素质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5)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普及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所谓就业期望,是心理上对某种职业的渴望与向往,是对自己未来从事某项工作的理想与信念。而就业期望值主要由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发展前景、社会地位等综合构成,是将大学生就业期望进行统计量化的一个标准。本文就当代大学生就业期望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合理调节就业期望,从而引导他们顺利择业就业,努力实现他们职业规划的理想蓝图。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社会就业机制的改革,大学生就业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也是大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大学生对于未来就业环境中不确定性因素的认知,将会影响到他们就业行为。了解这些大学生预见到的不确定性因素,将会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有力帮助。本研究对沈阳市8所院校的52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体育学专业大学生的预见就业的不确定认知因素及特点,以期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出可行性意见,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认知调节,提高体育学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3)
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职业观决定大学生的职业态度和工作态度,就业观决定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就业选择。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的提升,帮助大学生顺利成长、成才和就业。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
伴随着高等院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的普遍现象,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带来了整个社会综合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逐步提高,就业难,岗位少,待遇低,成了各个院校各个专业共同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成为各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现状入手,尝试找到符合现实与发展需要的就业指导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准确计算高等教育的投资经济效益,客观衡量和反映高等学校对社会的贡献和产出,科学评估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情况,进而正确分析认识高等教育现状,对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投入与发展决策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高等学校的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内容,提出了高校微观教育效益的定义,并针对我国建筑工程院校的现实与发展情况,提出了测算建筑工程院校微观教育效益的具体模式,初步解决了科学客观地正确衡量这类院校的办学效益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4)
在经济全球化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各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而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也将受社会因素影响。高职院校需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价值观念,这对推动大学生顺利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6)
我国劳动就业市场同时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现象,折射出大学生就业及高等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着人才供给与需求错位问题。借鉴西方应用型大学的先进理念,阐述国内地方高校转型的客观要求,分析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地方本科院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技术专业人才,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转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