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电池由三部分构成: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的电解液、用不同材料做成的两个电极,供正离子和负离子以相反方向通过的隔膜。要想把这种电池制作得体积更小、更有柔性是非常困难的,主要是因为无法把上面所说的各部分汇集到一种很薄的材料里。位于美国纽约的Rensselaer Polytechnic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该研究小组由化学家Robert Linhardt、材料学家Pulickel Ajayan和工程师Omkaram Nalamasu领导)正试图采用纸这种材料来制作电池,以求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2.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是锂电池中最新开发的新型电池,由于它性能比锂离子电池更优良、使用更安全,并具有可按用户要求做成各种尺寸、形状等优点,其应用更广泛。近年来,随着电池材料及电池加工工艺和设备的发展、进步,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得到进一步地提高,价格也不断地降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是在锂离子电池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其正负极材料及工作原理都相同。考虑到有部分读者对锂离子电池也不太熟悉,我们先从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说起。  相似文献   

3.
很早人们就知道大气中存在空间电荷,这些电荷的携带者可以是气体分子,也可以是尘埃或其他微粒.为了方便起见,把它们通称为“空气离子”.这些空气离子有些具有正电荷,有些具有负电荷,随其符号和浓度的不同,各对人体起着生理和病理的影响.对于正常的成人作观察可以发现多量的正离子将引起恶心、头痛、疲乏、眩晕和精神不安;相反地多量的负离子却可以有镇静和使人感到恬适与舒畅的感觉.后来就证  相似文献   

4.
由电池制造商Rayovac公司开发的一种可再充电NiMH电池技术,通过把一个压力控制系统直接安放于电池内部的方法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并可使电池在15分钟或更短的时间里完成再充电。这种电池内部充电控制技术(I—C3)不再需要在充电器中设置昂贵的监视和控制电路,且充电过程中的温升较小,对误用的耐受性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VHF-PECVD技术制备了不同功率系列的微晶硅薄膜和电池,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适用于微晶硅电池的有源层材料的暗电导和光敏性都在电池要求的参数范围内.低功率或高功率条件下,电池从n和p方向的喇曼测试结果是不同的,在晶化率方面材料和电池也有很大的差别,把相应的材料应用于电池上时,这一点很重要.采用VHF-PECVD技术制备的微晶硅电池效率为5%,Voc=0.45V,Jsc=22mA/cm2,FF=50%,Area=0.253cm2.  相似文献   

6.
三洋电机已研发出新的镍氢电池负极材料,并将于2004年4月开始应用于手机.新开发出来的负极材料容量可达400mAh/g,比该公司原有的材料提高了25%左右.如果把这种负极材料应用于镍氢电池,电池的能源容量将增加10%左右(由于正极材料和电解液与原来相同,在实际制作电池时容量增加的比率将低于25%).现在,这种电池(单3型)的容量约为2300mAh,运用了新材料的电池则可达到2500mAh以上.  相似文献   

7.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能量密度最高的绿色二次电池,已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手机、摄影机等消费电子产品。无线通信产品、数字娱乐产品、电动汽车、电动工具等领域的高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开发出更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近日,中科院化学所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院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具有优异循环性能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8.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以其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潜在的较高光电转化效率赢得了人们的青睐.论文对其工作原理合理简化,将电池考虑为由二氧化钛半导体、赝均匀介质层和电解质层三部分介质组成,应用载流子连续方程和传输方程以及泊松方程对其进行建模.讨论了电池内部各部分的电学特性和纳米管长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肖特基结β辐射伏特同位素电池的换能单元由金属电极层和半导体层组成,金属电极层材料的选择对提高电池输出性能有重要的影响.目前,肖特基金属电极材料多集中于Au和Ni两种金属,尚未对不同金属电极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对比.针对不同电极材料导电性能的差异,引入电子传输效率因子,从理论上分析对比了Al、Au、Cu、Ni和石墨烯5种电...  相似文献   

10.
采用1064 nm纳秒脉冲激光辐照单晶Si、单结G As太阳能电池,针对不同强度激光辐照太阳能电池的损伤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激光光斑聚焦在电池栅线上时,电池更易损伤,单晶Si电池的栅线打断之后仍能很好工作,单结GaAs电池却完全失效,这是由于高掺杂的基底锗熔融凝固连接栅线,导通电池正负极.实验结果还表明,激光辐照在电池表面时,对单晶Si电池基本没有影响,而GaAs电池输出性能也没有很大幅度的下降.理论分析了纳秒激光对电池的损伤主要是热、力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热效应使材料熔化、气化,力效应主要沿着激光传输的方向,垂直于材料表面.常温下Si材料对1 064 nm有较强的本征吸收,GaAs电池的GaAs层透过1 064 nm,Ge基底本征吸收1 064 nm,Ge材料的熔点低于Si材料且其禁带宽度更窄,故其初始损伤阈值略低.通过SEM扫描电镜、激光拉曼材料分析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分析手段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