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了解和分析临床分离的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现状。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间住院患者送检培养标本,接种科玛嘉真菌显色培养基分离及鉴定真菌或用梅里埃ATBID32C进行鉴定。用ATBFungus3药敏板进行药敏试验。结果649株真菌中居前三位为白色假丝酵母245株(37.7%),次为光滑假丝酵母200株(30.8%)热带假丝酵母116株(17.9%);真菌分离率较高的科室前3位的分别为ICU、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痰标本检出率最高(80.7%)次为血液(6.1%),药敏结果显示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好。结论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为主,真菌感染率有所上升,临床应及时送检疑似真菌感染标本,重视真菌病原学检查及药敏监测,正确、合理的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闻住院患者的真菌感染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中真菌感染以老年人多见,呼吸道毒染为主,其次为泌尿道;再次为伤口感染,主要的致病茸为白色酵母菌.结论 老年人呼吸道真菌感染多见,白色酵母菌是院内真茸赢染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5月至2009年收治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在本组中有75例患者有基础疾病,占93.75%,其中以慢性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最为多见。结论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对患者进行抗真菌治疗,积极采取综合治疗能够提高感染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78例老年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69例,医院感染率为39.74%;感染例次率为53.85%;呼吸道、肠道是主要感染部位,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病原菌。患者高龄、并存多种慢性疾病、恶性疾病未缓解、长时间住院、中性粒细胞减少、侵袭性操作、应用激素及广谱抗生素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老年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率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和达克宁治疗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阴道炎患者126例,随机分为2组,伊曲康唑组(A组)和达克宁组(B组),对2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停药1周后,A组治愈53例,总有效率95.4%;B组治愈30例,总有效率78.7%,2组患者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伊曲康唑与达克宁治疗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比较,伊曲康唑治疗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优于达克宁,而且具有疗程短、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及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其特点。找出降低医院感染的途径。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共1782例住院精神病人医院感染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有17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9.6%;感染主要部位为呼吸道感染,其次为消化道感染。结论精神科住院患者容易发生医院感染。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寻求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方法对门诊162例该病患者采取2%~4%碳酸氢钠冲洗阴道 氟康唑口服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治愈率90.7%,有效率100%。结论2~4%碳酸氢钠冲洗阴道 氟康唑口服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效果理想,治愈率高,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医院感染的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3年5月~2008年5月我院90例次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医院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剂量化疗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真菌增多,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为多见。结论AL患者化疗期间常并发感染,应加强预防,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重症支气管哮喘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2005年7月至2008年4月住院治疗的25例重度支气管哮喘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25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确诊后在原治疗基础上依据药敏结果加用抗真菌治疗及增强免疫治疗,有效率为86.0%。结论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在一定的因素下易发生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应注意预防,一旦确诊要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22例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表现,病理特点等。方法分析了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22例病人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肿瘤的分布位置等。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以腹痛(10/22,45.4%),皮肤、巩膜黄染(9/22,40.9%)最为常见。确诊时伴有明确转移的患者占(8/22,36.4%)。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多分布于十二指肠降部(17/22,77.3%),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病理类型中腺癌比例最高(17/22,77.3%),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结论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多样,诊断明确时,许多患者已有远处转移,加强对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研究,寻找新的途径来促进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温度、pH值、发酵时间、接种量等因素对热带假丝酵母菌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8℃、pH值为5.5、发酵时间为28 h、接种量为10%的条件下,废水处理效果和热带假丝酵母菌生长情况最佳,且经处理后废水CODCr、SS、色度去除率分别可达到76.0%、73.5%、77.1%,同时可获得9.53 g/L的单细胞蛋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的原因、类型与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医院感染患者的产科处理资料。结果本组2250例,发生医院感染62例,发生率为2.76%;医院感染发生部位的前3位分别为呼吸道39例、泌尿道17例、手术切口6例。结论必须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有针对性地采取院内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常见阴道炎发病情况与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对就诊于本院的172748例妇科门诊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检测阴道分泌物检查出3种常见阴道炎共44541例次,阴道炎的检出率为25.8%。外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2种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明高于滴虫性阴道炎。结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最常见的阴道炎。阴道炎均好发于生育期年龄女性,发病可能与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呼吸科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情况及特点,随机对228例2006年至2007年发生医院感染患者进行分析,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236例次,提示老年人好发,绝大多数为呼吸系统感染,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占(11.02%),下呼吸道感染占(80.51%),危险因素包括长期住院,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合并肿瘤、糖尿病等免疫功能低下性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156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患者为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消化道恶性肿瘤、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为其易感因素。易感部位为呼吸系统,菌群组成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保护易感人群,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高产油脂酵母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苏丹黑染色法对6种酵母菌进行初筛及摇瓶发酵复筛,选出了油脂产量高的假丝酵母。并对假丝酵母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适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6.0,转速180 r.min-1,接种量10%,发酵周期4 d;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假丝酵母在优化条件下发酵后细胞量为16.4 g.L-1、油脂含量为12%、油脂产量为1.97 g.L-1,分别是优化前的142%、171%、245%。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高产类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假丝酵母菌株。方法以产朊假丝酵母菌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照射诱变、亚硝基胍(nitrosoguanidine,NTG)化学诱变交替进行的方法进行诱变育种,检测总蛋白含量、巯基活性及类MT含量,筛选高产类MT的菌株。对筛选出的菌株传5代,分析其遗传稳定性。结果获得1株高产类MT的菌株N′′-6,其产类MT的能力由出发菌株的39.6 ng/L提高至165.2 ng/L,巯基活性由出发菌株的0.035μmo/L提高至0.147μmol/L。菌株N′′-6传5代,其总蛋白含量、巯基活性及类MT含量变异度较小。结论筛选出1株高产类MT的假丝酵母菌株,该菌株遗传稳定性较好,为类MT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热带假丝酵母菌(Candida tropicalis)为试验菌株,在摇瓶发酵培养基础上,对种子培养基及发酵产酸培养基的碳源、氮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种子培养基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FM902;菌体产酸培养基最适碳源为蔗糖(w)2%、葡萄糖(w)0.5%,比仅有2%蔗糖的培养基产酸量提高14.5%;最适氮源为0.08%(w)酵母浸粉FM902,比只含酵母浸膏LM902的培养基产酸量提高35.3%。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测定12株酵母菌的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8株乳酸菌的总还原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筛选出抗氧化性强的产朊假丝酵母(酵母菌Y1)和干酪乳杆菌(乳酸菌L8)。比较了14种中药经混菌(酵母菌Y1和乳酸菌L8)发酵前后酪氨酸酶抑制率和总还原力的变化,得出红景天为最佳发酵中药。以红景天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果胶酶酶解后添加其他营养成分,以酪氨酸酶抑制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混菌发酵红景天的条件:葡萄糖质量分数12.35%、液料比18.67∶1(mL∶g)、发酵时间5.25 d,在此条件下红景天发酵液酪氨酸酶抑制率为73.21%,比未发酵的提高了67.72%。  相似文献   

20.
目前利用单细胞油的方式包括生产特种油脂、作为生活消费品中植物油的替代品以及作为石油基燃料的替代品。基于地利用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的兴趣,介绍了利用工业甘油培养弯假丝酵母菌方面开展优化油脂生产条件的工作,并以弯假丝酵母为例,阐述了产油酵母菌的研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