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食源性微生物快速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食源性微生物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回顾了食源性微牛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及对人类的危害;介绍了国内外7种食源性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常规的微生物专用酶快速反应检测技术、分析化学技术、载体技术、代谢学技术、免疫分析检测技术、分子生物检测技术以及其它新生物学技术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专一性有一定提高,但操作繁琐;现在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为食品中快速、灵敏的病毒检测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各种快速检测方法还只是实践中的一个参考.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克服现有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缺点,最好能定量测定微生物细胞特征活性能,简化程序,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2.
3.
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食品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食源性致病微生物仍是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一直比较耗时的过程,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检测也引起越来越多科研人员的关注。论文综述了近年来迅速发展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包括免疫学分析法、PCR、核酸探针检测技术、阻抗法、基因芯片、生物传感器、蛋白质芯片和纳米金技术等,这些方法的应用将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促进我国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食品安全一直都是社会焦点问题,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决定了社会发展水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进步,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谋取利益,不顾食品安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食品安全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社会敏感问题。为了确保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在党和政府的积极引导下,社会各个领域积极开展了食品安全监督管控工作,所以科学推进食品安全技术检测工作意义重大。微生物检测技术作为一种具备科学性、高效性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快速检测出食物中潜在的安全问题,高效运用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意义重大。近些年,微生物检测技术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了食品检测工作中,可以有效降低食品微生物污染概率,保障食品安全。本文将针对微生物检测技术类型进行详细分析,并对不同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运用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6.
分子技术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繁琐复杂、周期较长,难以适应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因而快速、简便、特异的检测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并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检测,为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基因的多样性、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的致病性等各个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方法,总结了核酸杂交技术、核酸扩增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在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等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并简要阐述了这几种检测方法的利弊。 相似文献
7.
陈爱亮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5(1):173-186
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种类,包括传统培养方法的改进、免疫分析法、PCR方法、DNA探针法、ATP荧光法以及生物芯片法等,介绍了相应产品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讨论了未来的技术与产品发展趋势,希望对国内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在食源性微生物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由细菌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依然是影响人类公共健康和食品安全的最大问题之一。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引起许多严重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革兰氏阳性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引起化脓性疾病的重要病原菌,也是引起食品污染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一种重要细菌。食品受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后,不仅会腐败变质,而且部分菌株产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SEs)而引起食物中毒,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整个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首位。所以,对SEs的研究以及快速、精确的检测和筛查,成为关键环节。本文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生物学性状、致病.洼、检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当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主要致病因子肠毒素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如今, 食品中病原微生物对人们健康构成重大威胁, 快速检测成为食品工业发展的关键。为了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降低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食品中毒事件, 世界各国都致力于研究快速检测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本文就几种常见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方法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其中食品微生物污染所造成的影响最为严重.为了进一步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确保食品安全,需要借助科学的检验技术来检查食品质量.微生物检验技术是目前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常用技术,文章主要针对微生物检测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1.
2011~2015年吉林省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监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目的 了解吉林省市售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现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研究数据。方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测定参照GB 4789.10-2010《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进行。结果 2011-2015年间在9个地区共采集17大类样品8203件,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258株,总检出率为3.15%。2014和2015检出率显著增高。通化市、白山市、四平市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69%、4.68%和 4.42%。肉与肉制品、乳与乳制品和蛋与蛋制品三类食品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54%、5.77%和3.47%。餐饮服务环节与流通环节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别。散装食品污染率显著高于预包装食品。结论 吉林省各地区市售食品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同程度的污染, 需要对存在高污染风险食物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及餐饮服务多个环节加强监督监管。 相似文献
12.
Qianting Ou Junli Zhou Dongxin Lin Chan Bai Ting Zhang Jialing Lin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2018,58(13):2213-2228
ABSTRACTPast reports have indicated a high prevalence of milk contaminated with Staphylococcus aureus (S. aureus) and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but the pooled prevalence rates of S. aureus and MRSA in pasteurized and boiled cow's milk, raw cow's milk, and raw Caprinae milk (raw sheep's milk and raw goat's milk) and across different periods, continents,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purchase locations remain inconsistent. We searched relevant articles published in PubMed, EMBASE, and Web of Science before July 2016. The Strengthening the Reporting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 Epidemiology (STROBE) Statement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93 included studies. We observed that the pooled prevalence rates of S. aureus contamination in pasteurized and boiled cow's milk, raw cow's milk, and raw Caprinae milk were 15.4% (95% CI, 6.1–27.5%), 33.5% (95% CI, 29.5–37.7%) and 25.8% (95% CI, 17.5–35.0%), respectively. The pooled prevalence rates of MRSA contamination were 4.9% (95% CI, 0.0–15.7%), 2.3% (95% CI, 1.3–3.6%), and 1.1% (95% CI, 0.5–1.8%), respectively. The prevalence of S. aureus contamination in raw cow's milk increased over time. However, the pooled prevalence of raw cow's milk contaminated with S. aureus was lowest in European studies. These findings give an indication of the consequence of better milk regulation in Europe. High S. aureus prevalence rates in raw milk collected from farms and processing companies pose a potential threat to consumers. The implementation of good hygiene practices, appropriate health knowledge, and food safety principles at the farm level, as well as the prudent use of antibiotics in veterinary medicine and heat treatment before drinking, are necessary to reduce the potential risk of S. aureus and MRSA contamina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宁波市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肠毒素基因分布和分子分型特征。方法收集2005—2012年宁波市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肠毒素A、B、C和D基因(sea,seb,sec和sed),对肠毒素基因阳性菌株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2005—2012年共分离菌株190株,肠毒素基因阳性菌株为41株,阳性率为21.58%。4种肠毒素基因阳性率分别为7.37%(14/190)、5.26%(10/190)、8.95%(17/190)和5.79%(11/190),其中13株菌株具有两个及两个以上肠毒素基因。41株菌株可分为12个序列型(ST),以ST5、ST6、ST188和ST1为主,共占75.61%(31/41),在进化树上主要形成4个分支。结论 2005—2012年宁波市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肠毒素基因频率较高,需加强监测。肠毒素基因阳性菌株与中国其他地区食品株在分子分型上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食源性人兽共患病是指摄入被人与脊椎动物共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食物后,在人与脊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随着饮食习惯及畜牧业的发展,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对食品安全、人类公共卫生安全及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发起了更加严峻的挑战.近几年全球范围内食源性人兽共患病的传播,正是由人类的不良饮食习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意识的缺乏、对公共卫生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查明一起学校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提出有效控制措施防止事态蔓延,为类似食源性疾病的调查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现场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学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开展病例主动搜索、个案调查和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食品、外环境和病例的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以判断本次事件的可疑餐次和食物.结果 通过开展主动搜索,共... 相似文献
16.
摘要: 近年来我国市售食品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检出愈发常见,并呈现出污染食品种类多、污染地区范围广的特点。MRSA污染的食品不仅增加了食品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罹患细菌感染的风险,同时MRSA的污染也会伴随着食品的生产加工和贸易流通,逐渐打破原有的地域限制,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污染特征。在我国,不同类型的市售食品中MRSA的污染率差异较大,主要污染型别也各不相同,这对污染的溯源调查和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并且随着食品贸易和人员流动,呈现出污染食品种类多、污染地区范围广的特点。不同食品中MRSA的污染率差异较大,且主要型别复杂多样。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市售食品中MRSA的污染状况进行综述,针对不同市售食品中MRSA的污染特征、主要污染来源以及食品中不同类型MRSA的致病性或耐药性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后续对重要食品中MRSA的主要流行型别开展风险评估和传播机制研究、污染防控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食源性MRSA双色荧光PCR检测方法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食源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Taqman探针双色荧光PCR方法。方法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种属鉴定nuc基因和MRSA决定因子mec A基因,设计合成引物探针,建立双色荧光PCR扩增体系。利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特异性及灵敏度。将金黄色葡萄球菌依次传代培养,检测不同代次的菌株验证方法的稳定性,并对实际样品分离株进行检测验证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结果该方法可准确并特异性检测出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usceptibl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检测MRSA的nuc基因和mec A基因的灵敏度可达2.7×103 CFU/m L,不同代次的菌株的检测结果一致。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双色荧光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及稳定性,可用于快速检测食源性MRSA。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案列,为食品微生物定量检测提供科学理论指导.方法 依据GB 4789.1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第二法和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以人工污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奶粉样品为例,分析样品制备、稀释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