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建立了1∶1风电机组火灾模拟试验装置,模拟了风电机舱全面失火状态,分别对常温状态和低温状态的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进行试验。试验证明,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能够有效地对风电机舱实施全淹没灭火保护。并对火灾探测器、灭火系统的安装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介绍风电机舱基本结构,分析风电机舱内火灾探测器选用,介绍风电机舱火灾危险性的基础上,设计典型火灾工况,开展实火试验,对火灾探测系统的性能进行检测及验证。结果表明,火焰探测器对于液压系统部位及齿轮箱部位的油火识别速度较快,吸气式感烟探测器能识别机舱各部位各种类型火灾,吸气式感烟探测器和火焰探测器结合使用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风电机舱内各类火情。  相似文献   

3.
分析风电机组的火灾原因,总结风电机组主要的火灾类型。针对目前用于风电机组自动消防系统的几种灭火介质,包括超细干粉、热气溶胶、Novec 1230、二氧化碳、七氟丙烷和水系灭火剂等,比较其基本性能,包括对环境的要求、储存方式、灭火速度、灭火剂毒害性等。结合某风电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风力发电机组机舱内适宜使用超细干粉灭火装置,控制柜内适宜使用热气溶胶灭火装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风电机组火灾隐患多、损失大、扑救难等特性及由于短路、设备质量低劣、雷击、电缆过电流等因素造成火灾的原因;阐述了当前预防和扑救所采用的阻燃、自动探测和自动灭火等技术;重点研究了新型泡沫剂灭火装置的灭火机理、特点及应用,结合风电机组实际,设置火灾场景,进行试验论证,提出了灭火装置在风电机组消防安全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设计、安装等原则。  相似文献   

5.
通过发动机舱灭火模型的灭火试验、实车发动机舱内的喷射试验,给出了发动机舱灭火试验结果、水系灭火剂喷射时发动机舱内温度曲线和机舱内高温元件表面温度数据表。灭火剂喷射结束后连续进行3次启动-熄火测试,发动机均能正常运转。试验表明,水系灭火装置可以成功扑灭现有模型的火灾;灭火剂喷射不会使发动机部件因为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纹,未见对发动机正常运转产生影响,不会对发动机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6.
重点介绍了GA 602—2013《干粉灭火装置》标准修订中运用的技术创新点:国内首次确定了客车发动机舱灭火试验模型、风电机舱灭火试验模型和风电机舱、客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的环境性能参数及功能要求,并针对非贮压干粉灭火装置特点首次提出了安全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估干粉灭火装置在极端低温环境下扑灭风电机组火灾的灭火效能,建立了2 m3小空间和56 m3大空间灭火试验装置,在-30 ℃低温条件下利用干粉灭火装置开展了多次灭火试验,测试灭火装置的启动性能、喷射性能和灭火性能。试验表明,干粉灭火装置在低温条件下能够正常启动喷放,超细干粉的灭火性能未受低温条件影响,可以扑灭风电机组内A类和B类可燃物。低温条件对干粉的扩散蔓延特性影响显著,若采用全淹没灭火方式进行消防设计,宜开展灭火试验进行有效性验证。  相似文献   

8.
电缆隧道内阻燃试验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电缆隧道火灾危险性及成因,结合电缆隧道火灾特点,模拟电缆隧道火灾进行了电缆阻燃及灭火试验,通过试验现象和数据分析,比较了各类电缆阻燃及灭火设施的阻燃灭火性能,总结了电缆隧道的阻燃、灭火、防火分隔、疏散等设施的设置原则,为电缆隧道消防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提供最真实的试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不同含水量的乙二胺液体的闪点变化规律,参照真实乙二胺储罐,进行了5次模拟火灾的水灭火试验,通过分析乙二胺在预燃阶段和灭火阶段时周围温度场的温度变化情况,对水灭火方式取代泡沫灭火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工程应用建议.试验结果显示:水可以作为乙二胺液体火灾的灭火剂.灭火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供水量,供水越多,灭火效果越好;在供水量相同的情况下,液上喷水比液下注水的灭火效果好;使用较大流量系数和雾化角的水雾喷头有助于提高灭火效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淬火油槽二氧化碳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缺少设计参数问题,对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局部应用喷头设计参数进行试验选取,试验确定了架空型喷头设计流量、保护面积与安装高度等设计参数,建立了二氧化碳局部应用灭火系统试验模型,通过采用油盘火灾模拟淬火油槽火灾。进行了冷喷试验,并在此试验基础上进行灭火试验验证。采用试验数据并结合相关标准要求,完成了淬火油槽二氧化碳局部应用灭火系统设计,并在汽车制造企业零部件自动淬火油槽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火灾列车制动驶向地下车站进行救援时的烟气扩散特性,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在不同控制烟气措施下,火灾列车减速至停止过程中烟气在车站轨行区及站台层的扩散规律,以及车站防灾通风系统受到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灾列车制动进站时受移动火源与活塞风两大特性影响,烟气在上下游表现出明显的不均匀、不对称分布规律;屏蔽门虽能有效阻止烟气蔓延至站台层,但同时会增大轨行区活塞风速,增加烟气蔓延速度,不利于安全疏散;受活塞风影响,轨行区排烟效率下降了14%,轨行区各排烟阀火灾中下游排烟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2.
摘 要:采用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隧道双火源火灾临界风速变化,重点研究双火源功率和火源间距对临界风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火源间距增加,临界风速逐渐降低,当两火源间距达到极限距离时,临界风速不再变化;当进风口侧火源功率确定时,在极限间距内出风口侧火源功率增大时,临界风速增大,说明出风口侧的火源对进风口侧的烟气回流有促进作用;在极限间距内,临界风速随火源间距增加呈二次方递减到一个稳定值;两火源总功率越大,临界风速随着间距增加降低的幅度越明显。并得到了临界风速的预测公式。  相似文献   

13.
摘 要:为探讨火灾探测器灵敏度对电缆沟火灾响应的影响程度,验证火灾监控系统的准确性,应用点式温度探测器、点式烟雾探测器、电缆式感温探测器和吸入式烟雾探测器4种火灾探测器,在标准变电站电缆沟防火分区内进行了全尺寸电缆火灾试验,测试不同灵敏度火灾探测器的火灾报警序列。根据电缆沟的实际尺寸,利用FDS搭建模拟明火和阴燃两种不同火灾场景,对不同灵敏度火灾探测器的温度场、有毒气体质量浓度和火灾报警顺序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试验结果表明,在变电站电缆沟火探测中,电缆式感温探测器、吸入式烟雾探测器、点式感烟探测器火灾平均响应时间分别为41.2,111.4,331.8 s;吸入式感烟探测器的灵敏度对探测结果影响较大,其火灾报警响应时间比电缆型线性温度探测器约延迟50%。  相似文献   

14.
摘 要:为了探究细水雾和纵向通风共同作用下隧道内烟气运动情况,确定配置有细水雾灭火系统的隧道最佳通风策略。采用FDS建立了隧道细水雾数值模拟模型,分别计算了不同纵向风速情况下隧道内温度、有害气体浓度及辐射热通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30 MW火灾规模下,烟气层在火源上风向15 m的喷雾区开始出现逐渐层降,烟气层下降至2 m以下;至300 s灭火结束时,上风向150 m内,烟气层全部下降至2 m以下。故火灾发生5 min后,人员疏散距离应大于150 m。对比相同通风风速下(1 m/s)细水雾施加前后辐射热通量变化情况得出,开启细水雾灭火系统25 s后,火源下游5 m处热辐射强度由6 kW/m2降至0。建议开启细水雾灭火系统时尽量保持隧道内1 m/s的通风风速。  相似文献   

15.
邱少辉 《消防科学与技术》2020,39(10):1390-1394
以武汉某地铁车站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对地铁车站站台发生火灾时轨顶排热系统协同站台火灾排烟方案和站台端部专用排烟风管方案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轨顶排热系统协同站台火灾排烟方案可行,各楼梯、扶梯口处均能形成向下不小于1.5 m/s 阻止烟气向上蔓延的气流;当轨顶侧排烟口均匀布置时,站台火灾联动设备最少,协同排烟效果最好。站台端部专用排烟风管协同站台火灾排烟方案,在车站楼梯、扶梯口数量较多时,楼梯、扶梯口部阻挡气流风速存在低于1.5 m/s 的风险,应慎重选用。  相似文献   

16.
以某发生过火灾的大型商店建筑为研究对象,对该建筑火灾的烟气、温度及火焰情况进行FDS模拟,并与监控拍摄的火灾画面对比分析。研究得出:在火灾初期的12 min之内,成灾空间小,模拟火灾温度、烟气与火灾实景画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宏观考虑一定时间内建筑火灾烟气的整体蔓延趋势时,大涡模拟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火灾的瞬态湍流特性,但其所采用的体积热源法对火势蔓延的模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影响对烟气流动的模拟。  相似文献   

17.
实体隧道火灾温度分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实体隧道火灾现场试验系统及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在岩门界隧道开展的实体隧道火灾试验,测试了不同通风模式、不同火灾工况下隧道火源上、下游不同断面处的温度变化及隧道拱顶的温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与车行方向相同的1.8m/s机械通风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烟气蔓延;有与车行方向相反的自然风时,火源下游温度较低,最高温度出现在火源上游;有机械通风时,温度随风向、风速而变化。  相似文献   

18.
利用PyroSim软件建立一段L型综合管廊模型并进行火灾数值模拟,并运用Origin软件对温度进行分析,研究了火源特性(火源位置和火源功率)及通风条件(风速和风向)对管廊烟气蔓延及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火源位于管廊中部且功率大时,高温且有毒烟气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充满整个管廊,火灾危险性大;风速过大会造成大量的烟气在拐角处积聚,排烟的效果不与风速成正比。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站台火灾条件下不同隧道排烟模式对地铁人员疏散的影响,以岛式地铁站为研究对象,利用Pyrosim建立火灾模型,并分析4种隧道排烟模式下的楼扶梯入口风速、烟气温度、CO体积分数和能见度的分布。结果表明:单一隧道排烟模式均无法满足安全疏散要求;疏散时间360 s内,在人眼特征高度处,车站隧道排烟模式下的人员疏散经过区域的能见度不能满足疏散要求,CO体积分数、温度、楼扶梯口风速均满足安全疏散要求;3种区间隧道排烟模式下的楼扶梯口风速均无法满足人员安全疏散要求,区间隧道推拉式反向排烟模式最不利于疏散区域烟气散热,区间隧道双拉式排烟模式排烟效果最为显著;火灾烟气的3个潜在危险因素中,相比于温度和CO体积分数,满足能见度在安全范围内的难度更高。  相似文献   

20.
分析多站融合变电站内油浸变压器火灾发生原因,并针对火灾原因开发了一套变电站内油浸变压器智能消防装置.此装置应用LoRa无线通信技术远程监控油浸变压器温度、火焰、烟雾状态,采用多级火灾预警算法判断并识别火灾情况,提高油浸变压器火灾的早期探测预警能力和及时灭火能力,确保油浸变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将装置放在变压器火灾模拟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