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搭选秀顺2007年,全国各地的选秀节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李宝斌寻思,或许自己也能搭搭这班顺风车。他刚创建了一个关于旗袍的网站,取名“倾城”。因为喜欢历史,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来,李宝斌都想做一个中国文化元素的网站。他觉得旗袍不仅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统服饰的代表与精粹,同时还散发着时尚的光芒。更重要的是,在当时的互联网上,除了少数几家卖旗袍的网店外,基本没有一个网站能让消费者全面了解旗袍。  相似文献   

2.
正倾城一词,源自一段古老美丽的诗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后来被引申形容女子艳丽无比。貌压全城。倾城网,便好比这样一位让人魂牵梦萦的佳人。2007年,倾城网创办,这是一个以旗袍为主题元素的网络交流与分享平台。10年过去,网站从华服品牌、旗袍文化会馆、旗袍学院等频道,逐渐开展线下旗袍学习班、摄影班等,让人们在满足对"东方美"遥远想象的同时,又让传统旗袍文化与女性礼仪知识走入生活里。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式的奢侈"是周立言对旗袍的理解。今年27岁的她,从小弹奏古筝,很早便醉心旗袍。从最初身体力行的穿着,到现在成立"荷言"品牌,专事手工定制旗袍及旗袍文化传播。对立言而言,与其说是对旗袍的爱,倒不如说是对旗袍中所凝固的文化和时光的爱。立言有巧手2012年,立言刚刚研究生毕业。在美国游学时出席了一个正式的派对,大家都穿着晚礼服盛装出席,而立言穿了件三道包边、全盘扣到底的手工旗袍,领间的海棠花,也是  相似文献   

4.
<正>上海陕西北路的老洋房,像贵小姐身边的贴身丫鬟,没有太多风情和气场,却看惯了场面,参透不少世情。闻名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龙凤旗袍就蛰居于这条路上。龙凤旗袍龙凤旗袍创建于1936年,是唯一的旗袍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凤旗袍的特色在于全手工、高质量的个性化精工制作,通过精确测量人体36个部位的尺寸,保证制作的旗袍完美展示体型。缝纫制作工艺继承了镶、嵌、滚、宕、盘、绣的工艺特色,精选的面料和手工接、雕、绣出的图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旗袍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女性服饰,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锦袍玉粹套组"将民族服饰文化和紫砂文化相结合,构思巧妙,旗袍元素揉和进了紫砂壶和紫砂杯中,传递出看得见、摸得着的曼妙神韵,使人在看见"锦袍玉粹套组"后均会联想起高贵典雅、温柔婉约的东方女性魅力.  相似文献   

6.
倾城之恋     
旗袍女子,倾国倾城。百年沧桑,繁华散尽。多少香艳,多少故事,就在裙袍与髻发里,写入了那段流水时光。旗袍承载着一种文化,记录着一种工艺,沉淀着一种情结。正如台湾旗袍大师杨成贵先生所说:"旗袍不是完全的古典,更多的是一种资源,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苏醒,一种怀旧情绪的放任。"而作为一种无法替代的时尚文化,这份"中国式性感"流传至今,仍在继续演绎。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文明古国,已经有着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到处都是竹子的踪影,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雅士都喜欢竹,喜欢用竹来自我比喻,比如诗人白居易的诗句中就表达到:"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陈寅洛先生就认为竹文化是中国文化之一;国外也有著名学者进行过研究,也认为竹子文明可以代表中华文明。竹子一直都是品德、品行的代表,为人要像竹子一样,拥有竹子的品德与坚韧不拔的精神,就能成为谦谦君子,与圣贤者一般。这种竹文化的思想尤其是在古代是深受文人阶层的喜爱与追赶的,在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高峰,随着明清时期紫砂的盛行,竹文化与紫砂文化也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也与当时的文人雅士们有着深刻的关系,这也就是经过了几百年,竹文化依旧盛行为紫砂创作元素题材的原因了。  相似文献   

8.
石茜:搜房网云南公司总经理语录:"旗袍就是我的战袍,每当不知穿啥出席的场合,我一定挑旗袍上身!它既安全又出彩,对中国女人而言,是最美的礼服!"王熙凤的旗袍点开石茜的新浪微博,标签里除了"地产"外,最赫然的即是"旗袍控"三字。说"控"并不夸张,打开她的衣柜,各色妖娆的旗袍整整挂了两面壁橱,单袍、夹袄、衬绒短袍、丝棉、小花、素格、织锦,满满的  相似文献   

9.
沈白 《中华手工》2013,(3):18-21
他一手创造TTF,从无到有,让一个中国民营企业跻身国际珠宝首饰殿堂。这是一场冒险,还是一次挑战?没人知道。只知道他用了十年,从东方到世界的距离,吴峰华完美跨越2010年11月11日,TTF珠宝总裁吴峰华收到了一封来自美国的感谢信。发信人名叫托尼·罗德姆,他在信中说,不久前购买了TTF经典款——"旗袍"系列首饰送给姐姐,让他得以在圣诞节给姐姐送上了一份最惊喜、最满意的礼物。而这位被"旗袍"深深打动的姐姐,正是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  相似文献   

10.
正我喜欢穿旗袍,但不满意旗袍上粗糙单调的盘扣,正是因为这个"不满意",我选择成为盘扣手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把我30岁之后的人生,都钻入扣眼里了。但我从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有一个非常团结的团队,在我们钻研盘扣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时,是员工募捐出资金,一起肩并肩扛过的。  相似文献   

11.
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中发展前行的,瓷板画作为中国传统瓷艺中的精品之一,它的出现和发展顺应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特征,也符合了工艺美术原理,更是被现代人喜欢和接受,它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了"瓷"这一特殊材质和中国传统画法。  相似文献   

12.
芜湖女铁花     
刘园 《中华手工》2011,(2):18-19
喜欢国画的人就会喜欢铁画,喜欢铁画的人,无不钦佩铁画历史上的第一个女传人。1992年2月,在台湾高雄佛光山举办的"中国敦煌古代科学技术展览会"上,有一个面容清俊、身材瘦弱的女子正在十几幅水墨丹青前忙碌着。有人问:"这是什么,你是在绣花吗?"女子笑笑:"我不是绣花的,我是打铁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个四大文明的古国之一,中国古代辉煌灿烂,是世界瞩目的一大强国。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一直以来都是农耕时代,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农耕时代最喜悦、最美好的事情。在时代不断的发展和历史的演变中,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和有意寓丰收喜悦的元素相结合,这也是一个大丰收。同样,丰收也会成为一种情感,借物抒发这一种丰收的喜悦之情。就像这把"南语秋歌",它其实就是一把南瓜提梁壶,这把壶的造型形态丰满,代表了丰硕和丰收,在传统文化中诞生的这把"南语秋歌"把丰收的喜悦之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生漆》2013,(4):50-52
<正>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漆艺术专业创建于2005年,2006年开始招收研究生,200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先后组建、设立了专业的教学团队和专门的"漆艺髹涂实验室",现隶属于公共艺术学院壁画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漆艺术专业以尊重和恪守大漆的物质性、功能性和文化属性为宗旨,提倡"传承"与"实验"的教学精神,鼓励创新、多维度地探索研究,如:"传统"与"当代","思考"与"劳作","物质"与"精神"等层面的关系。基于中国传统大漆材料八千年的历史沉淀,如何让传统大漆  相似文献   

15.
2010年4月18日,离上海世博会开幕还有12天。在上海武夷路,一个个穿行在街头的女子似从月份牌上走出来的一般,都身着一袭曼妙的旗袍,仪态万方,风情万种。她们是去参加迎世博活动——"玉兰绽放世博年,海派旗袍展风采"。2010个身着旗袍的佳丽汇聚一堂,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展现着上海女人的独特魅力。盛会结束,一位优雅的、精气神十足的花甲妇人获得了"海派旗袍文化大使"的称号,她就是让月份牌上的美女走出来的"旗袍皇  相似文献   

16.
《影像视觉》2012,(3):132-133
影像视觉杂志Vhttp://weibo.com/digitalcamera北京,朝阳区网站:http://www.dcmagcn.com英文版Digital Camera唯一中文版权杂志+加关注活动回顾小时候,妈妈说:"喜欢吃甜食的人都很善良。"也许是这个原因,我一直都很喜欢吃甜品……在广州,甜品通指那些"糖水铺"或西式糕点店里售卖的甜食,而本期DC微摄影,我们把甜品定位在广义的范围,可以是传统新  相似文献   

17.
金秋时节,随中国磁州窑陶瓷展览出访土耳其。土耳其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家,历史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不少博物馆都陈列着不同年代的陶器,大到一米多高,小至几厘米,造型美观实用,品类极多。在安卡拉民族博物馆,见到了一件约八千年的陶器。感到惊讶的是,这件典型的器皿与我国7500年前磁山文化的陶盂造型极为相似,这古老陶器的意蕴,沟通了两国人民的心。难怪中国瓷器能够引起土耳其人民的共鸣。土耳其文化部艺术总局局长,在中国磁州窑展览开幕式上表达了这种感情,他说:“土耳其很喜欢中国陶瓷,历史上就有图案纹样传到我国,我们陶瓷的根可能在中国。”据驻土耳其大使馆人员介绍,土耳其很喜欢中国青花  相似文献   

18.
乖巧的仕女,穿旗袍、戴花冠,尽显满蔟风情。冯宇平在继承传统绢人工艺的基础上,独创"宇平人形"。他希望,古老的技艺能在自己的手中发扬光大,流芳百世。  相似文献   

19.
"福禄"谐音葫芦,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吉祥纹样,有着丰富的吉祥文化含义,代表着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一个方面,在中国人心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紫砂壶,中国传统的茗器之一,也是最为特别和珍惜的一种。紫砂壶与中国文化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客观地说,紫砂壶已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那么当"福禄"与紫砂壶相结合,这又会表现出怎样全新的美感和独特的文化价值,我们将在本文中来说明。  相似文献   

20.
陈文德 《江苏陶瓷》2013,(2):29-30,32
中国在世界上是被公认的产瓷大国,陶瓷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而古老的历史,可以这样说,陶瓷承载了独特的中国文化,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从古到今,中国一直被"陶瓷国度"这样一个荣誉的称号所笼罩。从古代陶瓷到现当代陶瓷,陶瓷的发展为传承中国文化不断地做创新的努力,使得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更具时代的气息,陶瓷产业呈现出多样化,其中也包括陶瓷雕塑,陶瓷雕塑发展至今已使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美感水乳交融,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陶瓷雕塑相得益彰,在世界文化艺术之林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