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电梯》2010,(14):18-28
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电梯行业也不断壮大。目前,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电梯用户市场,而且已经成为全球电梯的主要生产基地和集散地。30年来电梯行业发展迅猛,尤其是最近6年,更是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秦健聪 《中国电梯》2009,(16):112-112
与时俱进的中国电梯工业30年间飞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梯市场和全球电梯生产基地。站在中国电梯30年的门槛上回望,在电梯协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我们与电梯行业共同经历了萌芽、发展和壮大。作为电梯行业的一分子,深感温暖和自豪。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正是一代代电梯人的创新与开拓精神促进了众多电梯企业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3.
我的电梯情     
武星军 《中国电梯》2009,(16):94-94
我是2000年进入电梯行业的,单位当时的名称是劳动安全卫生检测站,主要从事电梯、起重机械等机电类特种设备的检验,这也是我目前唯一从事过的职业。我有幸目睹了中国电梯行业的飞速发展,2000年中国在用电梯不足30万台,2008年底已达到115.3万台,短短几年电梯数量翻了两番。现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梯市场,  相似文献   

4.
《中国电梯》2009,(16):7-7
随着住宅市场在改革开放30多年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中国电梯产量已达到25万台,在用电梯突破100万台,创行业发展的又一新记录。毫无疑问,中国已成为全球容量最大、增长最快的电梯市场。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经济的活跃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市场在短短30年间的迅速成长,为电梯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梯》2012,(18):1-1
中国电梯行业经过几十年的飞速发展,已经变成全球电梯制造量第一、保有量第一的电梯大国。而随着我国电梯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特种电梯也在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6.
张研 《中国电梯》2009,(16):57-57
对于中国100多年的电梯历史来说,入行10年只是弹指瞬间;对于新中国电梯发展30年来说,我只是电梯行业的一个新丁。有幸的是,刚好遇到中国电梯行业10年飞速发展,感谢《中国电梯》给予我这个机会,发表我个人对中国电梯发展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严明 《中国电梯》2011,(3):24-26
近年来,全世界每年大约一半的新装电梯是在中国生产和安装的。截止到2009年年底,我国电梯拥有数量约137万台,是世界上在用电梯数量最多的国家,约占全球数量的1/6。据预测,中国未来10年的房地产市场还将保持一个增长的态势,那么与其配套的电梯行业必;悔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梯》2012,(12):32-45
调查目的 2011年中国电梯产销量约45万台,相比2010年增长幅度约23%,电梯保有量已超过200万台,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梯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是,中国电梯行业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原材料价格上涨、公众对电梯安全的信任危机、房地产调控带来的房产低迷等等,都给电梯的销售蒙上了一层阴影。尽管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来的电梯行业发展趋势就如同改革开放30年以来电梯行业所经历的三次发展浪潮一样,基本的行业发展趋势决定了行业发展的光明前景。因此,此次调查意在通过对大量电梯人士的采访,收集大量数据分析电梯行业目前的发展形势,并试图解析电梯行业里存在的一些发展瓶颈的原因。希望能通过此次调查给电梯界的人士提供更多的思考,给电梯行业以启发,促进中国电梯行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国桢 《中国电梯》2009,(16):49-49
恰如当今夏日炎热,《中国电梯》将热烈迎来第300期发刊。《中国电梯》是我国电梯人自己的刊物,她记载了我国电梯行业成长发展期的经历,30年来我国电梯行业能胜于其它类似行业更平稳、迅速的发展,《中国电梯》作出了可贵、有效的贡献。为此,作为电梯人应感谢《中国电梯》。  相似文献   

10.
二十年回首     
老藤 《中国电梯》2006,17(4):63-63
身在电梯行业,心系电梯行业。入行很多年的“老电梯”们怀揣着对电梯事业的热诚之心感悟着这个行业,期许着这个行业。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他们是中国电梯行业的开荒者和发展的见证人,也是中国电梯行业最宝贵的财富。不用华丽的语言、绚烂的辞藻,让我们听听“老电梯”的真诚感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刘伟亭 《中国电梯》2009,(16):27-27
1980~2009年的30年间,中国的电梯行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由衰变盛,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值此回顾30年光辉历程之际,作为一个亲身经历了中国电梯发展的中国电梯人,我要为中国电梯行业的迅猛发展而欢呼!要为中国电梯行业的巨大成就而感到自豪!为曾经作为一个中国电梯人而感到无比幸福!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中国不仅是世界最大的电梯市场,也是世界电梯出口最多的国家。2008年,电梯行业面临产能、原材料、人力资源等诸多困扰,电梯整机及配套件厂商必然也必须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中国电梯杂志根据这一趋势,组织“世界电梯市场发展与中国”这一专题,通过数据采集,为行业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吴建新 《中国电梯》2009,(16):45-45
我是中国民主建国会的会员,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潘胜桀先生是我们党派广州市委会的负责人,我曾经向潘先生讨教过日立电梯的经营理念:天天向上的追求。从潘先生的理念和中国电梯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我觉得“天天向上”应该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电梯行业追求和发展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梯行业100多年来经过行业起步阶段、外资品牌垄断阶段、民族品牌崛起阶段三个发展历程,电梯技术经历了整机进口、独立研发、技术引进、自我创新四个阶段。行业技术水平从一个引进设备只能进行安装维保的状态发展到整机技术、配件技术、安装服务技术、技术标准和检测技术全面与世界发达国家同步,在主要配套件和产品检验检测等技术方面部分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正是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电梯生产能力最大、配套最完善、电梯年安装量最多、出口最多的国家。本文主要回顾了中国电梯行业技术和建筑机械化研究院电梯技术标准研究发展历程,阐述了电梯核心部件系统、电梯安装和服务、标准和检验各方面技术的技术发展进程;全面分析了电梯行业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趋势,展望了多学科技术在电梯技术上融合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夏学涛 《中国电梯》2009,(16):109-110
1980年,中国迅达——电梯行业第1个合资企业,开创了中国电梯工业发展的新纪元,转眼间已走过了30年,既而迎来中国电梯杂志出版第300期,在此表示祝贺!同时也感谢《中国电梯))给我这次机会,与行业同仁一起回顾中国电梯工业飞速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杜振滔 《中国电梯》2008,19(7):13-22
人们都说专业展会是“行业之眼”,2008年中国国际电梯展览会即将揭幕?展览会经过电梯人72年的努力已经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电梯专业展会?并以其国际化的特色赢得了众多展商的青睐,展览会促进了业内信息交流?具有较强的交易功能?为参展商开拓了市场?宣传了形象。以下我们对历盾展会的特色和典型产品做个回颐?希望大家都能通过这只“行业之眼”领略到中国电梯行业的日新月异?并以比澎湃的心情迎接2008中国国际电梯展览会的到来。  相似文献   

17.
李惜慈 《中国电梯》2009,(16):65-65
欣闻中国电梯杂志300期之至,不胜感慨并为之振奋。因为中国电梯杂志创刊以来的20余年见证并伴随着我国电梯行业从小到大,从闭关自守到合资引进,从技术陈旧到技术先进,从国内市场走向全球市场的稳步、快速发展的辉煌历史。  相似文献   

18.
难忘的经历     
张鹤 《中国电梯》2009,(16):47-48
苏州通润驱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原常熟市电梯曳引机厂有限公司)起步进入电梯部件领域已经25年了,我们的发展是中国电梯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穿越25年时光,我们目睹了整个行业的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步步跋涉前行。作为一个与行业发展同龄的参与者,现在回味正是感慨万千,可以说我国的电梯行业是跟随国家改革开放脚步一起前进的行业,是印证我国30年来改革开放、繁荣昌盛、追赶世界先进技术的一个前沿窗口。  相似文献   

19.
任天笑 《中国电梯》2006,17(14):11-13
各位理事: 2005年我国的电梯市场需求继续保持着兴旺的局面。中国的电梯市场规模全球最大,同时竞争也最为激烈。为了与市场的发展相适应,电梯行业在结构调整和自身建设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不但满足了国内需求,而且出口量大幅增长。电梯行业的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服务水准不断提高,生产成本有所下降。电梯管理逐步走上法治轨道,市场环境继续改善。现在,我把2005年度电梯行业的市场状况、协会工作和当前的任务向全体理事作一汇报,请大家审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梯行业的整梯和主要配件企业大都集中分布在广东和长江三角洲一带,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看,长江三角洲一带电梯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扩张非常快,在中国电梯行业的板块比重不断增加。比如,从《2006年我国电梯行业整机企业前20位主要经济指标统计》结果看,江浙沪地区有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蒂森电梯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