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将智能电网分为三层空间架构的设想,充分考虑了当前电网建设完成情况及各电网子公司职能分工。第一层为智能控制中心,执行电网大区智能调度的职能;第二层为智能输电网控制层,执行智能输电职能;第三层为智能配电网和智能控制终端。将各电网子公司按空间分层能够缩小不同子公司间智能电网建设中不同步带来的不利影响,避免设备功能上的重复,能够降低各电网子公司采用不同厂家设备带来的不便,加快智能电网的建设进度,使当前电网向智能电网发展的过程中避免浪费资源。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电网体系结构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当前电网构架为基础,分析了数字化电网的关键功能要求,提出了数字化电网的体系结构.数字化电网体系结构以信息流为导向.从电网的整个信息流向,自下向上可以将数字化电网按照逻辑分为设备层、数据层、传输层、应用层和展现层,并采用先进的信息通信和电力控制技术实现分层集成和监控.最基础的设备层以开发智能化设备为主要特点,信息传输集成以信息集成技术为基础,分析应用模块纳入了更丰富的优化算法,以智能调度和辅助决策为主要优势.数字化电网体系结构各层次基于公共标准进行设计,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研制首战告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发展规划,智能电网在中国将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进:2009-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工作,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及各环节试点工作;2011-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智能电网开启电网运行新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智能电网(Smart Grid)的定义、特点、组织架构,总结出了智能电网具有的四个特点.详细给出了智能电网两种形式的组织架构图,并就两种网络架构图做了具体的分析,从"硬件"、"软件"和电力系统稳定性理论三方面指出了建设职能电网面临的技术挑战.总结得出了两点结论:一是鉴于智能电网的诸多优点认为建设坚强的智能电网是必然选择;二是强调了智能电网标准的变化性,认为电力系统稳定性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是其智能化提高的核心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5.
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推进智能电网建设中,标准制定是重中之重,标准先行对建设好智能电网的意义不言而喻。在对国内外智能电网相关标准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国内外建设智能电网差异,并结合我国建设智能电网的重点,从电网结构、设备(系统)以及关键技术路线等三个视角(专业角度)阐述了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构架,重点研究了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各环节以及通信信息平台的标准体系,包括各专业领域涉及的设备(系统)、现有的或要制定的标准等。随着智能电网的规划和发展,该研究将对我国智能电网标准建设和运行具有规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东北电力技术》2012,(6):38-38
云计算在智能电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和范围,在电网建设、运行管理、安全接入、实时监测、海量存储、智能分析等方面能够发挥巨大作用,全方位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发、输、变、配、用和调度等各个环节。将云计算技术引入电网数据中心,将显著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数据处理中心能耗,扭转服务器资源利用率偏低与信息壁垒问题,全面提升智能电网环境下海量数据处理的效能、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7.
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一次设备智能化对智能电网建设的影响。概述一次设备智能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预期达到的战略目标;总结变电站智能化一次设备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及与其传统一次设备的主要差别,为传统电力设备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提供了选择方案;分析智能化一次设备对电网运行维护带来的变革。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前技术发展趋势,预测了一次设备智能化的应用前景,并对一次设备智能化建设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国家电网公司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需要,河南公司将设立智能电网研究中心,加强智能电网建设研究。 未来,河南电网将成为“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的重要枢纽,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将给河南电网建设、生产运行、经营管理、供电服务等方面带来全方位影响。为做好与国家电网公司的工作衔接,河南公司把握全局,及早谋划,设立智能电网研究中心,作为本部内设机构。  相似文献   

9.
智能电网信息管理系统复杂性评估是智能电网研究的新内容,目前尚无成形的理论。研究了智能电网信息管理系统的复杂性特征,提出了基于结构熵的复杂性评估方法,从系统主站层、通信网络层、智能终端设备层3个层面对智能电网信息管理系统的各个复杂性测量因素进行计算。在引入管理功和多维熵空间尺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多维结构熵的智能电网信息管理系统复杂性评估模型。该模型可以评估系统内部各层复杂性和整体复杂性,为系统的设计研发、运行维护和后续优化提供参考。以某市的智能电网信息管理系统为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智能电网(Smart Grid)的定义、特点、组织架构,总结出了智能电网具有的四个特点。详细给出了智能电网两种形式的组织架构图,并就两种网络架构图做了具体的分析,从“硬件”、“软件”和电力系统稳定性理论三方面指出了建设职能电网面临的技术挑战。总结得出了两点结论:一是鉴于智能电网的诸多优点认为建设坚强的智能电网是必然选择;二是强调了智能电网标准的变化性,认为电力系统稳定性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是其智能化提高的核心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微电网的电网需求响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大量间歇性分布式电源接入微电网带来的冲击,提出了需求响应定义新延伸,将频率控制纳入需求响应的范畴。同时提出了将需求响应分为用户需求响应和电网需求响应的模式,分析了电网需求响应对平抑间歇性电源的冲击,提高微电网稳定性的显著作用。分析了将电动汽车充电站作为需求响应的主要可控负荷比作为分布式电源看待更具现实可行性。提出了将电动汽车充电站作为电网需求响应对象的更加经济的运行控制策略,并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上搭建了该微电网模型。通过算例仿真对比,验证了在微网孤岛运行时该控制策略出色的调频性能以及面对大波动下微网表现出的良好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esents a decoupled control of grid connected inverter using dynamic online grid impedance measurements for a micro grid application. The proposed controller is implemented in synchronous reference frame (SRF) and controlled using linear PI controllers. The mutual coupling introduced between the d and q control loops due to the transformation into SRF is accurately decoupled using the dynamically measured grid impedance using a feed-forward control. The decoupling allows independent control of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s against step changes in the active/reactive power references. The online measurement of the actual impedance and its use further for decoupling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for making the decoupling accurate inspite of the network configuration being altered like in micro grids. Here the grid resistance and inductance are measured during the operation using a non-characteristic frequency current continuously injected into the grid, and subsequently calculating the impedance using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 The continuous injection of non-characteristic current at 75 Hz avoids the injection of sub-harmonics into the grid during measurements. The control loop is updated periodically with the estimated grid impedance, thus enabling the independent control of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s delivered by the inverter. The proposed decoupled controller with grid impedance measurement is tested through simulation studies and hardware experiments. The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with the proposed controller on a scaled down laboratory model of micro-grid with a 1 kVA solar inverter, and the performances are presented for step changes in the power references and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智能电网的起源及主流定义、智能配电网的特点以及微网的来源及现在的发展。通过综合分析,理清了智能电网、智能配电网与智能微网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The European electricity grid is past its sell-by-date and creaking at the seams as it attempts to cope with a distribution generation scenario that it was not originally designed for. The author takes a look at the moves to create a European super grid.  相似文献   

15.
网厂分开新形势下的电网调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电网调度的角度对网厂分开实践中提出的新要求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可以采取的策略,指出网厂分开不仅需要电力企业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关注.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同步并网控制策略,以解决微电网与大电网同步并网过程的各分布式电源间协调控制及平滑、快速并网的问题。通过计算微电网前一次状态和本次状态的差值,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预测下一状态是否达到并网要求,使微电网实现平滑、快速并网。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介绍了电沉积法制造铅酸蓄电池板栅的工艺过程和电沉积复合板栅的性能.电沉积法制造的板栅有质量轻、机械性能好和耐腐蚀性高的优点.它不但可以提高铅酸蓄电池的比能量,在板栅材料和形状的设计上也有很大的回旋余地.  相似文献   

18.
The need for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high-voltage, high- frequency, and high-temperature operation capability is growing, especially for advanced power conversion and military applications, and hence the size and weight of the power electronic system are reduced. Development of 15-kV SiC IGBTs and their impact on utility application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构建全国统一的新能源电网,推进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本文简要介绍了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背景及其驱动力.在此基础上,基于我国能源结构重大调整的长远战略,并结合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及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状况,提出了"构建全国统一的新能源电网、实现新能源电网与现有电网互联互动"等基本设想和我国智能电网技术发展应关注的重点问题,供参考和商榷.  相似文献   

20.
为了可持续使用能源和保护地球环境,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但可再生能源大量并网后会引发哪些新问题?未来的能源格局将如何变化?各国都还在探索之中。本文以富士电机的案例为基础,介绍该公司在新能源开发利用、微电网、智能电网、智能社区、能源管理、通信网络、电力稳定、供需平衡等方面的一些构想,从中导出电力电子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