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长隧道结构震害频发,随着调水工程大规模建设,长距离输水隧道抗震性能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在隧道传统抗震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针对非一致地震动作用下地基土-长距离输水隧道体系的地震响应问题,建立了非一致激励下长距离输水隧道的大规模地震响应分析方法,并以上海市某重点工程中的长距离输水隧道为工程应用,计算模型中不仅考虑了土体的动力滞回非线性、土体与隧道之间的接触非线性等因素,而且引入"附加质量法"来考虑地震作用下输水隧道内水体的动水压力作用。与一致激励的计算结果对比表明,非一致地震激励会显著增加输水隧道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响应,从而对隧道抗震产生不利影响。研究结论可为长输水隧道结构的抗震设计和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非一致激励下长距离输水隧道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长隧道结构震害频发,随着调水工程大规模建设,长距离输水隧道抗震性能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在隧道传统抗震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针对非一致地震动作用下地基土-长距离输水隧道体系的地震响应问题,建立了非一致激励下长距离输水隧道的大规模地震响应分析方法,并以上海市某重点工程中的长距离输水隧道为工程应用,计算模型中不仅考虑了土体的动力滞回非线性、土体与隧道之间的接触非线性等因素,而且引入“附加质量法”来考虑了地震作用下输水隧道内水体的动水压力作用。通过与一致激励的计算结果对比,表明非一致地震激励会显著增加输水隧道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响应,从而对隧道抗震产生不利影响。研究结论可为长输水隧道结构的抗震设计和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一种新型的外衬管片-内衬混凝土-输水钢管三层复合衬砌输水隧道为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精细化模型结构,研究了在外部水土压力和内部水压力作用下管片、螺栓、内衬混凝土、输水钢管的受力情况。研究表明,正常通水工况下,输水隧道结构满足承载力要求。研究结果可为输水隧道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吕艳秋 《陕西水利》2010,(3):118-119
水坝建设在防洪、灌溉和水力发电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水坝建设对上游集水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基于这一原因,本文就水坝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水坝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的内涵、主体、补偿方式及标准。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水坝建设的规划、立法、生态、人本、决策等几个重大问题,从分析我国国情出发,吸取国外经验,研究提出了如下基本观点:以国情为前提,我国的经济社会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我国还要有计划地开展水坝建设;以规划为纲,应更新规划理念,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坚持立法在前,通过立法确保将水坝纳入所在流域或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以生态为重,指出科学的发展观讲求生态文明与环境伦理;以人为本,提出要高度重视解决移民这一我国水坝建设最根本的问题等;以科学决策为保障,推进水坝建设民主科学化的决策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前关于穿越大型具有防渗要求的输水结构的分析研究相对较少。采用三维数值模拟仿真技术,对穿越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卢沟桥输水暗涵(方涵)电力隧道竖井、掘进施工过程及其引发输水方涵结构应力应变、变形响应进行了动态模拟。通过应力应变分析及关键点的沉降监测追踪得出,该电力隧道施工造成在输水方涵顶部结构产生拉应力,约为0.36 MPa,引发输水方涵最大沉降达到2.86 mm,发生在方涵靠近竖井侧,接近于输水方涵极限沉降值3.0 mm,临近输水方涵的竖井开挖使输水方涵结构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值达到了1.3 mm,会对输水方涵的结构产生不利影响。隧道穿越地层为卵石松散层,掘进开挖步距不宜大于0.5 m,对电力隧道周围土体需进行注浆加固处理,施工应遵循"管超前、严注浆、勤量测、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在水利工程的兴修建设过程中,输水隧道的施工是重中之重,尤其在一些枢纽工程中,输水隧道更是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建设输水隧洞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如何保证供电的稳定性是施工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不仅如此,在施工的供电过程中还要保证不出现任何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此基础上有效合理的利用电力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也是应该考虑到的问题。具体的施工过程十分的复杂,在供电过程中需要注意到的事项也十分的繁琐,想要对其逐进行说明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文章将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对输水隧洞建设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说明,针对这一工程的施工特点和具体的情况,给出相关的参考建议和方案。  相似文献   

8.
梁川 《四川水力发电》2005,24(5):97-99,103
任何一个水坝建设项目都应该以实现长远的、根本的、可延续的人类综合福利为目的;做到经济上的有效性、社会上的公平公正性和环境上的可持续性的统一.以往的水坝仅仅是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的的途径,而大型水坝面临的挑战却是多方面的,目的的单一性和挑战的多面性是水坝建设的最大矛盾症结.应该承认人类在水坝建设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付出了不可接受的、而且通常是不必要的经济的、社会的、环境的巨大代价.因此,要将不适宜的水坝项目淘汰在早期,从而提高真正意义上的水坝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
新建地铁隧道下穿输水隧洞,会引起既有结构的变形及附加应力,可能影响其运行安全。针对某地铁隧道下穿南水北调输水隧洞进行安全影响评价,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施工过程进行仿真分析,预测输水隧洞及地表的沉降,分析不同工况下地铁隧道施工对既有输水隧洞的安全影响,提出地铁隧道下穿输水隧洞的变形控制指标,并结合监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地铁隧道下穿输水隧洞施工主要引起既有输水隧洞轴线方向的不均匀沉降,进而引起输水隧洞的轴线方向附加应力,应控制输水隧洞轴线方向应力不超过允许应力,进而间接确定变形控制指标,必要时可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加固方案的设计。研究成果对类似穿越工程的设计、施工参数及监控量测控制指标的确定等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国内首例单层衬砌结构输水隧道工程--青草沙原水过江管工程为背景,在深入研究工程特点、建设要求、工程地质情况、周边及沿线环境的基础上,对超深基坑施工和长距离隧道施工的技术难点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控制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结合我国国情和国外经验,对我国现代水坝建设提出并论述了如下基本原则:(1)以国情为前题,我国的经济社会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我国还要有计划地开展水坝建设;(2)以规划为纲,更新规划理念,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3)坚持立法在前,通过立法确保将水坝纳入所在流域或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4)以生态为重,指出科学的发展观,讲求生态文明与环境伦理;(5)以人为本,高度重视解决移民这一我国水坝建设最根本的问题;(6)以科学决策为保障,推进民主科学化的决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水坝堤防建设是一项利民工程,不仅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提高水坝堤防工程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水坝堤防的决口原因和水坝堤防堵口的具体施工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供同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张艳霞 《治淮》2004,(5):47-47
一、工程概况 东江~深圳供水四期改造工程位于东莞桥头至深圳雁田,主要是改造现有东深供水工程的输水方式,建设封闭式专用输水管道,采用隧道、涵管、渡槽等多种形式,保障采自东江的源水在输水过程中不受污染.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受应力集中及外形发生变化的影响,对于带有竖井的输水隧道,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变形特性与一般输水隧道存在明显不同。采用基于势的流-固耦合运动方程建立了带有竖井的输水隧道有限元模型,考察其对于地震输入的响应。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应力集中,在竖井与隧道接头段,主应力最大;对于隧道段与竖井段,其主应力基本相同,但比不带竖井的隧道主应力要大;地震激励方向的位移最大值发生在隧道段。  相似文献   

15.
输水隧洞工程作为水库工程的重要环节,在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和技术对整个工程的施工速度和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以辽宁省观音阁水库的输水隧道工程为例,阐述了了新奥法技术在输水隧洞施工中的运用和注意事项,对以后类似的输水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水利科技》2005,(1):3-3
利用水力发电造福人类,一度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到20世纪初,建筑大型水坝成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义词。根据有关组织的统计,至今为止.世界上有24个国家的90%电力来自水电,有三分之一的国家的水电比重超过一半。有75个国家主要依靠水坝控制洪水.全世界约有近40%的农田依靠水坝提供浇灌。不容置疑,水坝建设、水力发电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哥伦比亚在以往50年中发展的一系列大型供水和水电工程,特别是在首都波哥大附近的一些工程,不仅满足了急速增长的人口对水的需要,而且获得了很多富有挑战性条件下建设的经验,哥伦比亚现有两座南美洲最高的水坝,及许多包含在恶劣地质条件下施工的大型隧道工程的高水头电站。  相似文献   

18.
作为水利工程的主要工程类型之一,水坝工程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水坝工程经历了一个与自然、经济、社会协同演化的过程。梳理水坝工程的演化史,有助于人们提高对水坝工程利弊得失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正>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包括从辽东向抚顺大伙房水库调水的一期工程和从大伙房水库向受水城市输水的二期工程,其中一期工程的输水隧道长85.3km,直径8m,是世界上在建的最长隧道。一期工程于2003年3月开工建设,二期工程已于2006年9月19日动工。辽宁省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除东部地区外,其他地区都属于联合国规定的严重贫水区。该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将辽东山区优质充沛水源  相似文献   

20.
简讯     
世界对水电的主流看法  利用水力发电造福人类 ,一度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到 2 0世纪初 ,建筑大型水坝成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义词。根据有关组织的统计 ,至今为止 ,世界上有 2 4个国家的 90 %电力来自水电 ,有三分之一的国家的水电比重超过一半。有 75个国家主要依靠水坝控制洪水 ,全世界约有近 4 0 %的农田依靠水坝提供浇灌。不容置疑 ,水坝建设、水力发电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世界各国资源普查 ,世界水电资源总量约为每年4 0万亿kWh ,其中技术可开发和经济可开发资源分别为每年 14万亿kWh和每年 8 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