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灌区用水量进行及时、准确的记量,提高灌区水管理技术,提高水利用率,促进灌区水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本文着重介绍了盱眙县东灌区信息化建设技术,探究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为其他灌区工程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陆浑灌区基本情况,信息化系统设计情况,重点阐述了灌区信息化系统数据架构以及系统功能。灌区信息化系统中的工情GIS管理系统、电子地图制作系统、工程建设管理系统、测控信息管理系统、量测水管理系统、水费计收管理系统、配水调度管理系统、公众信息服务系统等子系统在灌区运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梁树敏 《治淮》2023,(12):51-52
以润河站灌区为研究对象,结合润河站灌区信息化现状,基于物联网、大数据、自动控制、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提出信息化建设思路和总体框架,建设以灌区水量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闸门自动化系统、灌区管理软件等为一体的信息化平台,为水量计量及水费收缴、配水调度、工程运行提供有效支撑,实现灌区监控自动化、应用智能化,可为其他中型灌区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回龙灌区是规模为六级六站的中小型灌区,目前已正常运行40余年。但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需水量的增加,水资源配置不均,水利用系数低的问题严重制约着灌区的发展。通过智能化、精准化、自动化灌溉系统,交互式电子沙盘,综合应用系统和灌区生产调度信息化系统等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灌区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促进了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石羊河流域自流灌区水利信息化建设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东 《中国水利》2006,(21):55-57
在石羊河流域西营河自流灌区研发了水利信息化系统,建立了灌区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灌区自动量水系统、灌区闸门自动控制系统、重要枢纽安全监视系统等,并通过对各子系统进行有机整合,提高了灌区自动化水平。在现有信息系统基础上开发了上层应用系统,为实现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目标,创建了现代化的有效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的背景入手,总结了试点灌区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分析了玛纳斯河灌区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有利形势,指出要抓住大好时机尽快建设起自己的量水自动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7.
山脉 《中国水利》2005,(23):119-119
西安山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灌区信息化建设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已经承建了泾惠渠、石门等灌区的信息化建设。“山脉灌区信息化系统”是计算机、通信、网络测控预测预报、仿真、GIS等多种技术、多种学科高度集成的信息化系统。设计目标是运用先进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手段,建立超能提高灌区管理水平、促进灌区技术优化升级和提高用水效率的水管理信息系统、为灌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提供调度运行决策支持.最终促进灌区“节水、增效、改善生态”。  相似文献   

8.
《水利水文自动化》2003,(3):F003-F003
~~灌区水管理信息化系统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双牌灌区水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使用,使灌区水管理实现了遥测遥控。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可依据水位变化和降雨情况合理调配供水量,既提高灌溉用水量测精度,又保障用水量和收费的准确性,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0.
位山灌区作为全国第五大灌区,近十几年来借助国家对大型灌区的继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投入获得了长远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硬件的完善和对合理优化水量调度、节水扩浇、提高水利用率的要求,信息自动化管理越来越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位山灌区的信息化建设采取逐步细化和完善的方法分阶段分层次实施。已建成灌区通讯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灌区综合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灌区用水管理决策系统、闸门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水情雨情监测系统等,这些系统的运行为“数字位山”提供了支持,并为下一步信息化建设和规划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对宿迁市宿城区船行大型灌区水利工程及信息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总体架构。灌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通过灌区日常管理和信息化智能化相结合,建成以船行灌区渠首中心站为中心的覆盖各分中心管理所的灌区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网络,借助信息化系统,优化配置灌溉水资源,实现农业节水增效,提高农村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田新星  张娜 《海河水利》2023,(12):71-74
灌区量测水是现代化灌区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为灌区水量调度提供依据,是保证“节水优先、量水而行”的重要保障,可为农业水价改革、水权转换、信息化建设提供数据来源。为了在现代化灌区建设中能更迅速、更准确地选择量测水方法,根据灌区量测水的现状,分析量测水对于灌区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对灌区常用量测水方法进行了归类总结,分析了灌区量测水关键技术,该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现代化灌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小水电》2015,(4)
基于疏勒河干流灌区节水及下泄水量约束性指标按时实现,综合研判流域地表水、地下水相互转换规律,实时掌握流域水资源采补平衡状况,建立灌区可持续发展的水生态环境。疏勒河管理局委托有关单位完成了疏勒河干流灌区水利信息化系统升级、改造的规划。依托现代计算机网络系统很好地构筑了灌区水利信息化系统,合理布局水资源监测站点,充实和完善灌区水文、生态监测体系,补充和完善重要水文控制站及测报设施设备,建立了水资源—生态实时动态监测(控)系统。  相似文献   

14.
以引大灌区为对象研究了渠塘供水模式下灌区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该设计以充分利用渠塘联控调水模式、最大限度提高灌区水资源的利用率为目标,由监测子系统提供塘群、渠系水情等实时信息,基于B/S结构的信息管理系统将完成动态配水、GIS查询等功能,实现对塘水、渠水的信息化管理和调度,突出渠塘供水模式的特色,充分发挥塘的二次调蓄功能。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新疆玛纳斯河灌区信息化发展的研究,在总结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灌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表明,灌区信息化系统工作效率低、资金短缺、管理方法尚不完善、管理体系尚不健全.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管理模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完善管理方法、健全管理体系的措施.信息化系统有效解决了玛纳斯河灌区农业用水存在的难题,为灌区信...  相似文献   

16.
胜利灌区自动监控系统分为数据传输系统和图像传输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系统结构、系统原理、硬件设备与功能、软件系统、技术重点5部分,图像传输系统采用微波通讯传输技术。胜利引黄灌区水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实现了灌区管理的监视与控制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江南灌区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确保灌区水利工程运行安全且长久充分发挥效益,结合灌区工程建设与管理实际,研发桐庐江南灌区数字化平台。该数字化平台主要应用系统、信息数据中心、应用支撑体系以及计算机及网络平台系统。应用系统包括灌区场景分析大屏建设、灌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以及移动看板的建设,开发新建应用,深度集成已建应用。信息数据中心包括数据汇聚、数据治理、数据共享交换、数据服务以及大数据分析。应用支撑体系建设包括五统一服务的接入、智慧灌区“模型库”建设以及业务支撑组件的建设。计算机及网络平台系统主要为政务云资源的部署。基础及配套工程包括灌区水量、水质、视频、渡槽安全监测、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智慧调度中心的建设。数字化平台从灌区的需水、用水、放水、节水管理需求出发,进一步推动江南灌区的主要业务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基本实现以信息化的手段支撑灌区的需求研判、用水管控、配水调度、防汛抗旱、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贺磊 《小水电》2021,(1):33-37
通过凤台县永幸河灌区信息化建设技术的研究,对系统的建设情况和系统设计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重点介绍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组成及信息化技术在灌区上的功能和应用.研究表明,灌区信息化系统的最大特点是提高灌区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灌区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应用该系统妥善解决了永幸河灌区管理中原有存在的疑难问题,为灌区管理工作提供全...  相似文献   

19.
滦河下游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滦河下游灌区为适应近些年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矛盾,经科学设计和规划,分步建设了灌区信息化系统.该系统分为数据采集层、执行操作层、运行管理层和指挥决策层,为灌区实现信息化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禹门口灌区基本情况,分析了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从五方面简要阐述了禹门口灌区工程信息化系统建设内容,并对系统站点构成、系统功能和调度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同类工程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