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表》2017,(3)
正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随着以西安红旗手表厂为代表的一批新手表厂陆续建设投产,在国产手表行业内对早期老表厂开始有了"老三厂、新三厂"、"老七厂"、"八大厂"等称谓。这些称谓并非是官方定义,而是国表行业内自然形成的说法。在上述各种称谓之中,笔者以为"老七厂"之说最能客观反映我国早期手表工业发展的历史状况。所谓"老七厂",是在天津、上海、北京、辽宁、广州、南京(老三厂、新三厂)等手表厂之后加上青岛手表厂的合称。这七间表厂具有三  相似文献   

2.
《钟表》2007,(3)
[金锚创始表] 1956年7月10日,继天津、上海试制成功了中国最早的手表之后,青岛手表厂(当时为"青岛市南第三钟表修配生产合作社")的技术工人荆振禄同志也试制成功了青岛市第一只手表金锚手表的始创表.与上海手表厂、天津手表厂创始于具有雄厚基础的公私合营实体不同,青岛手表厂的前身是由手工业者自发组建的钟表修配生产合作社,金锚始创表的故事也因此充满了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3.
《钟表》2016,(5)
<正>创建发展之路1955年由上海市轻工业局组织上海部分钟表店和钟厂的能工巧匠共58人开始制造手表国产样机。通过评议方式,选定以瑞士SELCA牌手表为样表,在对样机进行解剖分析的基础上,作周密分工,分散进行零部件制造。于1955年9月胜利完成国产手表样机试制任务。第一次造出了18只细马长三针手表,向建国六周年献礼。随即上海手表厂筹备处成立,于1958年正式创建上海手表厂,定名为"地方国营上海手表厂"。  相似文献   

4.
鲁湘伯 《钟表》2021,(S01):36-47
我国手表工业发展的前三十年,大致经历了初创时期(1955-1962)、发展时期(1963-1973)、统机时期(1974-1985)等三个阶段;其中,在初创时期的七年时间里,由于受国内私营经济"公私合营"改造、"大跃进"运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等历史事件的影响,我国手表工业也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1、从无到有,第一批手表厂(俗称"老七厂")建设投产;2、全国各地兴起造表"大跃进",多达一二十个城市生产出"试制表";3、自1960年起国家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轻工部加强对手表工业发展的统一管理,要求除天津、上海、北京、辽宁、南京、广州等国家投资建设的表厂继续手表生产外,其他省市的手表生产项目全部下马停产(图01).  相似文献   

5.
《钟表》2007,(3):102-103
金锚创始表 1956年7月10日,继天津、上海试制成功了中国最早的手表之后,青岛手表厂(9发时为“青岛市南第三钟表修配生产合作社”)的技术工人荆振禄也试制成功了青岛市第一只手表——金锚手表的始创表。  相似文献   

6.
《钟表》2016,(6)
<正>1958年4月,随着"嘀嗒嘀嗒"声音的响起,我国自己生产的第一块钻石牌584型怀表在上海诞生了!这标志着我国怀表制造业从此站立起来了!国产怀表从诞生至今,已走过了五十八年的历程。这五十八年,是辉煌的五十八年,是不平凡的五十八年。这五十八年,前二十四年是厂家生产和消费者佩戴,后三十四年是消费者先短暂佩戴,后长期闲置,最后是国产表迷和收藏家收藏研究。国产怀表从使用价值转向、升华为收藏研究价值。她虽短暂,又不太精美,但作为世界钟表的一员,将永载世界钟表  相似文献   

7.
《钟表》2016,(5)
<正>上海SBS薄型机械表的试制与开发上海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自主建立手表工业以来,手表生产发展迅猛,到1965年上海手表厂年产手表已达68万只,1968年手表产量突破了100万只,1970年提高到228万只,从1976年开始到1982年的七年间,上海手表每年以100万只的产量递增。至1982年上海手表产量突破1000万只大关,成为了我国手表工业最大的集中产地,机械手表产量稳居全国首位。到了八十年代初,上海手表产量已经可以基本满足市场的需求,但是品种单一,花色不多;再加上以前生产的机械手表大  相似文献   

8.
王雷 《钟表》2020,(1):14-16
手表的技术和设计脱胎于怀表,现在手表上的复杂功能,无论是世界时、陀飞轮、三问、还是双追针基本结构都是沿用怀表时代。现在手表上的装饰手段,珐琅、钻石镶嵌、雕花,也都是出现于怀表时代。现在最热门的肯定是男表,大复杂功能都出现在大号的男表上,同品牌同系列的腕表因为男表尺寸大,男表也比女表贵。而在上世纪初手表最早兴起的时候,戴手表的基本都是女性,因为女性有戴手镯的习惯。而男性很不适应手腕上多一个束缚。当时流行的男表尺寸也只有30毫米。由此可见和现在有多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钟表》2016,(5)
<正>试制背景六十年代中期,当时的上海手表厂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国产手表生产经验,工厂装备有所更新,特别是充实了专业技术人才,几名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计时专业大学生分配到了工厂。为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国产手表的技术档次,1964年初开始,由当时的厂长刘思仁,总工程师王维城决定,整顿原有手表生产图纸,改进手表结构,进而实现手表生产"全面改型,分步实施,力争最大程度通用,保证平稳过渡"。拉开了上海手表升级换代的序幕。  相似文献   

10.
广州手表厂成立于1958年,是全国最早的六家表厂之一,属国有大中型手表专业生产厂。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广州手表厂顺应市场的客观规律,不断开发手表机心新品,完善产品的附加功能,在手表生产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公司在巩固机心产品市场的同时,还集多年的生产经验及匠心独运的制作,精心打造“迪仕蒙”品牌手表,到目前,已成功地投产多功能机械自动表、动力能量显示表、“全球通”自动男表、日历自动机械女表等独具魅力的手表,成为当今中国机械表业的佼佼者。1990年,广州手表厂根据当时我国手表企业发…  相似文献   

11.
《钟表》2017,(3)
正从1960年安东手表厂(辽宁手表厂前身)成立到1973年辽宁手表厂转产"全国统一机心"红旗牌手表之前的13年里,辽宁手表厂先后共量产过三种型号专用机心及四种品牌手表:1960年至1965年按照苏联"基洛夫"手表机心图纸,试制生产出"安东牌"手表,五年间其年产量从2000只增加到13200只(图01)。  相似文献   

12.
程建明 《钟表》2012,(4):104-109
上海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自主建立手表工业以来,手表生产发展迅猛,到1965年上海手表厂年产手表已达68万只,1968年手表产量突破了100万只,1970年提高到228万只,从1976年开始到1982年的七年间,上海手表每年以100万只的产量递增。至1982年上海手表产量突破1000万只大关。成为了我国手表工业最大的集中产地,机械手表产量稳居全国首位。  相似文献   

13.
《钟表》2020,(5)
正北京手表厂和它生产的"北京牌"手表,对于喜爱国产手表的表友,可以说是无人不知。但要问及早年间北京市还有哪些钟表厂生产过手表?这些手表都是什么牌子?能说出一二的人却寥寥无几了。本文通过对往事的回顾,向读者和国表爱好者介绍北京市早期手表工业曾经生产过的代表性手表产品。北京作为一国之都,最早建于元朝的"大都"。元末明军攻占元大都,1369年朱元璋改大都为"北平府",1403年朱棣改北平为"北京",并于1421年迁都北京。此后500余年间,北京一直都是中国的国都。清朝末年"洋务运动"开启了我国近代工业革命,相较上海、武汉、天津等一批近现代工业城市的崛起,北京是天子脚下的皇城,除少数与民生相关的(如发电厂、  相似文献   

14.
《钟表》1996,(2)
以生产自动表见长的广州手表厂最近向国内外市场推出了这个厂自己设计制造的“迪仕蒙”牌七针多功能全自动机械手表。该表具有显示时、分、秒、日历、星期、月历、24时、星辰以及自动上条等九种功能。时、分、秒采用长针指示,日历、星期、月历、24时采用小针指示,星辰采用图象盘显示,新颖别致。该表自动上条,满条后可延续正常走时不少于32小时,符  相似文献   

15.
《钟表》2019,(5)
正要问国表收藏界的人士,20世纪国产机械表中最大号的手表是什么品牌的,一定会得到这样的回答,是由怀表机心改装的吉林牌手表。因此这个表壳直径38.5mm的手表也成为收藏者必收的藏品之一。大吉林牌手表、梅花鹿牌手表和吉星牌手表都是吉林市表厂不同时期的产品(图1)。大吉林手表的身世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七十年代中期,工人师傅私下制作了一个比较时尚的大表壳,装上梅花鹿怀表机心,自己戴在手腕上炫耀时,  相似文献   

16.
常伟 《钟表》2011,(4):18-18
虽然怀表早在400年前诞生,但是到了20世纪30年代,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以及人们对于掌握时间的便利性的要求,手表逐渐成为表款的主流。多年来依然有少数表厂在制造怀表,但是近两年的钟表世界,怀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即使在手表的  相似文献   

17.
朱磊 《钟表研究》2009,(7):26-27
十年风格的流转 手表的大小尺寸,实在不好论及。从怀表时代向手表时代转轨的那阵,其实大多数的手表都是小口径的怀表加上了表耳改造而成的。有极小的女式尺寸,也有比较大尺码的军表风范。之后手表一直在向小、薄、准三个方向迈进。曾几何时,薄而小的伯爵9P金表是很多人的梦想。而就在近十多年间,流行手表的尺寸是越来越大了,甚至大到很离谱。  相似文献   

18.
在举国上下喜迎建国60周年庆典的日子里,我们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国产表。作为国产手表制造业中的佼佼者,北京手表厂和天津海鸥手表集团(原天津手表厂)曾带给过国人无数惊喜,参与本期测评的北京牌“炫”双陀飞轮表(简称北表双陀)和海鸥牌玫瑰金双陀飞轮表(简称天表双陀)的表现也同样超出了我的预期。  相似文献   

19.
《钟表》2016,(5)
<正>引言"1957年4月,上海手表厂筹备处抽调原搞过火车头设计的工程师奚国桢和另一名制造医疗注射针的工程师童勤奋,参照苏联《钟表制造工艺学》一书,结合试制实践,用了四个多月时间,绘出了150多张产品图纸。同时订出1070道工序的生产加工工艺,成为我国自己制订的第一套手表生产的工艺文件"。——摘自《上海地方志(轻工业志):中国第一代国产细马手表的试制经过》  相似文献   

20.
拯救葡萄牙     
小峰 《钟表研究》2009,(11):104-106
1936年,手表的制造技术未臻成熟,在精准度与可靠性上,与怀表还有一定的差距。然而,两个追求与怀表同样更精准可靠的手表葡萄牙人,造就了能够代表万国表传统风格的葡萄牙系列。该手表最初的尺寸就达到了豪迈的44毫米,开创了大表之先河。时至今日,葡萄牙系列依旧是万国表的重要系列,受到一代人又一代人的追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