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国外动态     
据美国能源部《燃煤磁流体发电系统的初步过渡和进度计划》(1984年6月6日)的报告,美国能源部经与私人部门协商之后对国家磁流体发电计划进行了修改,新计划旨在采用把现有火电厂改建成磁流体-蒸汽联合循环电厂(注:下称“改建”)的路线以便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发电技术(GTCC)的优点.着重分析了应用不补燃余热锅炉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对现有燃煤电厂进行改造的基本热力学原理,并针对某燃煤电站改造成常规不补燃余热锅炉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发电效率和经济性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论证其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煤炭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之一,洁净煤技术是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碳排量最现实、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洁净煤技术的发展不但为煤炭工业带来发展契机,而且还将对电力工业和发电设备制造业带来深刻的影响。本文介绍了直接燃煤洁净煤技术和将煤转换为洁净燃料技术,重点论述了超临界/超超临界高效发电技术、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煤气化技术、煤液化技术、IGCC和PFBC-CC发电技术、燃煤磁流体-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以及碳捕集及埋存技术。  相似文献   

4.
康玉洁 《电气时代》2013,(6):60-61,64
随着燃气发电技术的发展,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发电系统已成为我国发电行业的重要补充。详细地介绍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的相关知识和国内外的发展现状,结合我国天然气开发的实际情况、"西气东输"项目和燃煤电厂改造所面临的问题,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在我国的发展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北方城市冬季供暖期的空气污染问题,我国正积极发展"煤改气"技术,将传统的燃煤热电机组改为燃气热电机组。建立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数学模型,并以系统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构建了包含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热电联合系统调度模型。分析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替换传统热电机组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比例变化、风电渗透率不同对电网弃风率的影响。算例分析表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替换常规热电机组虽然增加了运行成本,但有利于电网消纳弃风。  相似文献   

6.
我国应适度发展燃气轮机电厂及其热电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与常规燃煤电厂的比较,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与常规燃煤蒸汽电厂的比较,燃机发电是21世纪的主要发电方式,在一些特定场合下选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尾气煤气化磁流体-蒸汽联合循环的概述及研究方案进行了探讨,对联合循环的质量和能量平衡及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胡伟 《发电设备》2000,(3):9-13
该文介绍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特点和余热锅炉的设计注意事项 ,以及用补燃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改造燃煤小电站时 ,在系统的配置和锅炉结构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图 4  相似文献   

9.
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四大管道应力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比较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和常规燃煤机组管道应力分析的差异;探讨了应力范围减小系数的取值方法及CAESAR II计算工况组合;用CAESAR II软件对某燃气电厂四大管道进行了应力分析实践。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广东省电力发展及环境质量现状,指出了现有能源结构的不合理,分析了建设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的必要性,并阐述了对环境质量的改善作用,比较了以液化天然气为燃料的联合循环电站和国产脱硫燃煤电厂、国产不脱硫燃煤电厂及核电站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我国80年代以灭火为电机组的发展概况,提出了今后火电机组的发展方向是:开发超临界机组;开发大型热电联产、空冷机组;研制燃用劣质煤大型锅炉,发展高效低污染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开发蒸汽--燃气联合循环的高效发电机组;提高电站成套水平及机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传统火电厂的实际情况,研究探讨给水加热型联合循环更新技术对火电厂进行系统升级改造问题,该文在ASPEN PLUS模拟给水加热型联合循环系统基础上,采用图像Yong分析方法对给水加热型联合循环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揭示出引起循环系统Yong损失的内部现象,并提出了系统进一步改进的建设性方案,为传统火电厂的系统升级改造、方案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燃煤电站锅炉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燃煤电站锅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对燃煤电站锅炉的要求,提出了燃煤电站锅炉发展的五大趋势:高参数大容量、低污染燃烧方式、蒸汽-燃气联合循环、劣质燃料有效利用及调峰机组锅炉,并阐述了电子计算技术对锅炉技术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发电机保护设计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三菱公司的9F型单轴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发电机保护设计特点。结合BJSR电厂的实际情况,系统地分析发电机中性点采用电阻接地方式和配电变压器接地方式对发电机的影响,发电机保护动作出口设计与燃煤机组的区别,以及发电机组差动保护用电流互感器参数选择。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的发展和优点 ,认为这是山西电力发展的方向和老厂改造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Significant changes to the generation mix on the British transmission system have occurred in the past 10 years, and this trend is expected to continue in the future with an increase in renewable generation. This change, in conjunction with market changes, has driven the need to establish suitable generator models for thermal plant used in dynamic response studies. These studies are presently used to quantify the dynamic requirement that secures the transmission system against large instantaneous losses of power. This paper provides an account of the experiences gained in modelling the performance of generators based in Great Britain. Established governor models to represent the behaviour of traditional coal and oil fired plant already exist and comments are made on their performance against system incidents. Models of combined cycle units using traditional open cycle gas turbine models have shown poor correspondence with monitored grid data in simulations. A gas and steam turbine governor model to represent combined cycle plant was developed, and is presented, with results from validation trials against recorded test data. Improvements in simulating grid frequency have been demonstrated using the developed models in a full network simulation of a recent generator loss event.  相似文献   

17.
WGZ75/39-6 型煤粉炉冷态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湘潭钢铁公司热电厂6#锅炉进行冷态试验的情况,同时说明了煤粉锅炉冷态试验的内容、方法.详细分析了试验中所出现的问题和结果,探讨了影响炉内空气动力场的有关因素,就如何组织良好的炉内空气动力场结构,保证燃料喷入炉膛后迅速着火和燃烬,防止炉内结渣,使该锅炉在最佳运行工况下运行,提高锅炉的效率,提供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属于国内首次引进 ,其电气设计与常规电厂比有独特之处。本文结合惠州液化天然气电厂项目的实际情况 ,对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电气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孙宝泉  贾凤英 《电力学报》2000,15(2):77-80,84
结合山西煤层气资源的开发 ,阐述其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 ,提出建设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 ,发展清洁能源的工程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